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9-15 09:46 原文鏈接: 關于推進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若干建議

      中央財政科技投入是我國研發經費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基礎前沿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保障。中央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從2006年的774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460億元,年均增長率約18%。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中央財政科研經費,對于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效率和效益至關重要。

      在科技投入總量和強度都大幅提高的情況下,科技管理方式與快速增長的科研資金還不完全適應,資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科技工作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各類科技計劃、專項林立,相互之間邊界不清,重復交叉嚴重,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還不完全適應科技創新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管理不夠科學透明,資金使用存在違規違紀現象;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激勵措施還沒有落實到位,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改進加強中央財政民口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具體措施。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央財政科技投入在優化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需進一步推進科研經費配置和管理的改革,將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納入科技體制改革整體框架,并且需要經濟、教育、人事、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與之相配套。建議今后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應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改革競爭性資助和穩定性支持的科研經費配置方式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啟動以減少科研機構事業費撥款、實行科學基金制和課題制為核心的科技撥款制度改革以來,我國中央財政科研經費配置逐漸走上了以競爭性科研經費資助為主導的軌道,無論是科學基金,還是科技部三大主體計劃(973、863、支撐),乃至行業部門和地方的各類科技計劃,都采取了以競爭性方式立項、課題組長負責項目執行和經費使用的項目資助與管理方式,這種競爭性的科研資助方式對于早期改變計劃經濟下科研機構效率低下的問題、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以及利用好財政有限的科技經費投入等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但是,經過30多年的發展,繼續沿用以競爭性資助為主導的科研經費配置方式,其弊端越來越凸顯。一是國立科研機構和大學競相爭取各類競爭性科技計劃項目資助,缺乏明確的分工,各自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二是競爭性科技計劃的課題和項目周期較短,導致科研人員以短期產出目標為導向,缺乏沖擊長期的、戰略性、前沿性問題的動力、勇氣和條件;三是為了競爭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消耗了科研人員大量無效的時間和精力,真正靜下心來用于創新研究的時間十分有限;四是穩定性經費支持短缺,導致科研機構無法自主組織戰略性、前沿性、長期性的研究,研究團隊和研究人員各自為戰,相互之間難以合作交流、攻堅克難。

      因此,逐步減少或合并競爭性的科技計劃,加大對國立科研機構和大學重要研究基地的穩定支持,應該是下一輪科技經費管理改革的重點。當然,提高對國立科研機構和大學重要科研基地的穩定支持絕不能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必須建立現代科研機構治理體系,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科學、規范、嚴格的科研機構目標規劃、績效評估和考核機制,對不符合要求的科研機構實行動態調整。

      第二,按照科學前沿與基礎研究發展特點、國家重大需求和產業創新驅動發展需要,整合、優化國家科技計劃

      國家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加強科學基金、973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重大儀器研制專項、基礎性工作專項等相關計劃之間的統籌協調,形成更加合理的“項目-基地-人才-工具”資助格局,建立對大學以競爭性資助為主,對國立基礎研究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基地以穩定性資助為主的資助機制;將國家重大需求(如安全、能源、環境、健康、農業等)和產業創新驅動發展市場失靈的需求(如工程和技術科學、戰略高科技、重大前沿技術、競爭前技術、基礎性、共性技術等)分解為使命導向型研究和戰略任務導向型研究,使命導向型的國家和產業重大需求研究應該成為有關國立研究機構的基本定位和職能,采取穩定的經費支持方式;戰略任務導向型研究應該加強頂層設計,確立特定主題、目標明確的重大科學前沿計劃、重大前沿技術計劃、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計劃、重大國家需求計劃(如人類基因組計劃、腦科學計劃、納米科學技術計劃、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裝備與制造計劃、水資源綜合治理計劃等),采取競爭性的招標方式,集中全國各系統的優勢力量,開展綜合交叉研究,有些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可以采取重大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方式組織實施。在各類科技計劃統籌協調管理過程中,要開放共享項目資助與管理信息,各有關資助和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大學、國立研究機構及其研究團隊、項目負責人承擔全部研究任務和科研經費的動態監測和評估,避免在一定時期科研經費過度集中到少數人員和少數團隊身上,而造成經費使用中不合理、浪費的問題。

