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0-17 10:08 原文鏈接: 中國農大教授李寧落馬:個案折射科研管理漏洞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在新中國的科學史上,52歲的李寧很可能成為首個被取消院士稱號的“兩院”院士。這個曾公認前途無量的科學家為何卷入腐敗?

      創造多項“第一”,百億級課題兼任“運動員”和“裁判員”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院內的中國農業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是李寧長期工作的實驗室所在地。10月14日,記者在李寧的辦公室前看到,辦公室兩道大門緊閉,窗內一片昏暗,門前的名牌寫有兩行黑字: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寧院士辦公室。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官網發布的簡歷,出生于1962年的李寧1982年大學畢業后,在2007年當選為院士,堪稱“罕見速度”。他所負責的科研課題同樣重大:其中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8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立項,投資約200億元。而李寧長期擔任這一業內公認“航母級”科研項目的副總工程師。

      李寧團隊曾創造了多項世界和全國“第一”:如世界最大的克隆牛、中國第一頭克隆豬等。“不可否認,他對科研進步的貢獻卓著,成就斐然。”一位中國農大知情的同事說。

      僅中國農大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間,國際論文、省部級獎項等“學術產出”中,李寧占據其所在院系全部獎項的一半多。與之相應的是,其獲得經費的“吸金”能力在業內也“屈指可數”。

      同一時期,李寧所在的生物學院獲得科研項目達374個,獲得國家及各類經費達6.8億余元。

      “李寧最受爭議的,就是他既是專項主要負責人、把關者,也是數十個子項目的負責人或顧問。”一位知情專家表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科研項目從立項、經費管理到項目評價,整個環節由行政部門主導,“重立項、輕研究”傾向普遍存在,身兼“運動員”“裁判員”是一批課題的普遍做法,以強化個人拿項目、搶經費的能力。

      參股或控股開辦多家企業,“殼公司”撈錢致“出事”

      記者調查了解到,長期擔任重大課題負責人、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李寧,還參股或控股開辦了多家企業。正是通過“殼公司”參與課題、撈取公款,直接導致其“出事”。

      根據工商登記資料,李寧名下企業分布在北京、無錫等地。成立于2009年1月19日、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的“北京三元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李寧為法人的公司。

      記者按濟普霖公司發布的招聘地址查詢,發現其址就在中國農大附近一處居民樓中。周邊居民說,“根本不知道有這家公司存在。”而公司登記、公布的兩部電話一部為空號,另一部無人接聽。

      就是這家“只見其名難覓其蹤”的企業,卻屢屢參與李寧承接的國家課題,進而獲得國家經費。檢索論文庫發現,李寧共刊發核心以上期刊論文500余篇。以“中國養殖可持續發展”等課題名義刊發的論文中,濟普霖公司名列參與者。不完全統計,濟普霖公司參與的類似課題項目有近20項。

      根據巡視整改通報,李寧等人承擔的、農業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正是套取經費事發的導火索。盡管被侵吞的具體金額尚未公布,但記者在一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重點課題申報指南》中看到,該科研專項旗下單個子項目的規模為200萬元至300萬元。同時承接多個項目的濟普霖公司,掌握的經費估計至少上千萬元。

      知情人士介紹,與多數專家與學生團隊一同承接課題、使用經費不同,李寧采取的“專業化公司、專業化運作”近來十分“流行”。“名義上是有利于課題的專業性、延續性,實際上,便于開票報賬也是重要目的。”

      一位省級涉科研部門的經費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坦言,上述做法不是孤例。“這幾年企業參與省里科研項目的不少,但效果待觀察。像上市公司那么大的賬目流水,很容易以各種科研名目報銷掉幾百上千萬的經費,甚至查出有企業將經費挪用在房地產上,簡直把基層科研經費當個‘筐’,是啥都敢往里裝。”

