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圍蔓延之時,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就在研究所和實驗室里擺開了不見硝煙的戰場,對這一新型流感開展了緊張有序的研究。
流感病毒來自何方、通過什么方式傳播、如何盡快獲得甲型H1N1流感毒株……為了科學應對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和無私奉獻詮釋著對人民的滿腔熱誠,弘揚著求真務實、迎難而上的崇高精神。
“這么重要的任務,哪能睡覺,也睡不著啊”
“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經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科學家夜以繼日的努力,今天上午已經研制出了特異而且是靈敏的快速診斷方法。”4月30日15時,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欣喜地向記者通報。
而此時,距衛生部向中國疾控中心緊急部署研制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的時間還不到72個小時。
同一天,國務院召開的人感染豬流感(現名為甲型H1N1流感)防控專題工作會議決定,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框架下,由科技部牽頭成立防控科技組。科技部連夜就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近期防控科技工作,確定了由科技部部長萬鋼任組長,衛生部、農業部、質檢總局、教育部、中科院、總后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局等部門為成員的科技組。
5月3日,“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科技部和往常一樣忙碌,科技組第一次聯絡員會議在這里召開。會議提出應重點開展快速檢測、防護裝備和消殺藥品評價、治療藥物評價、疫苗生產能力提高等研究。對《重大新藥創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科技重大專項進行相應的調整,優先開展網絡實驗室監測,為應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需求進行必要的安排。科技部緊急商財政部籌措經費,做應急課題快速立項的準備。
“疫情當前,我們一定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精誠團結,堅定信心,聯合攻關,堅決打勝這一仗!”科技部部長萬鋼的話斬釘截鐵。
快速檢測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道防線。當時我國并沒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如何在檢測技術上區別甲型H1N1流感和季節性H1N1流感病毒,就成了科研人員必須攻克的重大難題。
“速度就是一切”,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實驗室張貼的標語表達了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心聲。從接到任務到完成任務,病毒病所科研人員60多個小時持續戰斗,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人就吃睡在辦公室。
“這么重要的任務,哪能睡覺,也睡不著啊!”走出實驗室,快速檢測方法的主要研發人、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主任技師溫樂英言語中略帶疲憊。
溫樂英今年已54歲,雖然年近退休,但無論是研制快速檢測試劑,還是對地方疾控部門送來的病毒樣品進行復核檢測,她總是沖鋒在前。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檢測結果,她往往在實驗室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
“如果病例能夠及時得到確診,就有利于及時切斷傳染源的傳播,就能為社會減少損失,我們付出再多都值得。”溫樂英說。
5月11日零點左右,在接到我國內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標本后,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科研人員立即又投入工作,連夜對標本進行核酸檢測。11日5時,完成檢測,結果顯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陽性。
這是我國內地第一例輸入性病例,為慎重起見,科研人員又對標本進行了基因測序分析,這為病例的確診進一步提供了依據。最終,一般需要12個小時的基因測序分析,病毒病所只用了不到10小時就完成了,為防控疫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科研不能打遭遇戰,要有備無患”
作為基礎科研的“大本營”,在國外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中科院就向國家遞交了防控流感及加強相關研究的建議,接下來,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就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快速診斷試劑、藥物、疫苗、致病機理……中科院微生物所、基因組所、生物物理所、武漢病毒所、上海藥物所、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十多家相關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就投入相關研究中,攻堅克難。
“通過抗SARS和禽流感攻關,我們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攻關小組組長蔣華良研究員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搭建起研發技術平臺,可以借助虛擬篩選、高通量篩選等先進手段,建立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設計技術平臺及相應的藥物評價體系,大規模地篩選、評價化合物。”
針對這次引發甲型H1N1流感的新變異毒株是一種奇特的“雜交型”病毒的特點,上海藥物所成立了生物信息和藥物設計、化合物產生研究、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篩選和病毒機理研究4個攻關小組,開展聯合攻關。
目前,他們正一邊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抗甲型流感藥物,一邊加強現有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達菲、扎那米韋的新劑型研發。
“從2004年起,我們就開始進行一個國家部署的科技支撐計劃,是急救用的抗流感大流行的藥物。現在這個藥物已經到了臨床階段。”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藥物合成研究室主任李松研究員說,藥物的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從立項研發到走上市場要10到15年,臨時攻關是來不及的,要有一個長遠的支撐。
