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璞
2014年,作為第九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他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
5年前,他被保送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研究生。
5年來,他多次獲獎:2012年,獲得中科大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光華獎學金;2013年,獲得中科大國家實驗室研究生學術論壇報告一等獎、求是獎學金、國家獎學金、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杰出研究生獎。此外,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3篇,成果相繼發表在《物理評論X》《自然—通訊》《物理評論快報》上。
2014年,作為第九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他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
他叫黃璞,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博士生。
榮譽,為什么總是眷顧黃璞?
2009年,成績優異的黃璞從四川大學保送進入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攻讀研究生,師從杜江峰教授。在牛人林立的中科大,黃璞當時并沒有什么突出的優勢。
“我身邊的同學不少都是從少年班和理科實驗班畢業的尖子生,他們基礎非常扎實。”這讓原本自信的黃璞,內心掀起了不少波瀾。
導師杜江峰卻對弟子們一視同仁。開學沒多久,杜江峰將黃璞和幾位同學叫到辦公室,“你們如今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以后的道路是從現在開始的”。
從零開始,黃璞以歸零的心態開始學習。研究生一年級時,黃璞堅持兩點一線的學習生活。
“每天晚上,杜老師都會到實驗室指導我們的研究,討論問題,從最簡單的信號處理、數據分析到實驗原理,他就像師兄一樣給了我們非常細致的指導。”
在杜江峰的建議下,黃璞特意選修了吳明衛老師的《固體理論》,“吳老師強調物理圖像的建立,著重訓練我們用物理的思維模式來思考物理問題本身。”這門課程讓黃璞在此后的研究中受益良多。
上課之外的時間,黃璞幾乎都花在了實驗室里。最初,因為實驗技能有限,黃璞做的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待在漆黑的房間里找一些很初級的信號,找到了做好標記,然后找下一個,如此反復。經過這個過程的鍛煉,黃璞對實驗平臺的細節有了扎實而清楚的掌握。大半年后,黃璞慢慢開始接觸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實驗。
就這樣,黃璞俯身探入科研的世界。
對物理的興趣,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小學時的自然課。“我們見到的自然現象背后,永遠都有著更深刻奇妙的本質,而探索出這些本質,就可以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一切讓黃璞深深地著迷。
物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黃璞,升入大學順理成章地選擇了基礎物理專業。大三時,黃璞從老師那兒第一次了解到“量子計算”這個全新的領域。量子測量是如何實現的?為何波函數在測量的時候就不再按照量子力學的動力學方程演化了?
微觀世界下的物質規律有太多的未知,懷著一顆好奇心的黃璞再一次被深深吸引。經過多方了解和考察,黃璞選擇了在量子科技領域走在國際前沿的中科大。
剛進科大時,黃璞從事的是“電子自旋的退相干過程研究”,在確定了研究目標后,黃璞開始查文獻、做實驗,每天滿滿十二小時的工作時間。其間,他參與搭建了光探測實驗平臺。
天道酬勤。進入科大兩年后,《噪聲環境中單自旋朗道—齊納干涉儀》和《單自旋反常退相干的實驗觀測》這兩篇成果發表在物理學國際頂尖雜志《物理評論X》和《自然—通訊》上。
科研工作沒有既成題目和標準答案,需要的是創新和探索。經過3年研究生涯的積淀,黃璞更深地了解了科研的內涵。
博士一年級時,在導師杜江峰的建議下,黃璞將研究方向改換到“力探測”。“原先的研究方向很熱門,可那是循著別人的腳步在行走,現在的方向完全是我們的原創。”黃璞說,“科研之路貴在創新,要走自己的路。”
做科研的樂趣在于,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的工作中都可能得到不一樣的實驗結果,失敗是常有的,可是每天都可能會有突破性的進展。”黃璞樂在其中,“科研路上會遇到坎坷,但是風景無處不在。”
2013年,黃璞在“力探測”的研究上已經花費了一年的時間,而實際測出的實驗結果卻與黃璞預想的不同。此時,擺在黃璞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跳過去,選擇一個新的方向;二是將此研究草草結束;三是繼續堅持下去。此時,導師杜江峰給了黃璞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黃璞聽從導師的建議,堅持了下去。
柳暗花明。不久后,黃璞在“基于力學參數轉換的位移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做科研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會欣賞路上的風景。”這是黃璞師承的科研感悟。讓黃璞感觸更深的,是環境和團隊的重要性。
1+1>2,這是黃璞對團隊的認識。
在“力探測”研究的實驗平臺搭建過程中,師兄王鵬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最重要的樣品是師弟周經緯負責的,實驗的控制程序是實驗室同學一起完成的,文章寫作中段昌奎老師多次與黃璞進行探討并幫助修改,而導師杜江峰對實驗選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關鍵的指點。團隊合作讓黃璞少走了很多彎路。
“從事科研工作,特別是實驗物理領域的科研工作,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環節,從最初創意的獲取、儀器的搭建、程序的編寫到經費的支持,都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這需要一個團隊的緊密合作。”黃璞深有感觸,“團隊合作可以實現1+1>2的效果。”
對于取得的成績,黃璞低調而謙虛。“科大有著非常濃厚的學術氛圍,特別是我所在的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量子信息與量子科學前沿協同創新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支持。”黃璞說,“換成其他人,處在這個實驗室里,也會取得這樣的成績。”
閑時的黃璞,喜歡擺弄自己的小提琴,拉一曲巴赫的《賦格曲》,擁有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九級證書的他,有一個最樸素的愿望:“俯身科研,認識自然。”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關于做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各市科技局,有關高校院所、企業:現將《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
湖南省近日發布通知,決定開展2025年科研設施和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此次考核旨在貫徹落實國家和湖南省相關政策精神,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服務科技創新和......
我國研究團隊提出了單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論,并成功研制出實用化系統,創造了在104.8千米標準光纖通信實驗測試中,連續168小時、速率為2.38千比特每秒的穩定傳輸紀錄,標志著量子直接通信從理論構想邁向實......
關于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的公示為增強我省高校博士生和博士學位青年教師的國際化水平,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結合高校實際,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省財......
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掀起了驚濤駭浪。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滲透到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2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召開了“人工智能賦......
在人們的認知中,時間是單向流動的,總是從過去流向未來。但如果時間的流向并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固定不變,而是可以向前或向后流動,那會怎樣?英國薩里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從理論上看,某些量子系統中......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教授顧永建團隊在國際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頂級期刊《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匯刊》上在線發表關于量子門控循環神經網絡研究的最新成果。量子計算作為全球科技競爭的前沿領域,近年來備......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傳感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研制的基于鉆石負電荷氮空位色心的高性能集成量子電流傳感器(以下簡稱量子電流傳感器),順利通過用戶單位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牽頭組織的新產品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