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傳統產業一旦遇上現代社會管理制度,總會磨出一堆難題。王老吉今天的尷尬,難保明天不會出現在“張老吉”、“劉老吉”頭上。
汶川地震周年祭之際,因向災區捐款1億元而名聲大噪的王老吉涼茶,卻卷入了一場風波中。有消費者曝料,稱自己的胃潰瘍是長期喝王老吉所致。衛生部日前證實,王老吉涼茶中確實添加了未經允許的成分。
風波的由來—博客
這場風波始于一個自稱品牌營銷策劃人葉征潮所撰寫的博客。
葉在博客中稱,因飲用王老吉而引起胃潰瘍,其主治醫生認為,胃潰瘍與其經常喝王老吉有關系。葉認為王老吉包裝和廣告誤導消費者,稱將起訴王老吉。
隨后,喝王老吉引發胃病的文字被大量轉載,并引發大量討論。葉說出現這種局面自己都“始料未及”。
早年葉是一位記者,如今是一個品牌顧問,這些身份讓他被披上炒作嫌疑,他說自己很“委屈”、“不想炒作”,因為當初在接受第一個采訪他的《今日早報》時,并不想提到公司和自己的名字。
他說自己是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大學時期他給燙傷的小女孩捐款,還在地震中捐出收藏的字畫。
他說自己早有胃病,但有兩年喝王老吉的歷史,胃病變得嚴重起來,被診斷為“慢性中度胃炎”。王老吉并沒有導致胃病,但肯定有一定關系。
"可能性"引發的風波
事實證明,食品飲料質量糾紛中,"可能性"的問題涉及的方面太多,總是誰也說不清。王老吉涼茶與"胃潰瘍"有多少"可能性"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老吉涼茶在廣東流傳過百年,而風行全國大江南北也超過5年時間,但是媒體報道夏枯草會導致胃寒的人病情加重,繼而引發衛生部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夏枯草并不在衛生部公布的87種允許食用的藥材名單之中"。
面對質疑,5月12日下午,廣州本地20多家媒體應邀參加協會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在本報獲得的這份近千字的新聞通稿中,協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的身份承述了三點意見:
其一,王老吉涼茶飲料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生產與經營,根本不存在添加物違規問題;
其二,飲用王老吉涼茶飲料因含有夏枯草造成胃潰瘍病傷害是不可能出現的事實;
其三,王老吉履行發展涼茶產業的責任,其配方與術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食文化遺產、粵港澳食文化遺產必須進行全力保護。
風波爆發幾天時間,最終衛生部的一紙公文確定了2005年時衛生部曾對飲料業中添加夏枯草作出的批復有效。上周,衛生部對風波作了全面解釋: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中不得加入藥物。
但是傳統上把藥物作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傳療效并有30年以上連續生產歷史的定型包裝食品品種,經衛生部門批準并備案的可以銷售。"王老吉涼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并且其原料中的中藥成分已經于2005年在衛生部門備案,因此不屬于違規行為。"
從再評價中找答案
事實上,紅罐王老吉因夏枯草被起訴已經不是頭一次。2005年3月16日北京消費者劉殿林訴紅罐裝王老吉一案曾在北京東城區開庭審理。事件最終以加多寶勝訴收場。
“2005年消費者告王老吉沒有告成,主要可能是因為藥典里面記載夏枯草沒有毒性。”一位第九屆國家藥典委執行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該委員指出,衛生部未將夏枯草列入藥食兩用目錄是正確的做法:“夏枯草對肝臟有一定的毒性。依照傳統的說法,是‘小毒’(傳統將中藥毒性分為大毒、有毒、小毒)。有些專家對毒理學也不太了解,只是從傳統的大毒、有毒、小毒來看是否有毒,傳統記載沒有的,也就認定沒有了。但事實上現在藥典里面一些寫著無毒的中草藥,也不能說就一定沒有毒性。其實這個藥食兩用定得不是很恰當,定寬了些。”
不過,也有一種意見認為單方藥有毒,在復方藥里面不見得有毒,不能一概而論。對于有爭論的配方問題和適宜人群問題,應該從毒理學切入再做慢性毒性試驗。
“單味藥(夏枯草)經過配伍以后,也有減毒增效的現象。不能說有一味藥有毒,就把復方也否定了。王老吉通過復方配伍、治病工藝的改變,可能就無毒了,但這一論證應該拿復方通過實驗室做出結果來。”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周超凡說。
