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制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2014,26,4820)雜志上。
近年來石墨烯研究在世界范圍內掀起熱潮。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相繼制備出碳元素構成的石墨烯和硅元素構成的硅烯,并探索其蜂窩狀結構非同尋常的電子學性質。隨著對石墨烯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員把目光轉向了與碳和硅同族的鍺元素。理論研究證明自由狀態的單層起伏的鍺蜂窩狀結構可以穩定存在[S. Cahangirov, et al. Phys. Rev. Lett. 102, 236804 (2009)],這種起伏的鍺蜂窩結構具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性質[C.-C. Liu, et al. Phys. Rev. Lett. 107, 076802 (2011)],通過摻雜,其高溫超導性質也被預測出來[G. Baskaran, arXiv:1309.2242 (2013)]。二維蜂窩狀鍺材料具有如此重要的電子學特性,然而,制備由鍺元素單質構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至今未見報道。
武漢物數所秦志輝副研究員帶領博士研究生盧雙贊與中科院物理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金屬基底Pt(111)上通過精細優化外延生長條件成功制備出鍺的二維蜂窩狀結構,首次實驗上驗證了“單層起伏的鍺蜂窩狀結構可以穩定存在”的理論預言。通過低能電子衍射和掃描隧道顯微學的原位精細表征發現,鍺的二維蜂窩結構相對Pt(111)基底形成一個(?19′?19)R23°周期性的超結構,這一超結構恰好對應于鍺烯晶格的(3′3)結構。研究人員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進一步驗證了這種超結構模型,并通過電子局域函數的計算揭示了鍺烯的連續性,證明鍺烯中的Ge原子以共價鍵結合而形成鍺的二維蜂窩狀晶格材料。鍺烯具有比石墨烯和硅烯更強的自旋軌道耦合能隙,制備鍺的類石墨烯結構對未來電子學極其重要,相關電子學表征正在進行中。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A類“973”項目的大力支持。秦志輝副研究員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石墨烯研究最新進展國際會議上,通過題為Graphene-Like Two-demensional Germanene Formation on Pt(111) 的Poster將該研究成果向大會進行了展示,并獲得了大會評選出的“Best Poster Award”。
(左)鍺烯高分辨STM圖像(U = 1 V, I = 0.05 nA),(右)第一性原理計算獲得的Pt(111)上蜂窩狀鍺烯結構的原子弛豫模型,與實驗結果完全吻合。
谷歌DeepMind今日宣布,其發布的免費數據庫對科學界已知的幾乎所有蛋白質的結構進行了預測。DeepMind在2020年憑借其AlphaFoldAI軟件轟動了科學界,該軟件可以對蛋白質結構進行高度準......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5日宣布,發現夸克構成粒子的3種新結構,包括一種五夸克態和一對四夸克態粒子。這家機構發表聲明說,多國研究人員利用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探測器觀察到這3種新結構。它在當天舉行的一......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電子產品更智能、更快、更有彈性?答案是用拓撲材料構建它們。據最近一期《科學》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多臺超級計算機,繪制了96000多種天然和合成晶體材料的電子結構圖。......
構建結構均勻的納米碳對于納米技術、電子學、光學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功能材料的發展至關重要。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合成》雜志上的論文,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已合成了一種帶狀分子納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烏斯帶拓......
近日,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在類冰中性水團簇七聚體中發現了多個......
北京譜儀Ⅲ(BESⅢ)國際合作組精確測量中子的類時電磁形狀因子,實驗結果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光子-核子耦合反常的問題,并觀測到中子電磁形狀因子隨質心能量變化的周期性振蕩結構。11月8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
數字地形分析對于地貌學研究有著天然的聯系和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利用數字地形分析自動識別復合地貌形態類型的方法研究還相當薄弱,這主要是由于數字地形分析目前擅長計算的各種地形屬性尚難以有效刻畫復合地貌形態......
生物學界最大的挑戰之一——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開發的深度學習程序AlphaFold能夠精確預測其三維形狀。長久以來,人們需要借助實驗確定完整的蛋白質結......
摘要的基本要求和常見結構一般而言,摘要需要突出全文的五個要素,這五個要素分別是問題陳述、動機、方法、結果和結論(Koopman,1997)。問題陳述: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概括,適當突出問題的重要性和目前......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DavidA.Leigh(李大為)教授團隊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折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