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1-25 09:26 原文鏈接: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過去30年為1400年來最暖時期

      本月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丹麥哥本哈根發布了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綜合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已經非常明確,而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無疑和不斷增長的,如果不加以遏制,氣候變化對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頑固和不可逆轉的后果的可能性將增加。

      今天,中國氣象局舉辦了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宣講會,IPCC中國政府首席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中國科學院院士、IPCC AR5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以及IPCC AR5第三工作組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姜克雋研究員分別作了主題報告。據悉,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由800多名科學家參與編寫,中國共有43位科學家擔任主要作者。

      《綜合報告》確認世界各地都在發生氣候變化,而氣候系統變暖是毋庸置疑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觀測到的變化在幾十年乃至上千年時間里都是前所未有的;1880年—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85攝氏度,在北半球,1983年—2012年可能是過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相比之前的評估報告,本報告更為肯定地指出一項事實,即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影響已成為自20世紀中期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評估發現,大氣和海洋已變暖,冰雪在減少,海平面在上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報告認為,人類活動主要通過排放溫室氣體影響氣候,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氣候變暖一半以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一結論的可信度在95%以上。

      《綜合報告》指出,當前有多種減緩途徑可促使在未來幾十年實現大幅減排,大幅減排是將升溫限制至2℃所必需的,現在實現這一目標的機會大于66%。然而,如果將額外的減緩拖延至2030年,到21世紀末要限制升溫相對于工業化前水平低于2℃,將大幅增加與其相關的技術、經濟、社會和體制挑戰。

      鄭國光認為,根據這份報告的結論,我國應更積極應對,應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將氣候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體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確定中長期氣候安全目標,減輕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水資源、生態、能源、城鎮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

    中巴經濟走廊氣候變化與水安全效應國際培訓班舉行

    為積極響應聯合國2025年冰川保護年主題,4月9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巴基斯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科學院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聯合舉行“中巴經濟走廊氣候變化與水安全效應國際培訓班”。培訓班......

    氣候變暖讓青藏高原湖泊快速“膨脹”

    氣候變化會給青藏高原湖泊帶來哪些影響?這項研究給出答案。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系統量化1986—2022年青藏高原湖泊變化的物理、化學及生態響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發現,......

    氣候模型“打架”?云輻射反饋是幕后“操盤手”

    熱帶太平洋是熱帶三大洋中面積最廣的海域。在平均狀態下,熱帶太平洋西部為全球海表面溫度(SST)最高的暖池海域,東部則受到海洋上翻流影響形成溫度相對較低的“冷舌”,從而使得熱帶太平洋SST呈現明顯東西向......

    科研人員為探索北極氣候變化提供新視角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劉青松團隊聯合國內外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研究團隊深入探討了北太平洋地區低緯度和高緯度水汽循環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一過程如何對北極氣候變化產生深遠......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最近百年干旱在過去3500年極其罕見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備受關注。亞洲季風系統作為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氣環流之一,其細微變化可能引發大規模干旱、洪水等災害,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但是,由于缺乏長期、定年準確、高分辨率的古氣候數據,亞洲季風與人......

    孟加拉扇區沉積物運輸與氣候變化的復雜關系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孟加拉扇區沉積物運輸與氣候變化的復雜關系。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第四紀科學評論》(QuaternaryScienceR......

    研究團隊揭示入侵物種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潛力和入侵風險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戰愛斌團隊聯合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高養春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新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通過整合適應性位點預測模型揭示入侵物種......

    最新發布!《福布斯》2025年值得關注的四大技術趨勢

    2025年的腳步越來越近,美國《福布斯》網站在近日報道中預測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四大技術趨勢。文章強調,這些最具變革性的技術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同時也會顛覆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AI代理......

    研究發現:沿海城市對氣候變化適應緩慢

    《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全球沿海城市是經濟增長熱點,但也......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13部門聯合發布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

    《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讀一、出臺背景隨著以全球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近年來高溫熱浪、洪澇、低溫寒潮、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人類的生存、生命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