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院士、大學教授因陷科研經費腐敗丑聞被查,科技投入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幾乎與此同時,《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獲批,有力地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專家稱,這一方案的出臺,意味著我國科技投入的管理將出現歷史性轉折。
根據全國政協的一份統計材料:2013年,全國公共財政科技支出超過5000億元,而1978年這一數據僅為52億多元,不到40年,我國的財政科技投入增長了近100倍。”與巨額投入形成鮮明對比,是近年來,我國真正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和大師級的科學家還鮮有出現。那么,巨大的科技資金到底流向了何處?
科技部科研條件和財務司司長張曉原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的各種科研計劃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缺乏互相溝通協調,由于計劃的多頭管理,條塊分割造成資源配置碎片化,導致科研項目聚焦不夠,項目多頭申報。
資源配置“碎片化”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科研項目目標聚焦不夠。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近8年來,我國科技研發資金投入已經接近3萬億元。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領域,我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差距明顯:目前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不到科研支出的5%,遠低于創新型國家15%以上的比例。
近年來,隨著科研經費的增加,不少人把科研經費當做“唐僧肉”,“跑冒滴漏”嚴重,甚至有人想方設法中飽私囊,最終鋃鐺入獄。利用收集發票沖賬、借殼套現、虛列勞務費用等手段通過層層審計監管,最終將巨額的科研經費歸為己有
政府放手具體項目管理,杜絕“跑部錢進”
“科研經費腐敗頻發,跟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的行政化有關。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行政權力直接控制了科研操作,缺少專業的評估機制。在課題來源上,存在著嚴重錯位,沒有權力的科研人員拿不到經費,為了拿到經費只好采取賄賂等方式,整個行業完全被扭曲。
張曉原表示,此次改革將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重點支持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科技活動,對其他量大面廣的、企業自主的項目以普惠性政策和引導性為主的方式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和成果轉化。
就在國內對科研經費熱烈議論之際,國外頂級科學雜志Nature、Science也紛紛對我國科研經費問題表示關注,對863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973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經費即將改革的消息進行報道。
昨日Science網站消息:
中國政府正準備對發放科技經費的方式作出重大調整。根據人民日報在10月21日的報導,中國科技部(MOST)有可能會將大部分研究經費的控制權移交給尚未得到確認的“獨立機構”。
據報道,這項改革將在3-5年的時間內施行,目前尚未披露與此相關的更多細節。據專家估計,2013年中國科技部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 funding)達220億人民幣(36億美元),主要是通過863計劃和973計劃發放。
根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所說:“中國將對國家研究基金管理進行改革,將權力移交給獨立機構來遏制學術腐敗及促進創新。”人民日報表示:“政府將不再直接管理研究計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已批準了這一計劃的大致綱要。”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告訴新華社,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有可能會作為R&D經費新管理機構的一個典范。NSFC因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并對項目負責人發起的科研計劃采用同行評議的方式來決定經費而享有聲譽。
今日Nature消息:
2017年,我國973和863將被停止,并整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新設計5種不同類型的科研資助體系,科研部統一管理。這將是國家對競爭性科研計劃最大的一次改革。
以下是5種不同類型的科研資助體系
1.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which currently distributes many of the small-scale competitive grants);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小額普惠型資助)
2.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s;相當于原來的973(大型國家科技項目)
3. key 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s;相當于以前的863 (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性研究)
4. a special fund to guid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技術創新基金,如目前的新藥創制等基金形式
5. and special projects for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這可能整合目前的社科類基金。
這五類體系將由一個新的科學技術機構管理,該機構將統一規劃及評估科研項目。
10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通過了這一從根本性改造全國科研體系的改革計劃。
到2017年,政府資金的主要競爭項目將被淘汰,其中包括“863計劃”和“973計劃”。這兩個科研項目分別建立于1986年和1997年,是投入大量資金的當代中國科學技術基礎設施發展核心項目。
中國政府的公告強調,資源浪費和分散管理已經造成科學技術基金的重疊及低效使用,因此很有必要對資金分配平臺進行統一規劃。由于多年以來新的基金項目不斷增加,競爭性資金已被大約30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劃分成為大約100個有競爭力的方案。
注:本文素材來自網絡整理
良好的考試環境對高考學子來說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多地多部門綜合施策,紛紛亮出“科技神器”,在考試安全、考試組織、考生服務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全力護航“平安高考”。北京:搭建實時智能巡查全覆......
關于開展湖南省示范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鼓勵高質量科技成果在湘轉化,促進優質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近年來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
在近日開幕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10項重大科技成果集體亮相,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北腦二號”就是其中之一。它填補了國內高性能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空白,讓腦機接口從科幻片里走向現實。這項成果......
5月31日至6月2日,由湖南工商大學、湘江實驗室聯合主辦的“面向2035·融創未來”科技文化博覽會暨第二屆科技節順利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盧錫城、胡文瑞、盧春房、歐陽曉平、范國濱、劉合、陳曉紅、......
6月1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的重大活動之一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在長沙舉行。推介會上創新設置了“省長對話”環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省長共同接受訪談,圍繞如何落實中部地區崛起......
近日,廣州市科技局和廣州市財政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負面清單+包干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記者獲悉,“包干制+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取消了傳統的預算編制要求,允許......
近日,廣州市科技局和廣州市財政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負面清單+包干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記者獲悉,“包干制+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取消了傳統的預算編制要求,允許......
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在長沙舉辦以“創新自然應用三湘”為主題的湖南自然資源科技成果推廣會,3個項目7家單位現場簽約。現場還展出13項湖南自然資源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前沿......
近日,2024脈沖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活動日暨院士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院士科普講座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勝利以《光眼看世界》為題系統回顧了光電發展簡史,總結了光電科技感知自然界基本......
5月30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主場活動上,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主辦方供圖為引領科技工作者在更高領域創新、更廣領域創業,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