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次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已揭曉。社會的尊崇目光,輿論的關注焦點,都集中于這群中國科技界領軍人物的身上。
“兩院院士”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作為各自科研領域的權威,他們肩負著黨和人民的歷史重托,承載著國家科技進步的創新重任,敬業奉獻,無愧于院士這項至高的學術殊榮,無愧于人們送上的鮮花和掌聲。然而,在帶領、培育、凝聚、激勵等科學研究應有的職責之外,我們也應當看到,當下不少人眼中的院士二字,還負荷著不少并不屬于科研領域的重載。
負擔之一,來自少數地方和部門。近些年來,每逢兩年一度院士增選之際,不難看到個別地方和單位為“院士工程”忙碌的身影。比如,為了把本地區本單位的科研精英送進“院士”的候選名單,組織申報材料,積極出面進行公關,在媒體搞有償宣傳,甚至以舉辦學術活動為名行拉票之實。據說,一些大學的預算中都列出一筆不菲的經費,專款專用于本校人員申評院士的活動。院士屬于個人榮譽,一些地方和單位為何如此熱衷搞“公關”?其中緣由,無非是簡單地把對科技工作的重視變成對院士稱號的重視,認為本地區、本單位評上的院士越多,說明那里的科技工作搞得越好,自己的“政績”也越顯著。于是,有院士的當然要多多益善,沒有院士的也要爭取“爭”出一兩個來。
負擔之二,來自一些工商企業。院士當然是國家的瑰寶、社會的精英,但在一些商家近乎崇拜的熱情眼光看來,他們還是做大做強自身影響力和創造商機的法寶。不管院士所治學術與企業的生產營銷有沒有關聯,如今在一些地方,邀請院士賞光參與的各種活動已經遠遠超出了學術范疇:請去“走穴”在商業活動中“露臉”者有之;盛情相邀為產品廣告代言者也有之……這種把院士當作“花瓶”來追捧的浮躁和功利心態,讓一些院士深陷于種種不必要的社會應酬而叫苦不迭。長此以往,對于需要在相對寂寞和平靜的環境中埋頭治學的科學工作者而言,怎堪其累?
負擔之三,來自科研圈內。根據有關章程,院士既非職務,也非職稱。不少院士都曾坦然表示,選院士類似于選勞模,這個稱號跟“全國勞模”一樣,只是一種學術榮譽稱號,仿佛一張特殊的獎狀。院士各有各的學術專長,絕不是百科全書式的技術權威,一位院士就曾詼諧地打趣:“出了院子,我就不是院士。”然而,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不相關的座談請院士出面提高規格,研究活動并不緊密的學科論文請院士掛名以示權威,各種答辯、鑒定、評審中若有院士參加,則必定會標出頭銜來顯示其“重量級”……如此種種,無不顯示出一些人眼中的“院士”光環,已經開始閃現出講究等級和待遇的“官本位”色彩。全國現有約1400名院士,研發人員總量則有140多萬人。這些多少有些浮躁勢利的心態,又將給一個需要腳踏實地做學問、耐得住多年冷板凳的科研圈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何謂“院士”?其內涵和職責應該很明確:積極促進科學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應用,努力創新,做出成績;提倡科學道德,維護科學精神,發揚優良學風,普及科學知識,起表率作用;積極培養人才,推動科技隊伍建設;參加院士會議,承擔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咨詢、評議任務,并積極推動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除此之外的附屬物,都屬于額外的重荷。該從綜合性的制度建設上為它減減負,讓它回歸學術的本真含義。
更多閱讀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
“人類的未來在海上!”8月26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創新論壇2023上,大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說。如何認知海洋、開發海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步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接受采訪時判斷,中國發展大模型的機會在于通用行業大模型。在日前舉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間隙,劉韻潔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模型方面,美國走在前面。”中國需要在算力......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湖州舉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做出新的努力,中國百名院士發出全國生態日倡議。百名院士共同倡議,一要拓展環......
7月17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和天津市分析測試協會指導,全國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
中國科協目前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兩院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為凈化學術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使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公開、公平、公正,不受非學術因素干擾,維護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純潔性,7月4日......
周忠和院士曾表示:在我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生們的接觸中,深刻地感受到,穩定支持不僅僅指科研經費的穩定,也指要能讓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穩定的保障。據我了解,目前大多數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與項目或人才......
6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日本警方近日逮捕了一名中國籍的研究員。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對此高度關注。我們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達嚴重關切......
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中,有幾個非科技的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語言體系、學術自尊和學術骨氣。語言是社會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交流的基礎工具。漢語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博大精深的......
6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武漢大學主辦的“第三屆錢七虎講座暨第二屆巖土力學與工程青年科學家論壇”在武漢舉行。在“大咖面對面”環節,針對現場年輕人關心的“青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