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秋冬都是偃旗息鼓的季節,但1654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的三季度報表,可能顛覆這種季候。據Wind統計,131家醫藥上市公司截至10月27日,已披露三季財報的54家公司,其中41家凈利潤增長,凈利潤下降的僅有13家。
這54家醫藥公司,在2009年貢獻了58.1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9.94%。———盡管這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在經濟危機的陰霾下,醫藥領域的光芒更為明顯。
上市公司僅僅是整個行業良好表現的縮影:數據顯示,1-8月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06%,上半年醫藥行業累計銷售收入達到3411億元,累計利潤達到332.7億元,同比增長15.4%。醫藥行業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業績飄紅:受益醫改、甲流
2009年半年報呈現出凈利潤增速超過銷售收入增速、經營活動現金流大幅增加、第三季度環比增幅更為明顯。H1N1疫情大面積暴發、新醫改方案推行、以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自然成為背后的有力推手。
甲流暴發至10月24日,我國甲型H 1N 1患者確診例數達到3.3萬多例,僅僅在最近一周,患病人數由10月16日的2.6萬人增加了7000人。10月1日實行的新ZL法增加了強制許可證制度,這意味著一旦甲流大規模暴發成為國家安全事件時,白云山制藥的福泰(達菲)就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強制簽批進行生產以增加達菲的供給。另外,白云山制藥的板藍根顆粒、清開靈系列及小柴胡制劑均是治療甲流的首選中藥制劑,無疑會成為政府、醫療機構和普通百姓的儲備用藥。
國藥股份(600511,股吧)在2009年前三分之二路程里的內外整合,從宏觀格局的布置妥當之后,國藥股份前三季度醫藥商業收入增速加快——— 純銷、分銷和麻藥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19%、18%,其子公司國瑞藥業“依達拉奉”銷售快速增長,凈利潤大幅增長60%,預計全年貢獻凈利潤約2000萬元,同比增長100%。
上市公司中,具有亮點的公司更是數不勝數:恒瑞醫藥(600276,股吧)三個季度實現收入22.11億元,凈利潤4.73億元,同比增長72%;云南白藥(000538,股吧)實現 營 收5 3 .1億 元 ,同 比 上 升29.28%;公司凈利潤4.11億元,同比增長34.58%。西藏藥業(600211,股吧)公告的成績更然人驚訝不已:2009年1月至9月,實現凈利潤1838.97萬元,比去年同期110萬元增長15.71倍。
國藥控股繼續保持中國藥品分銷第一交椅,公司下屬藥品零售品牌市場份額穩居上海、華北醫藥零售市場前列。9月23日,國藥控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從而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藥上市公司。
另一家上市公司復星醫藥(600196,股吧)主業增長20%以上。國藥控股第二大股東復星醫藥借機獲得可觀收益,僅以10月19日23元收市價計算,國藥控股就為復星醫藥增加賬面價值近180億元。
行業增長先鋒:中藥和生物
財年已經度過三分之二,醫藥行業普遍看好的“全運會”,穩操勝券的單項冠軍也不出意外:各子行業中生物制品和中藥飲片是子行業翹楚,2009年利潤增長最快的為中成藥,其次為中藥飲片,增速分別為31.9%和26.2%;化學原料藥仍呈負增長,為-2.4%。
中藥飲片領頭者康美藥業(600518,股吧)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1990.28萬元,比上年增長72.61%。中藥飲片被基本藥物目錄收納,將正式進軍基層醫療市場,這對康美藥業等相關公司的利好很明顯。這在康美藥業的三季度業績中也有所體現,由于公司中藥飲片和中藥材貿易增長較好,公司1-9月凈利潤同比將增長50%以上。
在生物制藥領域,數年來流行疾病排隊襲擾人類,以及2009年甲型H 1N 1甲型H1N1流感的再度“強調”,相關疫苗的上市公司也成為下半年的“明星”:9月5日,華蘭生物(002007,股吧)子公司接到了400萬劑甲型H IN I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產計劃,此前媒體亦報道說,公司計劃在國慶節前生產出1300萬劑甲型H IN I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銀河證券認為,由于基本藥物制定為了解決“藥價貴”問題,獨家中藥產品依然供不應求擁有議價權,行業分析認為,未來很有可能收獲“量價雙豐收”。
行業重組:國際性航母雛形初現
