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秋冬都是偃旗息鼓的季節,但1654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的三季度報表,可能顛覆這種季候。據Wind統計,131家醫藥上市公司截至10月27日,已披露三季財報的54家公司,其中41家凈利潤增長,凈利潤下降的僅有13家。 這54家醫藥公司,在2009年貢獻了58.1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9.94%。———盡管這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在經濟危機的陰霾下,醫藥領域的光芒更為明顯。 上市公司僅僅是整個行業良好表現的縮影:數據顯示,1-8月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06%,上半年醫藥行業累計銷售收入達到3411億元,累計利潤達到332.7億元,同比增長15.4%。醫藥行業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業績飄紅:受益醫改、甲流 2009年半年報呈現出凈利潤增速超過銷售收入增速、經營活動現金流大幅增加、第三季度環比增幅更為明顯。H1N1疫情大面積暴發、新醫改方案推行、以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自然成為背后的有力推手......閱讀全文
75歲老人期待有生之年看到中國醫改見成效 “再過10年,我85歲的時候,應該能看到醫改的巨大變化。”昨天,鐘南山在廣東團的駐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鐘南山和我們聊了很多:從最關心的甲流、醫療改革,到抗生素濫用、公共衛生法……75歲的他,用他渾厚的
2014 年,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如何?這是業內不得不面對和關注的話題。 行業權威專家對此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煉出2014 年醫藥行業的關鍵詞。 去行政化:朱幼棣(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原司長、醫改專家) 新醫改走到當下,有必要對過去醫改的路徑選擇及績效進行梳理和思考。在國家投入強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這個趨勢也必將涉及整個醫藥產業鏈的發展。 A 產業鏈現狀 全醫藥產業鏈增幅下滑 醫藥工業 醫藥工業總產值在“十一五”期間保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求是》雜志發表李克強副總理文章《不斷深化醫改 推動建立符合國情惠及全民的醫藥衛生體制》 醫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在推進醫改,但在改革中都遇到重重困難,有的甚至舉步維艱。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行動,是維護十幾億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12月20日上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工作會議在上海醫藥集中招標采購事務管理所舉行,4+7國家帶量采購中選企業代表受邀在帶量采購正式落地之前與醫保局相關領導進行再一輪的磋商。 會議雖然僅定向邀請中標企業代表,但是非中標醫藥企業及投資機構都在事務所現場探聽消息。非中標醫藥企業在現場表示,相當
近日,兩則與藥品有關的新聞,令不少老百姓心頭一緊:先是6月中旬,治療甲亢病的首選藥甲巰咪唑片,在全國鬧起了“藥荒”;隨即,某款維C銀翹片在香港被查出含違禁成分,而據媒體曝光,該藥很可能是假藥。 耐人尋味的是,兩則新聞的“主角”,均是零售價在2元左右的廉價藥。 “近年來,廉價藥的中標價
07醫保局 醫保局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就有“是個過渡性的機構,未來遲早要合并回衛生或者人社部門”的說法。誠然,衛生和人社關于醫保管轄權的觀點差異是醫保局成立的原因之一。實際上,這個觀點差異延伸一下的話,就是醫改的一個終極爭議——“補供方”,還是“補需方”? 應該說,在中國特色的龐大公立醫院體系
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年10月8日 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
關鍵詞:行賄門 2014年展望: “帶金營銷”模式的變革 如果非要尋找2013年哪個事件撬動了整個醫藥行業,那么絕對非“葛蘭素史克(GSK)行賄門”莫屬。隨著這家全球前十、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制藥公司的“中槍”,跨國藥企在華“直接行賄”、“贊助項目”等行業潛規則一并被曝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這是“4+7集中采購”文件公布之后,帶量采購又一重大政策更新,國務院發文
生意社6月10日訊 國務院2007年4月頒布的《國家食品藥品“十一五”規劃》,提出國家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以全面提升藥品質量控制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完成中成藥部頒標準4000個品種、化學藥部頒標準500個品種,早期新藥轉正標準300個品種的標準提高,制定常用藥用輔料標準223種,完成
新醫改促使跨國醫藥集團在中國“扎堆”建立研發中心 2009年11月3日,瑞士諾華制藥與上海市政府簽訂備忘錄,擬在未來5年內投資10億美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針對中國的高發疾病從事新藥的基礎研發。此前,該公司已投入2.5億美元在蘇州常熟建設新型全球技術中心。 20天后,德國默克
9月15日,歷時半年調研和起草,中國醫藥(15.78,0.09,0.57%)企業管理協會正式對外公布《中國醫藥產業60年發展報告》。據悉,這是國內首次發布展現新中國成立60年來醫藥產業發展狀況全貌的白皮書(注:下稱白皮書)。 該白皮書總約12萬字,分別從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歷史、現狀、趨勢、建
良好的和規范的C&Q項目物料和儀器管理是實現醫藥工程項目目標和可交付成果的保障和基礎。 從C&Q項目過程所需物料和儀器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發,對物料和儀器供應商審計、采購、運輸、使用和處置的全過程進行管控,才能保證C&Q項目進度的達成,規避項目進度延期角度的風險,才能輸出
