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7-12-24 09:34 原文鏈接: 12月20日《自然》雜志精選

    封面故事:
     
    Nature首次頒發“年度新聞人物”獎

    Nature雜志首次“年度新聞人物”獎頒發給2002年以來一直擔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任的Rajendra Kumar Pachauri和IPCC其他人士,以及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
     
    超導的產生并非必須有聲子
     
    超導的經典形式最終由在上個世紀50年代獲得諾貝爾獎的BCS理論解釋為,通過聲子的交換發生相互作用的電子對所構成的一種超級流體。既然如此,那么理論工作者便問,由聲子所提供的變形的晶格是否是產生超導性所必需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一系列“非傳統”超導體隨后的發現證明了這一點。在一篇Review文章中,Phillipe Monthoux、David Pines和Gilbert Lonzarich介紹了對磁相互作用模型的一個重新表述,該模型正在成為不依靠聲子來解釋超導的強大的理論框架。
     
    產生光頻梳的新方法
     
    光頻梳是能夠發射離散的、等間距頻率光的光源,所以其光譜有一個典型的梳子一樣的形狀。頻率梳正在使光譜和計量領域發生革命性變化:利用該技術的時鐘在準確性上能超過原子鐘,如目前用作時間標準的銫時鐘。但生成一個頻率梳所需的儀器化過程卻很繁復,通常需要對一個龐大的飛秒激光源進行細致的穩定。現在,Del’Haye等人研究出一種與頻率梳的生成有根本不同的方法:僅僅用一個傳統的激光二極管對置于一個硅芯片上的小小的碟狀諧振器進行照射就可以了。激光與諧振器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會導致在紅外波段發射一個光頻梳。該方案非常簡單,另外,系統的尺寸、成本和能耗都有可能降低,所以它將能增強光頻梳在很多領域的實用性。
     
    古新世/始新世全球變暖并非由溫室氣體引起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時期”是發生在距今大約5500萬年前的一個全球氣候強烈變暖的時期,它與在同位素組成上明顯不同的溫室氣體向海洋—大氣系統的大量釋放有關。然而,是這一因素引起了該事件特有的全球變暖和環境變化,還是后者導致了前者?這個問題仍不清楚。Sluijs等人研究了來自美國新澤西州兩個沉積層的跨越古新世/始新世邊界層的環境變化的高分辨率記錄,為弄清這個問題提供了線索。他們發現,在這一地點,環境變化和海洋表面變暖的開始時間比溫室氣體的輸入時間早幾千年。相關事件的這一時間序列與認為海洋深層變暖引起海底氣體水合物分解、將大量溫室氣體甲烷釋放出來的觀點是一致的。但早期變暖的原因仍然不確定。
     
    決定食物鏈穩定性的因素
     
    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取決于對哪些參數影響食物鏈穩定性及物種群落怎樣對它們的變化作出響應的認識。科學家對生活在5個不同的自然食物網(溪流、池塘、湖泊、陸地、海洋)中的3種無脊椎動物的食物鏈進行了分析,揭示了消費者物種和它們的資源之間的體重比何以允許物種共存的原理。根據經驗獲得的這些自然網絡中的物種的體重比,與用一個生物能消費者——資源模型所預測的結果是一致的。所以,身體大小與食物鏈結構之間的簡單關系可能決定著食物鏈的穩定性。
     
    為了更完美的表現
     
    為什么即便訓練最好的運動員和音樂家也不能有完美的表現?一種觀點是,人們表現上的這種殘留的變化是一種“噪音”,它反映了我們控制自己運動的能力存在根本的局限性。而用成年鳴鳥彩排極好的歌聲為模型所作的實驗則作出了另一種解釋。對成年“十姐妹”(一種鳴鳥)明顯程式化的歌聲用電腦所作監測發現,它們的表現也有微小差別。每當歌聲變化超過一定極限就對唱歌的鳥給予糾正時,它們會迅速對自己的發聲進行適應性改變。這一發現的意義在于,歌聲一旦被學會,就能被保持下去,盡管因年齡增長等因素而使聲帶系統發生微妙變化。所以行為“噪音”并不簡單地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東西,而可能是神經系統為使表現更完美所作的實驗。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naturechina.com/st

    12月13日《自然》雜志精選

    12月6日《自然》雜志精選

    11月29日《自然》雜志精選

    11月8日《自然》雜志精選

    相關文章

    上海光機所在光頻梳單根梳齒提取放大方面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術與系統部,在光學頻率梳單根梳齒的提取放大方面取得了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Highlydiscriminativeamplificationofasing......

    將全球氣候升溫控制在2℃內縱有溫室效應也可減少7成物種滅絕

    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今全球兩大熱點和難點問題,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要解決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雙重危機”,必須將這兩大熱點難點問題視為相輔相成的兩個目標協同推進。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

    全球變暖讓加拿大高北緯景觀變化

    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分析該國高緯度北極地區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變化。研究根據對加拿大北極群島一個地區過去60年的景觀演化進行重建,得到了以上結果。相關研究......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促加拿大高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環境變化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

    江源科考探究長江源區生態環境之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20.shtm■新華社記者莽莽江源,奧秘無窮。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

    全球變暖下森林向更高海拔爬升的物候學依據找到

    過去100年,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向更高處爬升。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育提前,種間競爭優勢隨之增加,使得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相關研究......

    證實無序巖鹽氧化物正極材料中鋰離子的傳導和存儲機制

    在全球變暖和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性能、低成本儲能技術的需求不斷擴張。鋰離子電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優異綜合性能,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及儲能等領......

    極端高溫影響宜居性,人類如何應對

    5月以來,隨著北半球夏季的來臨,極端高溫席卷了東南亞各地。5月13日,老撾瑯勃拉邦市出現了創紀錄的43.5℃的高溫;5月14日,泰國曼谷的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41℃;新加坡的氣溫達到了37℃,追平了40......

    曾經,這些觀點令人放松了對全球變暖的警惕

    全球有沒有變暖?這個曾經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今已經板上釘釘。3月下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發布了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變......

    高溫滾滾襲來,厄爾尼諾將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

    在剛剛過去的4月,全球多地出現了這個時節史上罕見的高溫天氣,其中尤以亞洲部分地區為典型。有氣象專家認為,此次反常的高溫過程,或與此前沉寂數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回歸有關。一據印度多家媒體報道,該國連續第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