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三十年座談會今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講話。
周生賢說,2014年是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事業不平凡的一年。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海牙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今年7月,中國核安全監管機構迎來成立30周年。今天,我們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三屆技術與科學支持機構會議召開之際,召開座談會,共同回顧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30年歷程,總結30年監管經驗,展望未來發展藍圖,這是中國環保發展史上很有意義的一件大事。過去30年間,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事業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從無到有,歷經風雨,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核安全監管隊伍已成為世界核安全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周生賢指出,30年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認識不斷深化,地位明顯提升。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公眾健康、事關經濟發展、事關社會進步、事關政治穩定,乃至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必須推動核與輻射安全事業理性、協調、并進發展,確保核能開發和利用不會危及環境和公眾健康,切實履行國際義務責任,為全球核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周生賢指出,30年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取得良好業績,成就可喜可賀。弘揚了核安全文化,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針。建立了核安全法規、制度體系,已形成包括1部法律、7部條例、29部部門規章、89部導則的法規體系,開創性地施行了分階段審批制度以及全過程監督模式等機制,逐步實行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監管實際的制度。構建了行政機關、地區監督站、技術支持單位三位一體、完整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組織體系,匯集了一批具有較高安全素養和技術能力的人才,為事業發展提供了組織和人才保障。引進和配備了一批軟件和硬件設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校核計算和獨立驗證能力、核安全監督檢查能力、輻射環境監測能力、事故應急能力、核安全技術研發能力和公眾溝通能力取得了進步。
周生賢指出,30年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必須牢牢把握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的特有規律,培育系統性的安全文化,建立質量保證體系,落實縱深防御要求,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必須堅持把核與輻射安全作為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堅持一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活動都必須全面貫徹“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要求,堅守“認真、嚴謹、質疑、保守”的思想、態度和作風。必須堅持依法監管的基本原則,堅持審評從嚴、監督從嚴、執法從嚴,對違反核安全法規的行為絕不姑息,嚴懲不貸,保證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必須注重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構建完備的環境監測和事故應急體系,確保核事故一旦發生就能有效應對。
周生賢指出,30年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把握住了主要矛盾,需要傳承并發揚光大。表現為準確把握住了規律的可知性和人類認識的局限性的矛盾,既要相信人類有能力處理好核安全問題,也不要盲目樂觀,要采取縱深防御的原則和多重保護的手段,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問題。表現為準確把握住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矛盾,既要做好源頭防范,不斷提高安全功能的保障能力和可靠性,盡一切可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又要做好應急處置,具備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有效緩解事故的負面影響,讓群眾健康免受侵害、讓社會穩定免受干擾、讓資源環境免受污染、讓公私財產免受損失。表現為準確把握住了整體安全與局部安全的矛盾,既要對安全問題系統考慮、系統管理,又要注重微觀管理,提升整體安全水平。
周生賢最后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切實發揮核能的基礎性能源作用,以確保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碳和污染物排放。中國將堅持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致力于推進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地增強自身核安全能力,堅定不移地參與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堅定不移地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導的核安全國際合作,堅定不移地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為實現持久核安全繼續作出努力和貢獻。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主持會議并作總結發言。他指出,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經歷了起步探索、整合提高、快速發展三個階段。當前,我國正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未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領域的首要任務是完成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的現代化。通過夯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大廈的四座基石,即法規制度基石、機構隊伍基石、技術能力基石、精神文化基石;構筑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大廈的八項支撐,即審評許可支撐、監督執法支撐、輻射監測支撐、監測事故應急支撐、文化培育經驗反饋支撐、技術研發支撐、公共宣傳溝通支撐以及國際合作支撐,不斷推動核與輻射安全工作穩步向前發展。
環境保護部核安全總工程師劉華,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丹尼斯·弗勞利,巴基斯坦核監管局主席安瓦爾·哈比布,法國核安全局副局長菲利普·賈米特,俄羅斯環境、工業和核安全監管局副局長亞歷克賽·費拉龐多夫以及來自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上海電氣集團公司、國家核安全局的老領導和老專家等代表分別做了會議發言。全國人大環資委、中編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家衛計委、國務院法制辦和商務部等單位代表一并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教授王旭團隊在城市水循環模擬與評估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團隊以新污染物為對象,開創性提出以“水-環境-健康協同效益”......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27年,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法律法規制度更加完善,監管體系、監管機制、監管方式更好適應醫藥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創新......
1月3日,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合規治理2024年度總結報告會在京召開。國家藥監局相關部門和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四川等省級藥品監管部門通報了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管工作情況。小紅書、百度、京東、美團、拼多多......
12月25日,全國重點民生領域計量監管執法工作推進會在浙江省紹興市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白清元出席會議并講話,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雁云致辭。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
近日,一場以“關愛兒童成長,守護質量安全”為主題的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屏山社區舉辦。此次活動由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省婦兒工委辦、省婦聯、省質檢院、省計量院、省纖檢中心以及屏山社區共同主辦,吸引社區群眾積極......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預制菜產業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新興食品產業,呈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特點,在促進農產品深加工、食品工業轉型、消費升級、創業就業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但預制菜也面臨范圍泛化、標準不統一、......
2024年11月27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第47次會議審議通過多項食品安全標準:(1)《指定名稱的蔬菜油標準(CXS210-1999):包括鱷梨油(修改版)》,該標準規定了這種貿易量日益增長......
10月25日,由北京科技社團服務中心主辦,北京食品學會承辦的“新原料研發及我國特醫食品的安全食物環境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議邀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相關領導......
北京市藥監局第一分局以強化監管守底線為原則,以優化服務促發展為目標,助力轄區各單位放藥制備使用規范性持續提升,全面加強放藥制備使用環節監督管理,高質高效完成2024年度轄區放藥使用工作監督檢查任務,交......
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近期,我國提出并牽頭推動在國際電工委員會核儀器儀表技術委員會(IEC/TC45)成立帶電粒子加速器和核設施人工智能兩個國際標準新工作組,實現了我國在核儀器儀表領域牽頭成立國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