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至10日,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在深圳組織召開了“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技術發展戰略研討會”,標志著該領域的“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正式啟動。國內從事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的院士、專家、學者共40多人參加了會議。科技部基礎司張先恩司長應邀出席會議,生物中心馬宏建副主任、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勤到會并致辭。
會議結合當前國際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專題報告和討論的方式,總結交流了我國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了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對組學發展的重大需求,研究探討了“十二五”我國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會議認為以基因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突飛猛進,正推動生物經濟成為網絡經濟之后新的經濟生長點,加速發展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技術,將引領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對推動我國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和工業生物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總體要求1、針對近年來生命科學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評審中發現的問題,學部特別提醒申請人在撰寫申請書時注意以下幾點:(1)自2021年起,生命科學部各學科申請代碼統一設置為只含一級申請代碼和二級......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
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過揭示Xa7高抗、廣譜、持久、耐熱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機制,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奠定了基礎。白葉枯病是我......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積極探索建立對原創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非常......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癥,該病愈后易復發,并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記者1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儲成才研究團隊通過對過去100年間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區域52個國家及地區的110份早期水稻農家種在不同氮肥條件下進行全面的農藝性......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違反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的行為,國際上一般用來指捏造數據、篡改數據和剽竊三種行為。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各個歷史時期都曾經發生過,但是像中國當前這樣如此泛濫卻是罕見的。不僅表現在違反者......
楊樹在全球廣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樹種之一。但是楊樹飛絮為自身帶來了不少“差評”,嚴重制約了楊樹產業的發展。通過克隆控制楊樹雌蕊和雄蕊發育的基因是實現不飛絮、少花粉楊樹品種培......
據在線發表于《自然·通信》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艾滋病的病因)。這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