記者注意到,衛生部14日就王老吉事件的說明中指出,衛生部同意將王老吉涼茶備案,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2005年廣東省衛生廳曾組織專家根據產品配方劑量,對王老吉涼茶中的雞蛋花、夏枯草等原料開展過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及人體試食試驗,結果證明產品食用安全。
前車之鑒
從麥當勞熱飲提示想到的……
在快速消費品行業,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消費者警示上有越來越多的關注,哪怕這本來是不足為奇的"常識"。多年前國際快餐巨頭麥當勞就遭遇過"熱飲"官司,并向因熱飲溫度過高受燙傷的老太太支付了高額賠償。此后,麥當勞在公司的所有熱飲上都加印了"小心燙口"的提示。與此同時,化妝品巨頭們也開始將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化妝品過敏性皮炎"也標示在漂亮的包裝盒上。
傳統產業一旦遇上現代社會管理制度,總會磨出一堆難題。這種似藥非藥,亦食亦藥的身份注定了其在法律上的尷尬,一旦有關部門不能及時的作出解釋或出臺配套規定,很容易撞上法律的空白點,消費者的質疑也就產生了。
資深飲料業人士認為,不管"熱飲燙口"是否與"脾胃虛弱者慎用"有可比性,但顯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警示不是壞事,反而更能說明企業對消費者有越來越多的關注度。"多一句提醒,少一點糾紛"。
更多閱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從我國藥用蜜源植物出發,以夏枯草單花蜂蜜為研究對象,圍繞其化學組分和營養功能開展研究,揭示了藥用植物夏枯草蜂蜜具有良好的腸道保護功能。相關研究......
夏枯草 今年的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一切都按照二十四節氣所說的節奏來。小區中有些栽培的應季花卉開得正好,諸如美人蕉、千......
近日,一則喝王老吉能延長壽命的新聞,長期盤踞在各大網站的頁面。圖片來源于網絡一種功能飲料能夠延長壽命本就賺足了眼球,更令人關注的是,當事人更是拉來國家863計劃為自己的言論提供佐證,稱這一結果源自86......
近日,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公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結果:國家863計劃研究結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對此,863計劃“功能性食品安全性評價與功能因子關鍵檢測技術”課題組組長、四川大學張立實教......
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下發《關于認定首批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的通知》(中輕聯科技[2016]211號),王老吉獲首批“中國輕工業植物飲料重點實驗室”認證。作為中華老字號代表品牌及涼茶行業的引領者,王老......
進入9月,全球已從“里約時間”邁入“中國時間”,“創新”成為國際各方關注與討論的話題,足以可見創新對于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以王老吉“中國輕工業植物飲料重點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就主要圍繞涼茶植物飲料品種......
王老吉與加多寶之間自2012年起糾紛不斷。從“王老吉”商標使用權開戰以來,無論是外包裝還是廣告語,乃至產品配方,“紅綠之爭”多次上演。今天上午,圍繞加多寶打出的“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
日前,王老吉發布基因條形碼技術鑒定體系成果,王老吉首創將該技術用于植物飲料的原材料鑒定,確保王老吉涼茶原料正宗,有力保障王老吉涼茶品質。與此同時,全國首家省級涼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于當日成立并落戶王老......
白云山11日晚公告,旗下子公司王老吉藥業于11日收到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同興藥業有限公司訴王老吉藥業“公司解散糾紛”案的傳票。公告稱,王老吉藥業合營時,合營雙方簽署的合資合同中約定,除非各方一......
炎炎夏日,涼茶銷售旺季如期而至,與之同時熱鬧起來的是又一輪“王老吉”商標之爭。近日,王老吉藥業兩大股東同興藥業與廣藥集團反目,將王老吉藥業推到了生死關頭。本為利益共同體的雙方,如今要分道揚鑣,在業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