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7-08 16:16 原文鏈接: 江水進京需過三關問題水不進京、不進城、不進廠

      今年汛期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正式通水。可以說,穩定的水源、可靠的供水、安全的水質是北京可持續發展必要支撐條件中最薄弱的一環。通水前北京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又如何保證水質安全的?記者日前采訪了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

      進京前:加快水污染防治

      “南水北調工程成敗在水質,為保障飲水安全,沿線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加快水污染防治,提前實現治污和生態建設目標。”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在南水北調東線,原來沿線水污染非常嚴重,2000年36個控制斷面中僅1個達標,絕大多數為V類或劣V類,部分河段水質指標超標數10倍甚至上百倍。經過10年治污,2012年36個斷面全部達標,山東、江蘇兩省治污工作至少提前了15年。

      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中線水源區河南、湖北、陜西3省實施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兩期規劃,投資建設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關停污染企業2000多家,確保一渠清水輸入豫冀津京,這也使當地水污染防治工作至少提前了5年~10年。

      目前,丹江口水庫現狀水質總體保持優良,為Ⅰ~Ⅱ類,局部庫灣氮、磷等指標偏高,但經過1000多公里長途跋涉會得到自然降解。中線取水口(河南南陽陶岔渠首)水質常年保持Ⅰ~Ⅱ類,中線干線全線采用明渠及管涵方式輸水,進入北京后全部為地下管涵。

      那么,如何保證在進京前的一千多公里明渠不出現水污染?

      “一是在總干渠兩側設置截流溝和導流溝,防止外部洪瀝水進入干渠,控制面源污染;二是在總干渠沿線兩側劃定一級、二級水源保護區,開口線外兩側設置隔離帶、架設防護網,防止人為污染;三是全線交叉的河道、公路、鐵路和管線全部采用立交方式,確保污染物不進渠道;四是沿線建立水質監測網絡系統和水質預警機制,對可能發生的水污染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通過以上措施的實行,保證到京后保持為地表水Ⅱ類。”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進京后:構筑三道防線

      據了解,在中線水質統一監測的基礎上,針對上游渠道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污染事件,北京市專門構筑了“三道防線”,并建設相應的水質監測預警設施。

      第一道防線:當來水水質出現問題時,關閉總干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節制閘,開啟退水閘,將來水排入拒馬河內,問題水“不進京”;第二道防線:當永定河以西水質突發問題時,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將來水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問題水“不進城”;第三道防線:當水廠取水口前水質發現問題時,停止取水,問題水“不進廠”。

      此外,北京市南水北調、水務、環保、衛生、自來水、海委、國調辦、中線局等單位和部門建立了聯合水質監測預警機制,隨時掌握水質情況。

      “目前,北京市正在積極推進水質監督體系建設,按照知名專家領銜、公眾廣泛參與、社會監督、自測與第三方平行檢測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開放的水質監測平臺,增強水質監測數據的公信力。”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北京市南水北調辦進行行業自律監測,采用實驗室監測、自動檢測、應急移動監測等方式對干線北京段及市內配套工程34個監測斷面進行監測。硫酸鹽、總銅、總鉛、總鋅、總鎘、總砷等指標每個小時都會通過自動監測自動上傳;實驗室人員每月兩次對42項水質指標進行監測,對109項指標的人工監測則為每季度1次。通水前后,專人24小時盯守,實時對水質進行監測。

      啟示:南水北調帶來了什么?

      今年通水后,近一段時期內每年北京將迎來10.5億立方米的長江水。據工作人員介紹,南水北調調來的水全都是清水,而且是丹江口水庫的優質清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到50%以上。

      同時,這些水將對北京各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首先,可以顯著強化供水安全保障。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不僅減少了密云水庫出水量,還將中線富余來水調入密云水庫存蓄,同時回補密懷順水源地,將大大加強北京市水資源戰略儲備。

      其次,還會明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通過逐步關閉自備井,讓應急水源地“休養生息”,并進行天然回補和適當的人工回補,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和漏斗面積的進一步擴大趨勢;可向干枯的河湖補充清水,與現有的再生水聯合調度,增強水體的稀釋自凈能力,改善河湖水質,恢復和擴大河湖水面約1萬公頃,有助于逐步恢復水生態功能;促進北京市加快河湖水系水污染治理步伐,提前實現治污和生態建設目標。

      “在確保市民用水安全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利用南水北調輸水線路連通北京五大水系、溝通現有水利基礎設施,逐步返還城市生活和工業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 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還將在提高首都資源承載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通過了《南水北調來水進京及配套工程后續規劃建議》,計劃在2030年前,構建多元調水保障體系,實現調水有通道、水源儲備有空間、水系河網有連通、供水安全有保障。

    相關文章

    空氣污染加劇氣候變化負面影響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220萬元南通環境監測中心采購氣相、質譜等儀器

    一、項目基本情況1.項目編號:JSZC-320000-JADX-G2022-00482.項目名稱: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2022年能力達標建設-氣相色譜質譜儀等儀器購置項目3.預算金額:220萬元,本......

    河南“科普輕騎兵”在南水北調中線點亮科學夢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車“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場,22輛科普大篷車整齊地停放在淅川縣湯山濕地公園廣場。輕輕轉動手輪,小小的鐵錘就會敲擊兩側的鑼和鼓......

    694萬!廣東省農藥風險監測中心儀器設備采購招標

    項目概況廣東省農藥風險監測中心(含田間監測點)儀器設備采購(第一批)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2年09月2......

    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題: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新華社記者劉詩平8月25日,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至此,南水北調東、中線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水利部完工......

    生態環境部權威解答:新污染物監測如何開展?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我國新污染物治理起步較晚,工作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面臨法律法規、管理體制、科技支撐、資源配置等諸多不足和......

    海底滑坡光纖監測系統港池試驗成功

    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獲悉,近日,該實驗室徐景平教授團隊自主研制的海底滑坡光纖監測系統在廣州南沙海洋地質碼頭圓滿完成港池試驗工作,為下一步開展海上試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海底滑坡......

    把自然講給你聽:如何應對臭氧污染?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微塑料”——污染范圍遠超想象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凈土已經失守”,要知道,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唯一沒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們曾經一度認為,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會波及南極,然而目前來看,整個地球無一幸免。畢竟此前......

    當心!環境變化讓心血管“疾病”變成“急病”

    眾所周知,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通過用藥等常規治療能夠較好地控制病情,所以這是我們注重推進心血管慢病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轉化為“急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等為代表的心血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