      個案折射制度性漏洞

      針對李寧涉案,記者多次聯系中國農業大學校辦負責人,辦公電話均無人應答。而中國農大生命科學研究中心辦公室負責人連用三個“不知道”來回答:不知道院士歸誰管,不知道領導在哪里,不知道李寧個人任何情況,“我們只提供研究場地,李寧級別太高,我們管不了”。

      李寧涉案令很多師生和專家惋惜。中國農業大學一位碩士生稱,李寧身為院士,還長期堅持為普通學生授課,實屬少有。還有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生于江西的李寧,求學時是典型“學術癡”,其作出的重要科研貢獻不能因其貪腐行為而被全盤否定。

      不少師生認為,李寧案不僅僅涉及個人道德,更重要的是暴露出我國科研經費管理方面諸多制度性漏洞:

      ——將經費結余作為研究人員個人收入,為何成為各方“默許”的明規則?

      一位“211”院校青年課題負責人表示,經費如果花不完,按理應上交,但大多時候沒有人這么干,而是設法“吞掉”。“有人年年找學生要火車票報銷,一個課題三五人,一年的火車票卻天南海北幾百張。”

      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約四成。這意味著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高等院校教職工收入偏低的背景下,經費結余長期是校方默許的額外收入。”上述負責人表示。

      ——借助企業參與科研以便“報賬”為什么不受監管?

      與李寧類似,在此次曝光的教授套現經費案件中,已被判刑的陳英旭同樣是利用國家重大專項總負責人的便利,將關聯公司列為課題外協單位,再通過虛假發票、虛假合同套取經費。

      業內人士指出,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中,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外協公司”竟沒有一條專門的規范,甚至未要求課題負責人開辦的關聯企業“回避”。

      ——科研管理行政化、功利化易引發“吸金”亂象。

      一位科研人員說,當前,科學界存在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評價科學家的標準不是看其學術水平、業界口碑,而是看其是否能吸引和占有大量資金。由此也造就了一些“科學家富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當前,一些科研項目的開展目的不是為了創造生產力,而是為了滿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政考核和經費指標。由于缺少公平專業的評估、監督機制,一些科研人員為了獲得經費不擇手段。“院士涉案是科研界共同的損失和污點。”他說。

      據了解,《中國工程院章程》規定:當院士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中國工程院發言人董慶九表示,中國工程院將視司法機關認定事實、性質和生效的判決,依據該院章程和有關規定,按照程序對李寧作出嚴肅處理。

    相關文章

    鄭軍委員:讓經費直達高校,破解就業難題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攀升,供需矛盾加劇,就業壓力凸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提出,當前高校就業專項經費機制仍存在短板,制......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根: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隱患要除

    “現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高校要引起重視,想辦法去破解。”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出,高校教學工作事關......

    全國政協委員呂愛輝:加大畜牧科研投入健全產學研聯合育種機制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重點關注!安徽發布關于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申報通知

    關于做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各市科技局,有關高校院所、企業:現將《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

    關于開展2025年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通知

    湖南省近日發布通知,決定開展2025年科研設施和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此次考核旨在貫徹落實國家和湖南省相關政策精神,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服務科技創新和......

    最高195萬廣東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公示

    關于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的公示為增強我省高校博士生和博士學位青年教師的國際化水平,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結合高校實際,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省財......

    科研按下“快進鍵”,AI成為實驗室里“超級助手”

    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掀起了驚濤駭浪。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滲透到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2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召開了“人工智能賦......

    未來兩年,人工智能將成為科研關鍵工具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從為我所有到為我所用,大型科研儀器走向開放共享

    葉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由于不能自身合成,人們主要通過飲食攝入葉酸。有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精準調控作物葉酸代謝通路,是農業前沿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2024年9月,我國科研團隊在上述問題上取得突......

    從“書架”走上“生產線”高校科研成果如何落地生“金”?

    “盾構機”是隧道挖掘的關鍵設備,曾被國外壟斷多年,每臺的美元售價曾達到以“億”為單位計算的級別。多年來,我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持續攻關,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成功造出了國產盾構機,售價也降到了每臺不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