歐美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蕩的消極預期面前,杭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卻收到了一張價值3億美元的并購意向書。數日前,貝達的新藥“凱美納”,這種被跨國藥企巨頭壟斷多年,中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剛剛在北京正式上市。 昨日,知名投行人士向記者表
歐美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蕩的消極預期面前,杭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卻收到了一張價值3億美元的并購意向書。數日前,貝達的新藥“凱美納”,這種被跨國藥企巨頭壟斷多年,中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剛剛在北京正式上市。 昨日,知名投行人士向記
備受矚目的《2010-2015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草案已經完成,開始征求各方意見,并將于近期出臺。從規劃草案的內容來看,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零售連鎖業態的發展,培育國家級、地市級龍頭航母企業,將成為“十二五”期間醫藥流通領域的工作重點。 目前,在國
1、市場集中度提高 隨著國家“營改增”“兩票制”甚至“一票制”等政策推行,處方藥遇到了很大的銷售瓶頸,處方藥企業利潤空間受損。為了確保市場份額不減反增,醫藥企業紛紛向OTC市場轉型。2017年,處方藥、OTC市場競爭日益殘酷。 同時,隨著醫藥市場并購重組大量發生,處方藥和OTC市場的集中度將
業內人士認為,改革藥品定價機制應著眼保護企業創新能力。藥品定價應該遵循市場規律,創新藥應該讓企業自主定價,并通過市場調節,國家也應從醫保等政策上給予扶持或傾斜;而對于一些普藥、仿制藥,國家可以實行統一定價。 “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后,醫藥市場容量將會擴大,給醫藥企業帶來較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從5級升至最高級6級,疫苗作為真正能阻止疫情的最有效方式,其研制和生產顯得越來越緊迫,而國內目前獲準的11家疫苗企業生產狀況也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 據醫藥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政府首期采購量在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1300萬~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涉及省份——上游省份(提供疫苗及生物制品) 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蘇、江西、重慶、浙江、四川、陜西、陜西、山東。 涉及省份——下游省份(購進疫苗及生物制品) 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黑龍江、湖北、湖南、江蘇、遼寧
雖然爭論曠日持久的新醫改方案仍未出臺,但其配套政策已經相繼出籠。 10月1日,國家藥監局新修訂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和《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正式實施。11月,國家發改委制定并公布全國第一批18種“定點處方藥”的最高零售價,要求10家定點生產廠家必須在這批藥品的外包裝上注明“定點生產,城市社區
經方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為人們抵御疾病、維護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中國藥典》收載的成方制劑中,經方僅占2.5%,而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生產的經方制劑早已走向世界。中國內地經方的制劑開發、生產遇到了怎樣的障礙?應采取何種方式讓經方再度造福于百姓呢?
十年創新發展成果開始顯現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支持研制30個新藥,完成200個藥物大品種的改造和技術再創新,同時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藥物創新體系,培育新藥孵化基地、產學研聯盟和高新園區,重點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十大疾病藥物展開研發。 醫藥行業落實專
被譽為醫藥行業“黑馬”的濟寧辰欣藥業,近10年來保持著年均銷售收入和利潤40%的增長率,這要遠高于全國醫藥行業平均增長率;力諾宏濟堂制藥已經建設成為亞洲最大、中國唯一的麝香酮生產基地;齊魯制藥的生物制品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分別占國內30%、
兩票制作為醫改重頭戲,已在各地開始陸續推行。習總書記要求各界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回頭看,以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兩票制推行后對生產企業、經銷渠道以及醫藥商業格局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兩票制是否抑制醫療高收費、高增長的真正解藥? 醫改政策的回頭看 多地放開基層醫療機構用藥限制的消息頻頻刷屏,其中北京全
甲流告急!疫苗告急! 一周來,多國政府先后宣布進入應對甲流大爆發的緊急狀態。中國國務院10月28日召開常務會議,緊急部署疫苗接種,要求擴大疫苗產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31日再次強調,要積極有序做好甲流疫苗接種工作。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11月1日表示,目前,我國已有8家疫苗企業生產的
醫藥、醫療、保健2015年的政策可謂層出不窮,很多醫藥企業甚至都不知道一些國家、部委和各省層面出臺的政策,就連長期關注行業政策的筆者,也不能對2015年浩繁的政策文件一一道來,也只能記住一些關鍵性,影響力大的政策。 醫藥、醫療、保健三個行業的政策為什么一起提,因為這三個行業的政策是相互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