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據英國《獨立報》報道,2007年,一些物種度過了艱難時日,還有一些得以繁衍生息......讓我們看看它們中哪些是幸運的,哪些是不幸的:
不幸的動物:
美洲鰻(英國)
那些美洲鰻到哪兒去了?作為倫敦菜的代表菜式之一,現在幾乎都很難找到了--東英格蘭的各大河流一度曾是世界上美洲鰻最大的產地,自1970年代至今產量已經下降了95%。這一情況不僅發生在美洲鰻身上,生存在該地區的水獺和麻鴉等珍稀動物也面臨這一危機。
過去的數年中,美洲鰻不再從其在西大西洋的產卵地光顧英國河流了,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如果逆流而上進入河流,它們會遇到重重阻礙,道道堰壩,但從前它們仍然喜歡來這兒,盡管據說會有一種寄生蟲侵襲其魚膘。現在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海洋洋流改變造成的。現在人造衛星可以跟蹤測定其行蹤。
伊比利亞山貓
盡管十幾年來一直不懈地實施各種保護措施,進行了上百項研究,投入了數百萬歐元資金,這一面貌姣好的動物仍然瀕臨滅絕。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仍生存著約1千只伊比利亞山貓,現在只有不到100只了;更為嚴重的是, 其中只有30只左右能繁衍后代的雌性山貓;再嚴重的是,它們還是散居生活的,只有兩小群尚有生育能力。
山貓數目減少與西班牙公路日益增加的車流量有關系,但其生存數銳減應該主要是饑餓所致--伊比利亞山貓以兔子為食,但在西班牙一度數量繁多的兔子由于疾病的原因現已大大減少,開始是多發粘液瘤病,現在是VHD病毒感染,使西班牙境內大多數地區只有極少量的兔子幸存。可以說,沒有兔子就沒有山貓,如果真是這樣,伊比利亞山貓就成為繼劍齒虎之后第一個在全球滅絕的大型貓科動物。
駝背鯨
人類已不只一次發現,駝背鯨的叫聲對某些疾病具有治療作用,這一身形巨大、對人類友好的鯨類聚居地也成為游客的向往之處,帶來豐厚可觀的旅游收入。日本政府近來卻不顧世界各地的反對之聲,堅持恢復捕鯨行為。
11月,日本一支捕鯨船隊已開赴南太平洋水域,受命捕獵1000頭鯨,包括50頭駝背鯨。從某種意義上講,日本一直在利用國際鯨類保護法中的漏洞該法允許某個國家獵殺一兩頭鯨用作科學研究。自1986年至今,日本已經用魚叉捕獲了7656頭小須鯨,僅去年一年就有1234頭。同時它還重新開始獵殺已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的長須鯨,鯨肉及其它鯨類制品在其市場上公開銷售。
日本政府宣稱,駝背鯨的數量已經恢復至可以捕殺的程度,這一觀點尚有待爭論,因為駝背鯨屬于組織密切的群居動物,哪怕鯨群中死一頭鯨都有可能影響整個鯨群的結構和生活。多年以前,彼得.斯科特曾經指出,鯨類是地球上最容易保護的動物,人類只要不再捕殺就行,但現在看來,還有待進一步努力。
白暨豚
長相奇特的白暨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物種之一,是2000萬年前從其它海豚中分離出來的大家族中碩果僅存的一員。它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長江之中,但人類最后一次親眼見過它還是在四年以前,直至2007年宣布其滅絕。這個壞消息也許不甚準確,因為有人曾在去年8月目擊類似白暨豚的動物出現,并有錄像為證。然而,科學家認為,即使仍有極少數的個別白暨豚存活在世,作為一個物種,它已“從功能上滅絕了”。白暨豚是五十年來第一種被宣布在全球范圍內滅絕的大型哺乳類動物。
會跳躍的蜘蛛(英國)
它可以算是英國最不走運的蜘蛛了:活躍的小小身軀、大大的眼睛、柔順的皮毛,看上去就象玩具熊一樣可愛,只不過它只有區區半英寸長,只生活在英國兩片紅土區里,但如今都面臨開發的威脅。其中一片位于西瑟洛克沼澤地,郵政署想在那建一座大型倉庫和停車場,請記住,該部門還是以善待紅蟻而聞名的呢。
田鳧(英國)
