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7-23 11:02 原文鏈接: 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辦

      7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腫瘤醫院主辦的“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MDT)高峰論壇暨北京協和醫院專場學術報告會”在合肥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報告廳成功舉辦。

      合肥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副院長江海河、安徽省衛生廳科教處處長陳建中、安醫大一附院副院長孫國平、安醫大四附院副院長徐阿曼等出席了開幕式。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不同腫瘤學科的專家,以及安醫大一附院、二附院、四附院、安徽省立醫院、安徽省二院、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合肥市一、二、三院、武警醫院、105醫院等來自省內70余家醫院的相關領導、腫瘤專科業務骨干等2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醫學物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合肥研究院腫瘤醫院院長王宏志主持。

      開幕式上,匡光力向與會專家介紹了研究院的整體情況,以及研究院在基礎科學、前沿科技及生命科學等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及取得的進展,希望通過合作交流,優勢互補,努力把合肥研究院基礎研究的成果迅速轉化為臨床運用的新方法、新技術,為安徽省轉化醫學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陳建中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共享北京協和醫院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方面的經驗以及新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提高安徽省腫瘤專業醫師的整體臨床診治水平。

      多學科腫瘤綜合診治勢在必行 學術交流會盛況空前

      北京協和醫院武永吉教授說,多學科綜合治療的觀念現已得到了國際腫瘤學界的普遍認同。目前國內腫瘤治療領域中普遍存在某一學科專業“各自為政”的情況,這直接影響了眾多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生存期限和生活質量。資料顯示,歐美發達國家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達68%,而我國尚不足25%。如此大的差距,關鍵在于單一治療手段往往使腫瘤患者無法得到科學、合理、規范的綜合治療。因此,如何強調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多學科參與,提高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成為擺在國內腫瘤專業有識之士面前的一道重要而迫切議題。

      圍繞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議題,來自北京協和醫院血液科武永吉教授、核醫學科康增壽教授、基本外科高維生教授、腫瘤內科陳書長教授、放療科張福泉教授、婦科腫瘤馬水清教授、萬希潤教授,先后帶來了“腫瘤內科的治療原則與進展”、“放射治療的原理和新進展”、“甲狀腺癌的外科治療”、“碘131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滋養細胞腫瘤的診治”等7場精彩的專題報告。報告中所蘊含的真知灼見、先進技術與前沿理念,以及協和專家的嚴謹精神,博得了與會者陣陣雷鳴般的掌聲,更將學術報告會現場氣氛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多學科觀點碰火花 聯合會診受推崇

      7月20日上午,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高峰論壇上,北京協和醫院專家與省內不同腫瘤學科專家圍繞合肥研究院腫瘤醫院1例淋巴瘤患者、1例卵巢癌患者病例進行聯合會診,現場為兩名患者重新 “把脈”,專家從患者診斷分析、病情分析、治療方案、患者狀況等方面展開了討論,多學科觀點碰撞激烈,診斷和治療緊貼前沿。

      與會同行表示,本屆高峰論壇的舉辦讓他們受益匪淺,多學科綜合診治有效避免了某一位專家的個人經驗局限和某一學科專業實施“各自為政”的盲目治療弊端,保證了患者的治療獲得最大化效果。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對于全面提高安徽省腫瘤治療技術水平,必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積極推動作用。

      專家義診同步舉行 義診現場氣氛熱烈

      7月20日上午,設在中心大廳的義診現場擠滿了從省內各地趕過來求診的患者,與醫學物理中心報告廳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高峰論壇的熱烈氣氛遙相呼應。在這里舉辦以“科學抗癌 關注生命”為主題的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義診活動吸引了大批腫瘤患者前來咨詢。

      本次義診,共有50多位腫瘤患者得到了咨詢,在合肥研究院腫瘤醫院的精心組織下,另外還根據十余名患者情況,為他們進行了不同學科的會診。為更好保證義診效果,合肥研究院腫瘤醫院還專門組織該院腫瘤科醫生為患者詳細記錄診斷情況。活動廣受患者好評。

    會場

    相關文章

    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舉行

    1月11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健恒醫療協辦的“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馨在致辭中回顧了科學會堂的......

    科研人員構建出基于腫瘤細胞膜囊泡的個性化納米疫苗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和尹琦團隊構建了基于腫瘤細胞膜囊泡的個性化納米疫苗。該疫苗通過向B細胞提供多重活化信號,觸發了抗腫瘤固有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實現了高效抗腫瘤的作用。近日,相關研究成......

    我國首款干細胞治療藥品上市!

    國家藥監局最近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了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商品名:艾凱利)上市。這款藥物是針對14歲以上因血液系統疾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療。作為國內首個獲......

    “分子GPS”引導免疫細胞有效“剿滅”腦腫瘤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分子GPS”技術,能夠引導免疫細胞特異性地定位到大腦,并在不損傷周圍健康組織的情況下有效殺死腫瘤。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這項基于活細胞......

    新型納米水凝膠可增強免疫系統腫瘤殺傷力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新技術助力多種腫瘤內細胞豐度的精準預測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

    上海市2024年度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會議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上海市2024年度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評審見面會已于2024年10月30日召開。現公布參加會議評審的專家名單。高衛國、薛小平、王盛義、王少波、廖湘洲、周金秋、曹黎明、滕堂偉、段周生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信號與乳腺組織腫瘤發展之間的聯系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防御病原體外,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保護我們基因組的穩定性——這種方式對癌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分子生物學家......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計算生物學領域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計算生物學領域項目通訊評審已結束,現公布參加通訊評審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蔡雷、陳愛華、陳輝、陳興、陳志龍、程時偉、代琦、范志寧、高棟、洪遠、黃金艷、黃瑾......

    誘導分化治療,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

    從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轉錄因子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策略,到首次在臨床上成功實現實體瘤誘導肝腫瘤細胞轉化,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渭芬教授領銜的課題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