      第三,改進對科研人員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

      推進國立科研機構和高校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與科研人員創造性工作相適應的薪酬分配制度,切實提高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水平。當前科研人員主要依靠績效工資提高收入水平,而科研機構的績效工資來源不穩定、沒有保障,高校的績效工資主要靠承擔教學任務酬金、發表論文的獎勵,難于安心做學問,按現行的國家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承擔國家科研任務的在崗大學教師不能提取課題人員費,無法體現創造性勞動的價值。

      建議國家率先在研究型大學和國立研究機構建立教師和科研人員年薪制改革試點,參考效益較好的中央企業或轉制院所的標準,結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各級人員年薪制的工資標準,研究型大學和國立研究機構穩定支持經費中對于人員經費不足部分,可以從競爭性科研項目經費中提取予以補充,前提是要提高國家競爭性科研項目經費中人員費的比例,視不同類型項目的情況,人員費比例可以提高到30%—50%。

      第四,健全大學、科研機構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加強對法人單位科研經費管理評估,建立科研人員誠信制度

      要進一步健全大學、科研機構科研經費管理組織和制度建設,促進科研經費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與專業化,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組織機構設置,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當前,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經費管理一般由單位財務處負責,并沒有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人員配備也并不齊全,常常是一人身兼數職,培訓網絡與培訓機制不夠健全,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成本分析的管理手段運用較少。這種科研經費管理水平顯然與科研經費日益增長的趨勢不相適應,勢必會造成科研經費管理上的疏漏和工作不到位。哈佛大學科研項目管理辦公室(OSP)的模式可供借鑒,其全面負責,構建“四部七隊”的矩陣式管理架構,堅持成本管理理念和專人負責、全環節、全過程管理,并營造出規章制度完備、管理技能與服務水平優良的管理軟環境,有效地支持了哈佛大學研究與學術團隊開展各項科學研究活動。同時,有關資助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大學、科研機構科研經費管理水平和質量的評估,明確法人單位科研經費管理責任制。加強科研信用制度建設,建立科研人員科研信用數據庫,有關資助管理部門對科研人員信用進行動態監測、評估與管理。

    相關文章

    澳科研人員在古老巖石中發現16億年前生物群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至少16億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過的生物群,早于其他已知的動植物,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公報說,這一生物群被稱為“原甾......

    為什么中國的基礎研究難獲諾貝爾獎?

    為什么中國的諾貝爾獎這么少?對這個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沒有正面回答,他反問:“為什么中國年輕的科學家總處于‘饑餓’之中?”莊辭是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處處長,負責研......

    全國首部科學城專項立法出臺:探索科研經費管理改革

    26日,《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并擬于今年6月1日起實施。據悉,這是國內首部科學城專項法規。自2019年開工建設以來,深圳光明科學城大力......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高靈敏鈣信號熒光蛋白探針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章曉輝團隊、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友軍團隊與中國科學技大學教授唐愛輝團隊合作開發構建了一類新型的檢測鈣信號的熒光蛋白探針“尼莫”(NEMO),該......

    青海省科技廳開展全省2022年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督導檢查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會同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先后赴西寧市、海東市、海南州等9家醫療機構,開展全省2022年人類遺傳資源審批決定書督導檢查工作。督導組聽取了各單位關于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倫理審查......

    寫“材料”爭“帽子”困擾科研人員基礎研究減負任重道遠

    基礎研究減負還要過幾道坎寫“材料”爭“帽子”仍在困擾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相當于科技大廈的“地基”,而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就是“打地基”的人。無論是全國兩會前夕中央政治局對基礎研究進行的集體學習,還是......

    科研人員實現量子增強的微波測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的孫方穩教授研究組利用微納量子傳感與電磁場在深亞波長的局域增強,研究微波信號的探測與無線電測距,實現10-4波長精度的定位。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基于固態......

    國務院: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作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

    65個“特優”國自然管理科學部2022年度項目績效評估公布

    2023年2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2022年度項目績效評估會議在北京召開。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副主任劉作儀、管理科學部工作人員、評審專家參加了會議。會......

    砍掉中國90%的科研人員,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學工作的某教授打電話給我,說他來京參會,晚上想和我見面聊聊。于是乎,在中華民族園附近某飯店,我定了個小包間,把酒聊天。這位教授為“海龜”,科研做得好,有原創性工作,回國前發表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