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Eurosmi”新聞網12月16日消息,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肥胖基因”,控制該基因就可以抑制食欲,防止脂肪囤積。
科學家研究發現“肥胖基因”,可對人的食欲、飽腹感以及對食物的滿足感產生影響。研究人員稱,控制該基因可以達到減緩新陳代謝的目的,從而增加棕色脂肪細胞的代謝積極性。
據了解,棕色脂肪能夠促進機體產生能量和防止肥胖,而白色脂肪卻會囤積脂肪,導致肥胖。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
在不斷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從溫泉、泥炭沼澤、糞便甚至酸奶中搜尋各種微生物。現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進步,他們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設計出這些系統。據《自然》報道......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在對癌癥遺傳易感性開展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癌癥研究所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確定了50個與腎癌發病風險相關的新區域。這一成果有助推進對癌......
5月3日,《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團隊與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改寫了教科書中“線粒體基因組編碼13個蛋白”的論斷,首次發現線......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現在人們常說的“社恐”,其特征是會盡力回避處身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而“社牛”則與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果蠅體內一種調節社交網絡結構的基......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明濤團隊對釀酒酵母中的未折疊蛋白響應元件(UPRE)進行了改造,并應用于基因表達的動態調控。相關成果于4月30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以“創制UPRE......
近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張秀蘭團隊與劍橋大學教授PatrickYu-WaiMan合作,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靶向敲除碳酸酐酶2(Car2)基因,在小鼠模型上單次給藥獲得持續降低眼......
近日,廈門大學教授柯才煥、馮丹青團隊和副教授張原野團隊等合作,在海洋生物基因組學和污損生物附著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遺傳學》。該研究分析了代表性海洋污損生物藤壺附著和殼形成過程,......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據瑞典于默奧大學官網27日報道,一種美國研發的反義寡核苷酸(ASO)藥物Toferson顯著減緩了一名ALS患者的疾病進程。服藥4年后,該患者仍可爬樓梯、......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王艇團隊、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團隊和中山大學教授蘇應娟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基于統計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麻栗坡兜蘭簡單重復序列的表達調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