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青藏高原,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而在研究員趙林眼里,那里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一座蘊含著無盡謎題的科學寶藏。趙林,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研究所研究員,藏北高原冰凍圈特殊環境與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26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趙林選擇了凍土研究這樣一個具有十足誘惑力和挑戰性的課題。盡管工作環境和條件非常艱苦,趙林還是傾注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試圖去解開多年凍土這一謎題。
7月,在南方“火爐”城市里的人們接受炙烤之時, 在青藏高原作業的趙林和同事們卻裹著抓絨服、沖鋒衣。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出發,汽車顛簸難行,在海拔4538米的西大灘觀測場,趙林查看了關于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觀測數據。
2010年8月2日,趙林和他的團隊在若羌縣過河時,車子被洪水沖下米蘭大橋,整個側翻在洪流之中,所幸人員平安。
而他所能回憶起來的最困難的行進發生在可可西里。他打趣道:“沒有路,都是沼澤地,越野卡車一不小心就會陷進去,整天都在挖車,挖出來掉進去,掉進去再挖出來,每天都在挖車搬石頭,一周才走了100多米。”
這種生活也有快樂。坐辦公室時,大家經常見面,但平時的交流并不多。而在野外工作,大家都很開心,雖然身體備受高寒缺氧的折磨,但什么事情都在一起干,相互間密切配合和照應,大家是一個團隊,距離拉近了。
談起了凍土,趙林打開了話匣子,他的陳述很簡練,卻清晰準確。“地表冬季被凍結夏季被融化的土層,即活動層下的多年凍土存在時間在數年、數十年乃至數百、千、萬年的歷史,其形成、發展乃至消亡的各個階段都會通過能量、水分和碳氮等的循環過程對氣候系統造成不同的調節作用,而目前科學家對于多年凍土在氣候系統作用方面的認識并不是非常清晰,要想提高氣候模式對于寒冷地區氣候模擬、預報和預估水平,需要對多年凍土有深入的理解。”
在目前常見的報道中,我國多年凍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其中近90%分布在青藏高原。
現有這些結果都是基于青藏公路及青藏鐵路沿線的資料得出,而青藏高原腹地及其它地區多年凍土、植被、土壤乃至氣候特征等的真實情況仍然不是很清楚。趙林和他的研究團隊另一主要目標就是摸清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真實狀況。
基于這樣的目標,趙林他們開始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項目。談起這個項目,他說:“青藏高原邊緣地區人們已經去過,但是里面仍然有好多人沒有到達過。多年凍土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只有了解了現在,才能更好預知未來。我們希望盡快把家底摸清楚。”
從學校畢業后至今,趙林身邊的許多同事、同行都出國留了學。學成歸國后的他們擁有了令人稱羨的榮譽和待遇。而趙林一直默默地做著他的凍土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也在國際上受到了關注。作為第九屆國際多年凍土學大會的特邀報告人之一,趙林多次應邀在這個行業領域內最著名的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
趙林的論文數量并不很多,但有關青藏高原季節凍土和多年凍土變化方面的兩篇文章被“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和第五次評估報告的引用率位列中國科學家前列,被國內外相關學術期刊引用次數也達數百次之多。他于2010年發表在多年凍土學的頂級專業期刊《多年凍土與冰緣過程》 (縮寫為PPP)上的論文成為該刊物2013年度被下載和引用次數前十位的文章。該文被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引用達13次之多。
如今,經過趙林等幾代凍土研究者們數十年的努力,整個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監測系統基本構建起來,并得以逐步完善。基于系統監測,趙林和同事們對青藏高原整個多年凍土的變化狀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趙林和他的團隊正在慢慢揭開多年凍土研究的神秘面紗。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備受關注。亞洲季風系統作為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氣環流之一,其細微變化可能引發大規模干旱、洪水等災害,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但是,由于缺乏長期、定年準確、高分辨率的古氣候數據,亞洲季風與人......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一資本體育館內簽署一系列行政令,其中包括美國將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特朗普撤銷近80項拜登政府的行政命令,實施聯邦法規凍結以控制官僚體系、......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水文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團隊的研究成果為理解高寒區水文水資源變化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多年凍土活動層凍融變......
“在這個從氣候變化到公共衛生危機等方面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的時代,科學在尋找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的作用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12月5日,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開幕,聯合國教育、科......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徐東晶在副研究員齊玥與研究員王強的指導下,選取青藏高原東南緣云南馬關地區新生代含有大量地幔包體的堿性玄武巖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全巖地球化學和Sr-Nd-Mo同位素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在青藏高原成功實現了基于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公里級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將高靈敏度太赫茲超導接收機技術成功應用于遠距離無線通信系統。這次......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從今年8月18日開始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展開,有6個科考分隊15個科考小組400多名科考隊員參與。到9月30日,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科考取得多項......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科研單位,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的綜合地質地理科學考察活動圓滿結束,進入了后期的總結研究階段。本次科考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