跟任何一位愛鳥者聊起田鳧,對方都會傷感唏噓不已。就在不久之前,英國幾乎每個農場在夏天都會至少有兩三個田鳧,有的甚至養上更多,但現在這一數目正在銳減,尤其是在蘇格蘭東南部低地地區。英國兵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認為,不久它就會被列為自然保護區。看上去一切都不適于它的生長:土地變干、天氣變旱、混合農莊減少、過度放牧、整個秋天播種等等。由于問題比較復雜嚴重,想要扭轉這一局面真的很難很難。
幸運的動物:
金翅雀(英國)
當一群撲動著金黃翅膀的金翅雀飛過時,人們會覺得是好兆頭:金翅雀會帶來好運。現在,飛到花園里來的金翅雀越來越多,今年它更是令人吃驚地在花園鳥類排行榜上排名第11位,甚至超過了麻雀。
是什么引起金翅雀的數量大幅提高呢?答案可能是人類改變了原來喂養鳥類的習慣。傳統的喂養方式是喂點剩飯剩菜,而金翅雀一向喜歡吃種子鳥食。現在,向日葵的種植越來越普及了,幾乎每個寵物商店也都能買得到,由于這些種子含油量高,最適合為勤于飛行的金翅雀提供高能量,尤其是在冬季。
毛里求斯長尾小鸚鵡
就在不久之前,這種長尾小鸚鵡還經過激烈競爭被列為世界上最珍稀的鸚鵡,它是生活在印度洋群島馬達加斯加附近的鸚鵡種類中唯一的幸存者。30年以前,它看似也要步其它鸚鵡的后塵,走向滅絕,當時只有10只老邁的長尾小鸚鵡存活在世,因為從外引進的豬搶吃了它們最喜愛的野生水果,從外引進的老鼠吃掉了它們的蛋卵,另外由于大肆砍伐古樹,島上也沒有太多可供它們生蛋孵卵之處。
為了保護長尾小鸚鵡,人類想出了一項有效的解決之道--設立人造鳥窩。這種鳥窩依照鸚鵡在樹洞里所造的鳥窩開頭,掛在特意修剪過的樹上,材料用塑料布制成以防老鼠啃噬;同時為防萬無一失,還在下面的地面撒上老鼠藥...現在,已有超過3百只毛里求斯長尾小鸚鵡,今年它已從“極度瀕危”物種轉成“瀕危”物種了。
阿多尼斯藍蝴蝶(英國)
2007年可以說是英國蝴蝶多災多難的一年,但在度過了多雨的沉悶夏季之后,形勢在八月份有了轉機。當你漫步高地,尤其在近海地帶,會有機會看到許許多多漂亮的蝴蝶在藍天和巖石之間漫天飛舞。此時只要能看到一只阿多尼斯藍蝴蝶就算夠幸運了,要是能看到大群的更會終生難忘。
能欣賞到稀有的美麗蝴蝶肯定會吸引你的目光,自然保護組織就付錢給農民保證蝴蝶的生存環境,同時也為其提供更適宜生長的土地。另外,阿多尼斯藍蝴蝶似乎也受益于氣候變化,能夠在以前從未涉足過的地帶生活。
北海鱈魚(英國)
現在又能在菜單上看到鱈魚片了,從本周起北海鱈魚的配額有望再次提高,數十年來英國漁民首次可以捕獲更多的鱈魚,因為據漁業科學家調查,北海鱈魚生存數量正在適度回升,增加捕撈配額也不會影響其繁殖。
歐洲各國這下都可以松一口氣了,這里的鱈魚終于不會再步加拿大紐芬蘭島海域的后塵,走向滅絕了。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就說明現在的樂觀估計還為時尚早。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相比,北海鱈魚的數量還只是當時的一半,仍有人擔心提高鱈魚捕撈配額就使過去20年的保護性努力毀于一旦。不過至少在2007年度,鱈魚是勝利者的一員。
臭貓(英國)
臭貓已極為罕見,只能偶爾會在鄉村公路上看到被壓扁的尸體。它是雪貂的近親,其面目上明顯之處就是在眼睛處長有一塊象強盜似的黑記,是人類所知最少的動物之一。過去,臭貓遭到獵場看守人的瘋狂獵殺,如果沒有威爾士高地成為其最后的野外棲身之地,恐怕早就滅絕了。
文森特野生動植物信托基金會近期進行的調查顯示,臭貓在英國中部及南部重現蹤跡。與禿鷲一樣,它同樣受益于食物鏈上層食肉動物的慷慨。
加拿大黑雁
當你在公園里或某個沙坑內看到這種叫個不停、態度友善的動物時,很難想到它除了大叫還能做什么。實際上,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它是一個名副其實地瀕危滅絕鳥類,在其原生地北美洲,人人手中有槍,幾乎已將它們趕盡殺絕了。
