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什么? 筆者對普通公司和機關的10個人做了一個隨機小調查,50%的人不知道所指何物,40%的人聽說過,但不大清楚;只有一個人知道,而且感興趣。這個人就是筆者本人,由此可見,現在物聯網還不為大眾所熟悉。
盡管如此,物流網熱潮已經到來。 最先體驗物聯網時代是投資者。在創業板即將全面推出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和技術革命的激情和夢想再次被點燃。上周二到周五,在深圳市場上,新大陸(000997 SZ)連續四天漲停,掀起了中國股市的物聯網浪潮。
“ 我給你舉一個具體的物聯網例子,現在農場養豬,新大陸與農業部合作溯源項目,在每頭豬上裝上二維碼耳標,然后通過二維碼技術識別跟蹤,那么這頭豬的未來的的所有信息將與人類互聯互通,它長多重?得什么病?最后在哪家超市上架?我們都可以知道,食品衛生的安全得到根本的保證。”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對筆者說。
“還舉一個消費的例子,我們是中國移動的戰略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二維碼作為電子憑證在手機上的運用。現在我們與南航全面合作,推行電子條碼機票。乘客通過網上和電話訂好機票后,手機會收到電子機票條碼憑證,到機場后,可以直接通過二維碼識別器登機,從而免去柜臺登機的繁瑣手續。目前這一應用已經擴展到電影票、麥當勞優惠券等多個領域中。”王晶說。
如果說互聯網是人與人通過網絡互通的話,那么,人與物的互通,就是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即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當超市所有上架貨物都貼上二維碼,當所有的消費購買憑證,如機票、優惠券都通過手機發送二碼維,這個市場有多大?據美國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 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較之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比例將達到30比1,“物聯網”將是下一個萬億級的信息服務業務。
中國移動王建宙說,這一切的實現已經不再是幻想,物聯網將會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9月14日,王建宙進一步解釋了物聯網的技術和應用準備。“第一是全面感知,我們利用傳感器、二維碼能夠隨時隨地的采集各種動態的東西,這方面的產品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第二個是可靠的傳送,通過網絡將感知的信息進行實時的傳送,現在無線網絡無處不在;第三是智能作用,運用云計算等技術,對物體實現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真正達到了人與物的溝通。”
其實,物聯網的始作俑者是IBM。作為一家追求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企業,IBM一直以來引導著技術趨勢。比如e-Business(電子商務)、Cloud Computing(云計算)以及Smart Planet(智慧地球)。
早在今年2月24日,IBM就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戰略。即“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的地球”,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智慧”狀態。
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當時表示,IT產業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即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
面對這樣一股物聯網浪潮,有人認為這只是炒作,只是一個概念,沒有前途。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目前的全球經濟環境與90年代后期克林頓IT知識經濟革新有著很大相似性,首先是經濟危機,前一次是亞洲金融危機,現在是全球金融危機;第二是經濟復蘇緩慢復蘇,找不到新增長點,除了中國相對強一些外,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持續復蘇沒有動力;三是流動性充裕,資產價格上漲,企業家、投資者和投機者希望找到一種新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
同時,目前的物聯網和新能源革新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負債消費,中國過度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將要結束,全球經濟新一輪增長需要新的動力,全球經濟必須通過技術革新進行再平衡。歷史經驗證明,每一次經濟危機后,都會誕生一次新技術革命,物聯網生逢其時。
正如國信證券所表述的觀點,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可以預見,物聯網將在技術上推動工業發展,同時能為信息化應用開辟新的藍海。現在差的就是一把大火,點燃新的技術革命。
應該說,物聯網代表了下一代信息發展技術,但是這一新技術如何產業化才是關鍵。其中包括,新技術應用后,成本會否提高,影響技術推廣;是否有較良好的商業模式,以吸引投資人投資,企業加快應用;同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否能改變等。
最為關鍵的是,新技術的推廣由誰來買單?如果是投資人,他們需要短期盈利;如果是政府,則需要補貼大量資金。在中國,尋找這樣一個能夠快速啟動的產業需要智慧。
那么,撬動中國物聯網應用的產業是什么呢? 筆者認為,除了農業食品塑源和中國移動電子條碼消費外,還有一個重要產業——智能電網,這是美國奧巴馬政府力推的綠色新政之一。智能電網也被稱為“電網 2.0”,是傳統電網和互聯網的結合,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實s現電網的安全的高效運行。
如在電表上裝上傳感器,供電部門可以實現自動化電力管理。江西省電網對在全省范圍內的2萬臺配電變壓器進行實時監測,實現用電檢查、電能質量監測、負荷管理等高效一體化管理,一年來降低電損1.2億千瓦時。
在目前國家確定為未來新增長點的新能源推廣上,智能電網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目前新能源,如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大增,但是配套電網建設滯后、調峰電源不足導致可再生能源并網難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障礙。如果沒有智能電網的話,最后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是非常困難的,智能電網能為新能源順利接入提供技術保障,國家正在加快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研制,推進智能電網的建設。
實際上,智能電網是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已經進入投資規劃。國家電網公司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投資將超過1萬億,這將推動物聯網在電力設施的應用。
2009-2010年是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加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開展各環節的試點;
2011-2015年是全面建設階段,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
2016-2020年是引領提升階段,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