自2005年禽流感暴發,李松和他的同事們就一直在進行相關藥物研究,努力形成自主創新的防控藥物體系,為這次抗擊甲型H1N1流感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科研不能打遭遇戰,要有備無患!”李松坦言,我們國家在抗病毒藥研究這方面基礎比較薄弱,抗病毒藥物研究要求一定的能力,比如要有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疫苗是公眾最渴望的病毒預防方式之一。在以往科研積累的基礎上,中法共建的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已建立和完善了一個可用于高效快速表達疫苗和抗體的單載體復制子表達體系,可作為快速開發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的一個新途徑。他們正為建立有效的后加工程序而努力。
“自SARS疫情以來,科技部一刻也沒有放松警惕,持續支持突發傳染病的防控科研工作。只要我們依靠科學、相信科學,流感終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萬鋼對此充滿信心。
“既然選擇了這項職業,就要有奉獻的精神”
5月10日,我國報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僅僅一周后,中國疾控中心就宣布,我國已成功分離出我國內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了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
“與季節性流感相比,這個病毒很難分離,大家想盡各種辦法,查資料、看信息,用不同的實驗方法來分離病毒,終于成功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檢測技術組負責人王大燕副研究員談及毒株分離成功,面露喜悅。
王大燕身邊的同事告訴記者,自從我國確診一例病例后,為了一心一意搞科研,王大燕兩個星期只回了一次家,4歲的女兒只能交給家里的老人照顧。在王大燕看來,這些都再普通不過:“既然選擇了這項職業,就要有奉獻的精神。”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表示,內地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成功分離,不僅證明了這種病毒在我國還沒有發生變異,而且也為今后我國開展診斷試劑、疫苗、分子流行病學等相關研究提供了基礎。
由于所有地方疾控部門檢測出的疑似病例樣本都要送到國家流感中心進行復核檢測,自從4月25日國內打響防控新型流感的戰役以來,舒躍龍和他的團隊幾乎沒有休過一天假。舒躍龍也坦言,這是他“壓力最大的一個月”。
“畢竟這是一種新的傳染病,我們的技術水平、對病毒的認識都是有限的,還不能完全控制這種傳染病,但疾病預防和控制是我們最主要的工作,責無旁貸,我們是這場戰役的主力軍。”舒躍龍說。
盡管每天都像打仗,但舒躍龍說,6年來國家的投入使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整體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無論是在疫情報告還是標本檢測上,都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此外,經過近年來在應對禽流感中取得的經驗,我國無論是在技術還是科研隊伍上,都有了更全面的準備。
中國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王健表示,中國疾控中心已經在為秋冬季節可能暴發的新疫情做好技術和人員方面的準備。“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作為常見中藥材之一的黃連常發根腐病,一度令人頭疼。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游景茂、唐濤團隊研究發現根腐病感染嚴重破壞了黃連根際土壤、根莖、葉片的微生態平衡,感染根腐病顯著抑制黃連內生真菌和細菌的相互作......
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
近期,關于“二陽”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一些網友發文說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擔心是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的又一輪感染高峰。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
由俄羅斯薩拉托夫車爾尼雪夫斯基國立大學、斯莫羅金采夫流感研究所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研發出通過毛囊接種疫苗的方法。該方法能確保把藥物輸送到免疫活性細胞,而不會損害皮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材料化學......
近日,網絡上關于“二陽”的聲音引發關注。權威專家研判認為,當前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5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昌平實驗室/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在一場學術會議上認為:從當前疫情的統計數據看(以北京......
北京市疾控中心日前發布疫情周報,2023年第17周(4月24日-30日)以來,新冠感染連續兩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傳染病病種排名第一。新冠患者有所增加,市民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佑安醫院......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吸入低濃度的乙醇蒸汽可以使小鼠體內的甲型流感病毒失效,而不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他們認為這也可能治療類似的病毒,如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
4月26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文化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和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出席發布會,介紹“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有媒......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們報告稱,他們正在使用一種單原子厚度的納米材料建造一種大小約6.5平方厘米的傳感器。它可以同時檢測出導致新冠感染和流感的病毒,而且比起傳統的檢測方法,檢測水平要低得多......
近期,不少人被流感困擾,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專家周新教授22日接受采訪時強調,預防流感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感染流感病毒,應盡早用藥,以縮短病程。流感一般指流行性感冒,是由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