加拿大黑雁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得力的保護措施,使其成為世界上能與人類和平共處的最大型鳥類之一。它喜歡人類的公園、草坪、高爾夫球場還有沙坑,它喜歡在城鎮中食肉動物數量很少,甚至喜歡被城市愛鳥者拿小塊陳面包來喂食,可以說,相比之下,它可以說是勝利者中的勝利者。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農業農村部公告2023年第140號(關于防止荷蘭蘭舌病傳入我國)的公告。近日,荷蘭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緊急報告,該國北荷蘭省(Noord-Holland)、烏得勒支省(Ut......
東岡瓦納大陸主要由印度、南極洲、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微大陸組成,在中侏羅世與非洲大陸分離。早白堊世1.32億年前,隨著澳大利亞西北處新的洋中脊擴張,印度大陸從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向北漂移,在晚白堊世時期到......
6月20日,在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研究所史偉云教授“新型角膜供體材料的關鍵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項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據悉,此項技術歷經15年技術攻關,創造性地用動物角膜......
近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七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鹮現身弘農澗河。紅嘴紅腳、黑背白肚的它們時而在水中駐足,時而展翅盤旋,悠然自得。在黑鹮身旁,蒼鷺、白鷺等鳥類也在此嬉戲,這些鳥兒與河流、草地共同構成......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牛磺酸缺乏是動物衰老的驅動因素。而牛磺酸補充劑可減緩蠕蟲、小鼠和猴子的衰老過程,甚至可將中年小鼠的健康壽命延長多達12%。該研究于8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近日我市醫療機構報告兩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兩名病例均是通過親密接觸感染。病例發現后市、區衛健疾控部門迅速開展了流調溯源、醫療救治等工作。目前兩病......
中國正在成為醫療器械創新的熱土,相應的,CRO服務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醫療器械CRO服務范圍廣泛,涵蓋器械臨床前的研發檢測、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注冊申報;上市后生產體系法規及產品迭代研發的全生命周......
除了鴨嘴獸等少數特例,哺乳動物基本放棄了卵生模式,轉而改用胎生。所謂胎生,就是體內受精之后,受精卵繼續在子宮內發育,只是不再通過蛋清和蛋黃提供營養,而是由母體胎盤提供營養,并且全部營養都來自母親。顯然......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一組化學和生物分子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型凝膠,這種凝膠可以填充手術切除腦腫瘤后留下的微小凹槽,并結合抗癌藥物和抗體來提高治療效果。這研究結果2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依然能克服困難繼續努力。不僅是人類,動物也能為實現目標“百折不撓”。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大鼠遇挫后短時間內大腦相關的多巴胺的釋放就會增加,從而讓其“有干勁”去克服困難。日本京都大學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