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研的“桃花源”同時面臨來自社會與科學界內部的許多沖擊。少一點功利主義的思想,堅守對科學最初的憧憬與好奇心才是根本。
對周忠和來說,有穩定的經費支持,潛心研究感興趣的問題,心無旁騖地做好科學與科普工作,這就是科研的“桃花源”。
周忠和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所長。他曾發現世界上已知白堊紀早期地層中最為完整的鳥類化石,承擔過世界著名的熱河生物群課題研究,并組建了一支優秀的中國古生物學研究團隊。
不過,在這位擁有一連串兒金光閃閃“頭銜”的古生物學家看來,當前科研的“桃花源”同時面臨來自社會與科學界內部的許多沖擊。“少一點功利主義的思想,堅守對科學最初的憧憬與好奇心才是根本。”近日,周忠和在該所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日,周忠和研究團隊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文章對有羽毛的恐龍近鳥龍和最早的鳥類之一會鳥的研究突破了以往的認識,指出最早的鳥類始祖鳥可能沒有胸骨,飛行能力十分有限。這項研究或再次更新人們對鳥類起源演化過程的一些傳統認識。
其實,這只是周忠和研究團隊所取得的眾多研究成果之一。從15年前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并在古脊椎動物所扎根鳥類研究至今,他與研究團隊已在國際古生物學界作出許多響當當的成果。如由他擔任課題負責人的“熱河生物群”研究對脊椎動物若干類群的起源和系統演化取得重要發現,許多被收入國內外古生物學教科書。
俗話說,四十而不惑。然而,有一個問題卻讓這位早已跨入不惑之年、事業已有所成就的科學家有些“迷惑”了,并時常陷入尷尬境地。問題是:研究古生物學有什么用?
“早知今日,當初或許就不該學這些。”盡管是一句玩笑話,周忠和言笑中略帶澀意地表示,古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研究意義在于探尋與書寫生命史書,回答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問題,更多的時候與社會和經濟發展“搭不上邊”。
在他看來,這一問題表明當前中國科技發展存在重技術、輕科學,重人事、輕自然的現象。“過分強調科技為經濟服務,輕視科學對全人類知識文明的貢獻。反映在科研經費支持上,就是基礎科研經費占研發經費的比例過低。”他對比說,我國基礎科研經費僅有5%,遠低于發達國家的10%到25%。
“如果覺得基礎科學不容易出成果就不做,如果看到基礎科學不能很快產生應用效應就不做,這就是功利主義的想法,是影響中國整體創新能力提高和人才培養水平的一大因素。”他說。
與此同時,周忠和與他的研究團隊也另辟蹊徑,通過科普講座、電視節目和參與地方博物館建設、出版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等各種方式進行科普,滿足公眾對生命起源的好奇心,以實際行動回答古生物研究的“用處”。
除了社會環境對基礎科學的功利性看法之外,周忠和表示,當前科學界內也難免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存在一些浮躁之風。
“比如,英文‘great’一詞對應著很多中文翻譯,而一些科研成果的翻譯對審稿人的評價有意或無意地夸大,把這個詞有些拔高地翻譯成‘偉大的’。”他表示,這種做法不尊重事實,很不嚴謹。
讓他自豪的一點是,古脊椎所至今依然延續著老一輩的文化傳統:“踏實做事,不忽悠。”得益于此,這些年來,他與團隊成員在鳥類、恐龍、哺乳類、翼龍、魚類等脊椎動物演化等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發現和成果,使該所已成為國際古生物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周忠和表示,當前國際上對于中國古生物學研究也非常重視。如2001年,美國《科學》雜志首次以專題形式介紹中國古生物學。2009年,《自然》雜志編輯亨利·吉撰文指出,近年古生物學的焦點轉向中國,并稱中國擁有“最好的古生物學家”以及“最好的化石”。
“生物演化過程中常常被忽視的一個因素就是‘機遇’。當今中國古生物學研究確實有很好的機遇。除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豐富的地質、地層古生物學資源的先天優勢,國家對古生物學研究的大力支持也給我們的研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說。
盡管如此,他指出,當前國內古生物學研究和國際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如研究隊伍依然存在整體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古生物學研究需要吃得野外考察的苦,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與技術驗證,更需要有不從眾的獨立思考能力和不盲從權威的懷疑精神。”他表示,對于當前開拓創新的中國來說,在繼承好的文化傳統的同時,也應當反思,很多東西確實也是需要打破的。
對于周忠和的學術貢獻,美國著名古鳥類學家Alan Feduccia曾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撰寫評論文章稱:“周忠和的發現帶動了隨后發生的鳥類進化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突破。”
