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12-02 13:00 原文鏈接: 中國工程院致2009年新當選院士的信

      新當選的院士:

      您光榮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們向您表示誠摯的祝賀!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稱號和最高榮譽稱號。這個稱號是國家和人民對您多年來辛勤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意味著新的責任和使命。

      您能獲得院士的榮譽,除了自己長期艱苦努力,更有國家的培養、人民的撫育和時代提供的機遇,也是前輩、師長、同事和家人的幫助、教育和支持的結果。在每一位院士取得的成績中,都凝結著千百萬人的心血,每位當選院士,都是中國人民的普通一員,沒有任何特殊的權利,只有肩負中華民族振興與發展的特殊責任。

      中國工程院要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關鍵是要建設一支素質高、學風正、品德優的院士隊伍。為了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讓我們以如下八條共勉:

      1. 繼續發揮自己在工程科技領域的專業特長,開拓創新,自強不息,深入工程科研實際,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從事一線工作,努力為祖國的現代化事業和青年人才的培養做出新貢獻。

      2. 您將會感受到社會各方面對院士很高的期盼和尊重。這需要我們以清醒的頭腦面對,謙遜地評價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不宜過多的社會兼職,不能盡責的職務不要兼任,特別是負有行政責任的實職更應謹慎,婉拒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不參與媒體對本人成果的“炒作”,維護院士稱號的崇高和尊嚴。

      3. 院士不是“萬事通”,應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鑒定、咨詢等活動,要拒絕為商業性廣告造勢,旗幟鮮明地反對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活動。

      4. 在當選院士以后,更要謙虛謹慎、客觀公正、平等待人,不以“權威”自居,保持優良的學風,帶頭營造科學民主的學術環境和氛圍。

      5. 繼續弘揚科學精神,以身作則,努力成為科學道德建設的模范,唯真求實,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者。實事求是地充分肯定同行和同事們的貢獻,尊重他們的勞動和成果。正確處理成果、論文和報獎的署名和知識產權問題。加強對自己的學生和助手等年輕人在科學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

      6. 嚴守院士紀律。遵守我院制定的院士自律規定和各項行為規范。在增選新院士時,謹慎公正地用好院士的推薦權和選舉權,準確把握院士的標準和條件,不受干擾,公正無私地進行評審和選舉。

      7. 在各方面嚴于律己,主動聽取并正確對待各種意見,自覺接受群眾、單位和社會的監督。

      8. 院士的作用是重要的,但能當選院士的人畢竟是少數。院士有責任和義務廣泛團結自己周圍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希望您把這封信放在案頭,記在心頭,常閱常新。

      讓我們珍視院士稱號的純潔性,共同努力維護中國工程院的崇高聲譽,共同建設好我國的工程科技隊伍,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為實現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團結奮斗!

      中國工程院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日

    相關文章

    最嚴院士增選,27名院士候選人被處理

    作為中科院審議通過“改進院士遴選機制、維護院士稱號純潔性”制度文件后的首次院士增選,2023年院士增選意義重大。中國紀檢監察報發布的《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一文中透露:在候選人公示階段取消......

    任繼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任繼周受訪者供圖又一年綠樹蔭濃、鳴蟬聲聲,任繼周迎來了人生中第100個夏天。盡管雙眼視力有限,他仍然堅持每天工作5個小時。他還有晝思夜夢的事業尚未完成,還有念茲在茲的草業后學掛在心上,總想著再做點什么......

    鐘南山談科研理念: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6月28日,廣州醫科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廣州番禺校區舉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老校長鐘南山出席畢業典禮。廣州醫科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廣州醫科大學微......

    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科技創新的新支點

    周濟,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發明了高性能低溫燒結陶瓷電磁介質材料,解決了無源電子元器件片式化和集成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了我國片式電感器和無源集成產業的形成和......

    今天分外懷念他!你不知道的鄧稼先院士

    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長卿山西麓的“兩彈城”,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簡稱九院)曾經的“大本營”,也是最重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之一。鄧稼先任九院院長時的故居就坐落于此。不久前,曾與鄧稼先共事20多年的中......

    魏炳波院士:杰青項目開啟空間材料科學新紀元

    魏炳波   受訪者供圖不久前,我國“太空家園”傳來好消息,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已在軌穩定運行3年。我國首個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室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魏炳波欣慰地看到,3年......

    李惠院士:杰青項目振奮了我的科學精神

     李惠   受訪者供圖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惠是一名橋梁工程專家,研究方向為橋梁智能科學與技術,即通過人工智能與橋梁工程學科交叉監測橋梁結構健康狀......

    薛其坤:披荊斬棘叱咤量子競技場

    進入信息時代,芯片已然成為處理信息的“大腦”。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里封裝數十億個晶體管,堪稱人類最復雜的壯舉之一。可是,當數據量指數性爆發,僅憑集成更多晶體管不再“一招鮮”,元器件的發熱問題成為限制算力......

    李德仁:滿腔熱血澆鑄遙感強國夢

    聯合國一項統計顯示,80%以上的人類活動都要和時空發生關聯。李德仁說,地球空間信息研究者就是要為人們提供與位置有關的信息,即“4個right”服務:在規定的時間(righttime)將所需位置(rig......

    李德仁院士捐出全部800萬元獎金

    6月24日,85歲的兩院院士李德仁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德仁表示,將把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其中,500萬元將交給武漢大學“王之卓創新人才獎學金”,300萬元交給武漢大學“朱裕璧醫學獎”。他說:......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