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每年非法、不報告和無監管捕撈產值可達100億~230億美元。大約80%的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質,來自基于陸地的人類活動。”這是全球海洋委員會6月24日正式發布的《從惡化到恢復――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報告建議促進公海康復循環
《報告》分析,資源需求增加、技術進步、魚儲量減少、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減損是導致全球海洋惡化的五大因素。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近3/4的區域,蘊含13億立方千米水量。據統計,全世界12%的人口依靠漁業維生,人類從魚類和水產品中攝取的蛋白質占動物蛋白攝取總量的17%,海洋捕撈和水產養殖為數以十億計的地球人群提供食物和生計。
然而,海洋在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的同時,卻面臨著過度捕撈、重要棲息地破壞以及環境污染等諸多嚴重問題,海洋系統瀕臨崩潰的邊緣。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持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確保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海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恢復海洋生態環境,推動全球各國有效保護海洋資源,《報告》提出促進公海康復循環的一攬子計劃,具體措施包括將健康并生機勃勃的海洋作為發展的中心,推進關注和康復的公海監管,驅動海洋治理改革,使公海資源管理向更具可持續性和基于生態系統的方向發展,杜絕白色污染和垃圾進入海洋,增加港口廢棄物處置設施,在政策和監管方面采取綜合舉措,以及監督健康海洋進程等,以扭轉全球海洋退化的局面。
《報告》提出,應消除在公海上非法、不報告和無監管捕撈行為,提升對于在公海上捕撈船只的追蹤能力。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生態系統,公海支持著整個海洋一半的生物生產力,在支持全球生命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年將近1000萬噸魚在公海上被捕撈,相當于全球海洋魚類捕撈量的12%。公海對臨海國管轄水域中的生物起著重要的生命支持功能,公海區域的活動嚴重影響著專屬經濟區的生態健康和生產力。
專家支招保護海洋漁業
“海洋漁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漁具選擇隨意性大、捕撈結構失調、低成本使用資源、漁業管理存在局限性和能力不足等。”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在日前于香港召開的中國漁業資源論壇上介紹說,“另外,水產養殖業等陸源污染造成的海洋污染問題,也嚴重威脅了漁業水域生態安全和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具有流動性,廣泛開展國際性合作是當前保護中國乃至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措施。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特聘教授薛桂芳建議說,為了使海洋資源既能繼續滿足現世的需要,又不影響人類后代的需要,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積極解決近岸海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逐步實現海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據了解,作為世界上較早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水產養殖大都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后方能取得水產養殖許可證。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邁克爾?福比尼博士建議中國借鑒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準入的管理經驗,逐步實施水產養殖準入制度,建立環境監測制度和水產養殖生態安全評價方法,科學規劃養殖水域,加強標準體系研究,強化產業環境質量管理。
為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漁業資源,王亞民建議,應區分傳統漁業和商業捕撈行為,實施漁業捕撈的配額管理,對漁業捕撈征收資源稅或者環境稅。
人們很容易把海洋想象成一個盛載著憧憬、冒險和創新的地方,卻又對它知之甚少。大海與大洋有什么區別;海洋與陸地有明確的界限嗎;在海浪中,流動的是能量還是海水;打撈沉船上的貨物是否是合法的行為;斯皮爾伯格的......
奔赴浩瀚的大海采集標本,認真挖掘標本背后的價值,持續開展海洋科普活動……在海洋生物標本收藏量居亞洲首位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帶領參觀者開啟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讓更多人了解......
在三疊紀以前的海洋里,腕足類動物在溫暖的淺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底棲生物,比體型相似的雙殼類繁盛得多。但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后,雙殼類迎頭趕上并超越腕足動物,遍布全......
項目概況浙江省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能力提升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政府采購云平臺(https://www.zcygov......
桃起源于我國,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是我國西北桃種質資源的集中分布地,地方品種類型最為豐富。然而,該地區桃種質資源來源不明,多樣性水平不清楚,嚴重阻礙了西北地區桃種質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近日,中國農業......
“人類的未來在海上!”8月26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創新論壇2023上,大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說。如何認知海洋、開發海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步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環境部在廣西桂林舉辦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科普工作交流會。會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科普基地獲頒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牌匾。據了解,此......
近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計劃,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已順利完成《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檢定系統表》等共計9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初步起草工作。為確保國家......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海洋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中-印尼海洋科學聯合實驗室在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正式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王振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沙忠利等出席......
一項地球科學研究指出,地球早期的甲烷形成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容易也更普遍。研究結果顯示,溫暖環境和光驅使的反應或許能在無需高壓和高溫的情況下,在全球含水環境中產生甲烷。這些反應可能影響了生命出現前的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