而在采訪過程中,周忠和反復表示,“我自己的事情沒什么好說的,團隊里其他人有的比我更突出”。他向記者舉薦,組內的研究員徐星就被國際古生物學界公認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古生物學家之一。
“周所長他從不端架子,非常平易近人,注重每個人的獨立發展。”采訪中,徐星表示自己十分得益于這個團隊無拘無束的研究氛圍,“大家都非常敬業,作研究、跑野外,如果真不讓做就像抽煙的人不讓抽,總覺得空落落的。”
“我們是一個跨研究室、由不同專業背景人員組成的研究群體,涵蓋了各類如古生物、地質、生物等專業的人員。”他介紹說,多樣性和互補性是這個團隊的特點,科研的好奇心與興趣使大家自然地融匯在一起。
近年來,這支隊伍各類研究成果捷報頻傳與此不無關系。如團隊僅在《自然》《科學》就發表了50多篇論文,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當代生物學》《自然》子刊也發表論文20多篇。有關成果多次入選美國《發現》雜志年度百項科學新聞、《時代周刊》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發現、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成果、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等。
現在,周忠和的希望是守住這片“桃花源”,給優秀的科研人員更多穩定性的經費支持,能選擇感興趣的問題潛心研究,不為申請各類經費浪費很多時間,不需應付很多考核與評比,無需為工資發愁,充分享受科研的樂趣,不斷對探尋生命史書續寫新的篇章。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開展2023年省級科研科普基地認定工作。經會議評審、實地考察、信用核查、廳務會審議和公示等程序,最終認定青海省科技創新數智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藥用植物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西寧湟水......
近日,科技部監督司發布《負責任研究行為規范指引(2023)》。《指引》共11個部分,覆蓋了科研活動的主要方面和重點環節,針對科研人員、科研單位、科研資助機構、科技類社團、學術期刊等不同主體,提出了開展......
近日,根據《泉州市院士工作站暨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建設管理規定》(泉委人才[2023]4號)要求,經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研究,同意認定泉州華廈眼科(301267)醫院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管理......
法國政府12月7日宣布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徹底變革該國的研究機構。總統馬克龍聲稱,這些措施會減少官僚主義,并將科學置于“政治決策的核心”。據《自然》報道,這是法國研究體系近20年來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包括......
大灣區大學(籌)無機類設備等科研設備采購項目,廣東省中科進出口有限公司2174.87萬元中標,詳細信息如下:采購項目名稱大灣區大學(籌)無機類設備等科研設備采購項目采購計劃編號441901-2023-......
導讀:12月5日Nature發表的新聞評論,關于使用AI的許多論文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存在許多潛在問題,但目前尚不清楚基于AI的科學文獻中的錯誤或不可靠的發......
根據西班牙國家評估和認證機構(ANECA)的新提議,該國備受詬病的科學家評價體系將徹底改革。在舊體系中,學術職業發展的唯一評價標準是發表論文。據《科學》報道,上月宣布的這一改革舉措提出,將首次評估西班......
ZYCGR22011901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第一批科研儀器設備采購項目,總金額2275.87萬元成交。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編號:OITC-G230291679(招標文件編號:OITC-G2302916......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團隊近期在青藏高原南部發現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屬化石,為解析羊蹄甲屬植物的起源及其傳播路線,了解印度-歐亞板塊碰撞前沿地帶的古環境提供了一把新“鑰......
“今天要講我的一生做成的兩件半事,其實這些都是我和團隊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診早治,大幅度提高療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過去一般沒有活過5年,通過綜合治療,縮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