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10-08 09:02 原文鏈接: 核糖體—生命化學工廠中的工程師

      09諾貝爾化學獎成果解讀:核糖體,生命化學工廠中的工程師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左)、美國科學家托馬斯·施泰茨(中)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展示3位科學家的照片。

      生命體就像一個極其復雜而又精密的儀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崗位上各司其職,有條不紊。而這一切,就要歸功于仿佛扮演著生命化學工廠中工程師角色的“核糖體”:它翻譯出DNA所攜帶的密碼,進而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分別控制人體內不同的化學過程。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10月7日介紹說,三位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阿達·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DNA(脫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類,因分子中含有脫氧核糖而得名。生物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里,都有DNA分子,它們對于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棵植物或者一個細菌而言,都至關重要,因為這些DNA分子決定了生命體的外貌及功能。DNA是幾乎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基礎,它存儲了大量的“指令”信息,能引導生物的發育和生命機能的運作。但是在生命體中,DNA所含有的指令就像一張寫滿密碼的圖紙,只有經核糖體的翻譯,每條指令才能得到明確無誤的執行。

      具體而言,核糖體的工作,就是將DNA所含有的各種指令翻譯出來,之后生成任務不同的蛋白質,例如用于輸送氧氣的血紅蛋白、免疫系統中的抗體、胰島素等激素、皮膚的膠原質或者分解糖的酶等等。人體內有成千上萬種蛋白質,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形式與功能,在化學層面上構建并控制著生命體。

      諾貝爾獎評委會介紹,三位科學家都采用了X射線蛋白質晶體學的技術,標識出了構成核糖體的成千上萬個原子。這些科學家們不僅讓我們知曉了核糖體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層面上揭示了核糖體功能的機理。“認識核糖體內在工作的機理,對于科學理解生命非常重要。這些知識可以立刻應用于實際。”

      基于核糖體研究的有關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細菌的核糖體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細菌就無法存活。在醫學上,人們正是利用抗生素來抑制細菌的核糖體從而治療疾病的。評委會說,三位科學家構筑了三維模型來顯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體功能的,“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發新的抗生素,直接幫助減輕人類的病痛,拯救生命”。

     

      更多閱讀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相關文章

    “諾獎風向標”2024拉斯克獎揭曉GLP1藥物先驅獲獎

    被喻為“諾獎風向標”,備受矚目的2024(TheLaskerAwards)于當地時間9月19日正式揭曉。今年拉斯克獎共設立3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公共服務獎。自1945年以來,拉斯......

    79%潛水員承認潛水時小便,其余21%說了謊?

    文|朱丹早起梳洗,還要涂防曬霜,真是麻煩呢。沖杯咖啡吧,讓我的一天來點精神,可是我的咖啡還新鮮嗎?算了,來杯紅茶,加點牛奶吧,澀味變淡了許多。早餐后出門打算做個頭發,可我不喜歡理發店里彌漫的燙發的味道......

    學生喜歡的北大教授,她的書房很有趣

    走進李彥老師的書房,映入眼簾的便是通天的書架。書籍林立其上,從基礎的化學原理到前沿的科研成果,從經典的化學實驗到創新的科學發現,原子與分子共舞,老教授們的奠基之作與跨學科的“閑書”構筑起這片奇妙樂園。......

    “有點不務正業”,985副教授的非典型學術路徑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孫滔6月20日,記者在成都見到鄧黎的時候,他剛從福州回來。在福州醫科大學召開的某藥劑學教材修訂會議上,他受邀作了一個學術報告。與會的一些老師感慨:“鄧老師,今天終于見到真人了,我......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受聘深圳大學講席教授

    6月25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正式受聘成為深圳大學講席教授。巴里·馬歇爾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西澳大利亞澳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曾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等。他曾......

    哈工大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

    近日,ESI公布最新學科統計數據,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成為該校繼工程學后,第二個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的學科。同時哈爾濱工業大學ESI國際排名由166位上升至14......

    諾獎得主論文因數據問題面臨審查

    由諾貝爾獎得主、神經科學家ThomasSüdhof合著的幾篇論文正在接受審查,因為線上評論者對數據重復、圖像差異和其他問題提出了質疑。ThomasSüdhof 圖片來源:JORGEGUERR......

    新策略實現高活性高穩定性制環氧乙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汪國雄和研究員高敦峰團隊在乙烯電催化轉化利用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反向單原子摻雜策略,實現了高活性高穩定性的乙烯電催化環氧化制環氧乙烷,相關成果發表在......

    科學家開發出柔性可穿戴長波紅外光熱電探測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姜鵬、副研究員陸曉偉、包信和院士團隊開發了柔性、可穿戴長波紅外光熱電探測器,并將其用于電子皮膚非接觸溫度感知。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仿生觸覺是智能機器人......

    《自然》(20240404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Nature,4April2024,Volume628Issue8006《自然》2024年4月4日,第628卷,8006期拉德克里夫波在振蕩▲作者:RalfKonietzka,AlyssaA.Good......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