因中藥在境外頻頻被檢出重金屬超標或含有有毒成分,一時間“中藥有毒”的觀點甚囂塵上,引發了人們對傳統藥物安全性的種種懷疑。中藥的毒性究竟有多大?服入人體后在治療病癥的同時是否會對身體產生毒副作用?這些問題成為專家和老百姓共同關心的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告訴記者,中藥安全性的關鍵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毒性,而在于臨床能否合理應用。“很多毒性藥,通過炮制,通過復方配伍和辨證論治,只要應用得當,就能在臨床上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如砷制劑治療白血病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表示,中藥其實是可以通過藥材炮制和配伍最大限度地增加療效和降低毒性的。“事實上有毒藥物很少被單獨使用,中成藥基本都是復方制劑,并掌握中病即止原則。在適當時機停止用藥,一般達不到人體中毒的積蓄量。”
目前我國藥典中收載的含重金屬中成藥均是復方制劑,如果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不會出現重金屬蓄積導致的不良反應,完全可以保證用藥安全。“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在臨床當中發現服中成藥出現重金屬毒性反應的情況。”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兒科教授徐榮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朱砂為例,中藥的四種劑型丸、散、膏、丹中很多都含有朱砂,丹劑在兒科用藥非常普遍。”
然而近年來,我國傳統藥品在國外召回的案例時有發生,2007年“復方蘆薈膠囊”汞含量超過英國標準11.7萬倍;2009年“回春堂”五寶丸因汞含量超標,中國香港政府呼吁市民不要購買和服用;2013年年初,加拿大衛生部發出通告,警告公眾不要購買、服用多款含有超標汞、鉛等等一些重金屬的中成藥……“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反映了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藥材的重金屬污染,限量標準以及含重金屬礦物藥的毒效雙重性問題等基礎研究薄弱。”張伯禮說,“作為研究者,我們也十分關心中藥的安全性問題,并且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深入研究。”實際上,我國已先后啟動了關于中藥毒性的973計劃中醫理論基礎研究項目等一系列研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去年的科技獎勵大會上,一項有關“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研究還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面對問題的同時,張伯禮也強調,國外的相關標準是針對食品的重金屬含量標準,而非藥材,“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對此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副主任郭蘭萍博士也表示:“我們誰也不可能像吃土豆一樣吃中藥,某種食物可能被終身食用,但是藥材極少有需要連續幾年服用的情況,通常重金屬有一個富集的過程,但短時間內針對病癥的服用,還要看到它的藥效,而非簡單的毒性。”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葉祖光一直從事中藥毒性成分的藥效分析,十分贊同郭蘭萍的觀點:“面對西方科學家的時候,我們總感覺自己缺一塊東西。能不能把研究安全性這方面的精力分出一點放在藥效學上?”葉祖光以安宮牛黃丸為例,對其中朱砂和雄黃在藥物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做了系統的比對分析,“在動物身上我們并沒有發現較明顯的差別”,這引起他對重金屬成分的反思“我們的藥效學如此薄弱,還有很多要做的事。”
盡管專家都十分贊同需要從毒效雙重性的角度來辯證看待中藥中的重金屬成分,但同時也表示,還有大量深入的研究有待進一步開展。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吳以嶺院士說:“圍繞藥效與毒性加強重金屬中藥研究,做到化毒為效、減毒增效、變毒為藥、配伍減毒,這是每一位中醫中藥研究者的目標。”
張伯禮一直致力于用現代科技和科學語言來解釋傳統中醫的內涵。“將傳統醫學知識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研究重金屬安全性難題,不僅可以豐富對中藥中重金屬成分藥用作用的科學認識、糾正偏見,還能為提高中藥安全用藥水平,解決行業技術難題做出貢獻。對于中藥,有些人現在不能接受不代表永遠不接受,只有拿出科學的循證證據時,我們的傳統藥物才能有自己的話語權。”他說。
近日,“現代中藥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工程”啟動會在天津舉辦,旨在通過實施科技專項牽引,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中藥產業鏈中,推動天津中藥產業進一步改造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構建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天津......
國家藥監局發發布2024年10月10日中藥品種保護受理公示。序號申請事項品種名稱劑型生產企業受理日期1初保百蕊顆粒顆粒劑九華華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24.10.10......
環境中的有毒金屬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食物鏈,并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例如鎘過量攝入引起骨脆性或腎損傷,鉛會導致腎、腦中毒(神經膠質瘤)等。某些特定膳食補充劑(維生素族、抗氧化劑、礦質元素)具有緩解重金屬......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海岸帶生態系統過程與環境健康組博士生孫碩、碩士生陳香華等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聯合資助下,在重金屬毒性調控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紫外檢測器是中藥指紋圖譜中最常用的檢測手段,但是因其特異性,無法檢測到所有中藥成分,如皂苷類、糖類、甾體類、二萜類、有機酸類等呈現弱紫外吸收甚至無紫外吸收的情況,對中藥質量的有效控制形成了挑戰。CAD......
中藥質量標志物測定,結合中藥指紋圖譜分析仍然是目前中藥及其制劑質量評價的重要策略。賽默飛除了提供常規HPLC和UHPLC的技術手段外,還能提供獨家的雙三元液相技術(DGLC)和電霧式檢測器(CAD),......
中藥材大多含有果糖、蔗糖等糖類成分,ELSD檢測器的重復性差,且糖類物質在ELSD檢測器內容易殘留,影響檢測結果。CAD檢測器具有靈敏度高、重現性好等特點,通過篩選不同鍵合相的Hilic色譜柱,優化色......
為了進一步規范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保證臨床療效,國家藥典委及各省藥監局陸續發布了中藥配方顆粒國家級、省級藥品標準。不同中藥品種中成分復雜、特定組分紫外吸收弱,這無疑給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研究帶來一定挑戰......
新版中國藥典四部指導原則9302“中藥有害殘留物限量制定指導原則”中對中藥材種的鉛、砷、鎘、汞、銅的一致性限量指導值進行比對和風險評估,以及完善砷、汞形態價態測定法尤其需要關注烏藥、射手、巴戟天、青蒿......
按照“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以及《中國藥典(2025年版)編制大綱》的任務部署,國家藥典委員會依托“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中國藥典》2025年版(以下簡稱“2025年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