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15 13:33 原文鏈接: 專家認為中國應多管齊下防止濕地“瘦身”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和“天然物種庫”,但是中國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減退的趨勢尚未得到遏制。專家認為,濕地保護是“一盤大棋”,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嚴防濕地“瘦身”。

      濕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并非其他土地類型可以替代,但是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卻顯示出濕地保護的嚴峻局勢:全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與2003年公布的第一次調查同口徑比較,濕地面積減少了339.63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4667.47萬公頃,與第一次調查同口徑比較,減少了337.62萬公頃。

      中國濕地保護不僅存在面積減少這一“量”的難題,還面臨“質”的挑戰。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認為,中國濕地面臨功能減退、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濕地保護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專家認為,中國濕地大面積銳減和破壞,有人為和自然兩方面的因素,其中人類活動占用和改變濕地用途是主要原因。

      根據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的分析,影響中國濕地的主要威脅因子已經從上一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時的污染、圍墾、非法狩獵三大因子變化為目前的污染、圍墾、基建占用、過度捕撈和采集、外來物種入侵五大因子,影響頻次和影響濕地面積也在增長,這表明中國濕地資源面臨的威脅呈增長態勢。

      中國尚缺乏全國性的濕地保護法律法規,這成為中國濕地保護的短板。馬廣仁等專家認為,中國需要盡快制訂出臺國家濕地保護條例,對破壞濕地等做法加大處罰力度,提高破壞濕地的法律震懾力。東北林業大學濕地研究專家于洪賢表示,中國還需要加強基層濕地保護的執法力量,做到“護濕”有力。

      觀察人士認為,地方政府有發展當地經濟的訴求,如果能把濕地保護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指標,就可以防止地方因為經濟發展而忽視濕地的生態重要性。黑龍江省率先在2003年施行地方性濕地保護條例,又在今年率先把濕地率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落實了縣級政府的濕地保護責任。

      中國目前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撐十分薄弱。于洪賢認為,中國需要加大濕地研究的經費投入,加快濕地研究的人才隊伍建設,政府可以與高校等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形成濕地保護的長遠戰略思維,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相關研究顯示,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可能會造成更高昂的經濟成本,而且人工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要比自然濕地下降20%以上。

      中國的濕地分布廣泛,濕地保護不應僅僅依靠政府“一鼎”的力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家官員蔣南青強調,中國需要提高民眾對濕地保護的意識和參與度,重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價值的評估。

      國家林業局的數據顯示,參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中國的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其中評級為“好”的濕地僅占濕地總面積的15%,評級為“中”的濕地占到濕地總面積的53%,評級為“差”的濕地占到濕地總面積的32%。于洪賢表示,中國有必要對湖泊等天然濕地的生態功能加強動態監測,未雨綢繆地進行污染防治。

      此外,專家認為,中國還應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等,通過采取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

    相關文章

    國家林草局發文:10年以上生態站的老舊儀器改造升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發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加快生態站建設,完善站點布局,提升研究水平,強化數據應用,優化管理服務,增強支撐能......

    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漢中舉行

    5月6日—7日,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陜西理工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省漢中市舉行。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的......

    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漢中舉行

    5月6日—7日,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陜西理工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省漢中市舉行。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哲學闡釋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并要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中國式......

    審議通過《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中國環境報報訊4月1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和《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規范》《排污單......

    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市級典型案例分享

    2023年3月30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技術指導委員會在深圳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技術專題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部分試點單位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介紹了智慧監測優秀案例,分享了......

    《綠色數據中心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來啦!速戳全文

         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綠色數據中心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的通知,要求采購人采購數據中心相關設備、運維服務時,按......

    湘鄂兩省五地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合作

    湘鄂兩省的張家界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宜昌市、恩施州五市州政協及澧水流域15個縣市區政協相關負責人,22日齊聚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共商澧水文化園建設,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合作。澧水是長江重要......

    全球增溫如何影響濕地碳“匯”?中科院發現功能大幅減弱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清華大學李偉課題組揭示熱帶雨林退化的升溫效應

    森林是陸地碳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影響著地表能量收支。森林退化會增加碳排放,加劇全球變暖(生物地球化學效應)。同時,森林退化可以直接改變地表生物物理特征(如反照率、蒸散發、地表粗糙度等),進而影響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