整合重組也是2009年以來醫藥板塊的一大主題,隨之產生的大型醫藥航母,將對中國醫藥(600056,股吧)市場未來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中,今年9月在香港IPO的國藥控股,并與中生集團合并重組等一系列動作之后,這家中國最大的醫藥商業企業,已初具國際級醫藥航母的雛形。中國90%的疫苗生產計劃出自于中生集團,對于國藥系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目前正在緊鑼密鼓中的新上藥重組,擬吸收合并上實醫藥(600607,股吧)和中西藥業(600842,股吧),并注入上藥集團和上實控股其它醫藥資產合計近74億元。重組報告書稱,至2012年,新上藥的銷售規模將達450億到500億元,至2015年,其銷售規模將突破7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醫藥集團”。以銷售額而言,新上藥集團以272億元位列第二,第一的國藥集團則為453億元。
華潤系在“國字號”的醫藥龍頭中,與上實系、國藥系形成三強鼎立格局,華潤在重組華源集團、三九集團醫藥資源的基礎上,成長為大型藥品制造和分銷企業,年營業額逾270億元。
據了解,華潤醫藥集團旗下尚有50%的北藥集團股權和40%的上藥集團股權。而隨著上藥集團問題的解決,華潤組合的疑惑空間加大。天相顧投認為,華潤醫藥央企平臺的建設并不盡如人意,北藥集團如果地方國資委強勢介入,將使華潤喪失控制權。
而一些區域龍頭也在醞釀中,當前重慶市政府正規劃在重慶6家醫藥類上市公司中尋找龍頭企業,而太極集團(600129,股吧)作為川渝絕對龍頭醫藥企業,具有較完整的醫藥科工貿產業鏈,很有可能成為重慶市政府打造旗艦醫藥企業的平臺。
數據
醫藥行業集中度加強
日前有機構評選出中國最具競爭力醫藥上市公司20強,有7家企業的主營業務三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0%,八成以上的企業超過20%。在20強企業中,除醫藥流通企業,2008年銷售規模超過20億人民幣的有11家,超過30億人民幣的有9家,超過40億人民幣的有4家。
2023年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表現明顯分化:連鎖藥店、中藥業績領銜增長,血制品、醫藥流通緊跟其后;而醫療器械深陷泥潭,醫療服務、生命科學上游兩個子行業掙扎度日。下半年,要關注什么?國信證券對A股和港股......
1、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供給情況——中國生物醫藥行業藥品批準文號數量:2022年中國共有境內外藥品批準文號156711件截至2022年,中國共有境內外藥品批準文號156711件,其中國產文號數量為1527......
盤面上,電子后視鏡、啤酒、汽車零部件、一體化壓鑄等板塊領漲,水產養殖、大基建、中藥、園林等板塊領跌。6月12日,A股三大指數開盤集體走低,滬指早間弱勢震蕩,深成指拉升翻紅,題材概念表現活躍。午間收盤滬......
——2020-2023杭州質譜學術大會系列報導6月10日,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杭州如期舉行。在下午的“生命科學與醫藥”專題報告中,來自中科院化學所得汪福意研究員、清華大學鄧海騰教授北京大學張新祥教授、S......
2018年,北京諾誠健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誠健華)首次參與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路演,不僅獲評“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資質,還在不到7天的時間里完成了5500萬美元融資。5月21日,在20......
醫療是一個剛需行業,在“互聯網+醫療”這一概念的誕生下,傳統醫療服務行業也隨之發展變革。“互聯網+醫療”展現了蓬勃前景的同時,也展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如處方藥市場或給醫藥電商帶來巨大機遇、企業盈利模式將......
為促進和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印發《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內容、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人員等進行規范。根據規范,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官網,今天向全球推介了一家正在成長的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它就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SFPBRIT)。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中國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醫藥)宣布,ARX788治療HER2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臨床,達到期中分析的界值。數據顯示,該藥物可以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并具有顯著的統計學......
4月1日~2日,中國藥科大學“共話中國生物醫藥未來”校友論壇在該校舉行。近千名中國藥科大學各行業杰出校友、百余位專家教授以及藥大友人齊聚一堂,直面生物醫藥領域核心基礎科學難題和卡脖子技術瓶頸,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