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1-05 12:14 原文鏈接: 寒武紀之前地球經歷過另一次生命大爆發

    《科學》:此結論或將對達爾文慢速進化觀點提出新挑戰

    人們對寒武紀物種大爆發應該都不陌生。而就在1月4日的《科學》雜志上,美國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爆炸性發現,即在寒武紀之前3000萬年,地球上就已經發生了一次物種的突然分化和大爆發,多細胞生物由此誕生。如果得到證實,這一結論將對達爾文的慢速進化觀點提出新的挑戰。
     
    149年前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除自然選擇外,達爾文還認為物種進化是一個緩慢而有序的過程,而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物種進化并非牛頓幻想的“機械宇宙”(clockwork universe),而更像是混亂無序的量子物理世界,大量新的物種可以在幾百萬年間出現。毫無疑問,迄今為止最大最著名事件是寒武紀大爆發——在5.42至5.20億年前的進化“瞬間”,一些未知的原因導致當時地球上出現了幾乎所有現有物種的祖先。
     
    現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的考古學家們相信,他們發現了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又一次大爆發。研究人員對澳大利亞埃迪卡拉紀(Ediacaran Period)生物群化石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細致的分析,其中包括出現于5.75億年前的迄今最古老多細胞生物。

    圖片說明:這種名為Fractofusus andersoni的埃迪卡拉紀物種化石形式,為另一次遠古大爆發提供了依據。
    (圖片來源:Bing Shen/Virginia Tech)
     

    研究人員發現,從形態學上,埃迪卡拉紀生物與此前的生命形式以及埃迪卡拉紀生物之間都存在著很大區別,以至于它們必須被劃分成新的不同物種類別。其中的許多生物都很像植物的葉片,它們在阿瓦隆紀(Avalon period)的2500萬年里突然出現,因此,研究小組也將此次新發現的事件命名為阿瓦隆紀大爆發(Avalon explosion)。
     
    論文合著者、華人地球生物學家肖書海表示,新確定的事件與地球上氧氣突然溶入海洋“在時間上完美吻合”,這可能促進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爆發。而另一個可能的激勵是冰川期結束時海洋溫度的回轉上升。不過,無論原因為何,阿瓦隆紀大爆發和寒武紀大爆發之間存在著一個最大不同,即寒武紀出現的生物種類持續至今,而埃迪卡拉紀物種形式很快就消失了。
     
    美國哈佛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Andrew Knoll評價道,在進化史的背景下,認為埃迪卡拉紀物種化石快速進化為廣泛類型似乎是“充分而合理的”,但這可能不是新發現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他說,最重要的是這些生物進化的“方式與此后大大小小的進化輻射(evolutionary radiations)相差無幾”,說明了生物多樣性爆發應該具有類似的動力學機制。
     
    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的古生物學家Richard Aronson表示,新發現會帶來新問題,比如,為何阿瓦隆紀大爆發迅速銷聲匿跡,而寒武紀大爆發卻繁榮起來,并最終賦予了我們生命。(科學網 )
     
    (《科學》(Science),Vol. 319. no. 5859, pp. 81 - 84,Bing Shen, Lin Dong, Shuhai Xiao, Micha Kowalewski)


     
    更多閱讀(英文)
     
    《科學》論文摘要
     
    肖書海個人主頁
     

    相關文章

    開創“寒武紀”

    回憶起和弟弟陳天石——如今的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起鉆研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的歲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副所長、處理器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主......

    開創“寒武紀”:親兄弟為一篇論文打了一架

    陳云霽(右)、陳天石兄弟。陳天石展示寒武紀1A芯片。寒武紀1A原型芯片。陳云霽(左)、陳天石兄弟參加論壇活動。國際首顆深度學習處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紀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鐘”,登陸科創板(左一為陳天......

    在達爾文“先浪后宅”的成長中,父親做對了啥?

    文|苗德歲(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教授)一大約5年前,我應出版社之約為孩子們創作一套“達爾文的生命探索”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對我來說,這一邀約正中下懷且恰逢其時,因為前些年我......

    寒武紀葉足動物與緩步動物軀體構型對比研究取得新進展

    緩步動物,或稱水熊蟲,是一種微小的無脊椎動物,具有四對附肢,附肢末端為爪或趾,因其極強的適應能力而聞名于世。雖然已知緩步動物是寒武紀滅絕的軟軀體蠕蟲狀葉足動物的后代。然而,緩步動物的軀體構型起源至今尚......

    寒武紀“動物”化石原來是海藻

    5億年前的磷酸鹽微化石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3月9日,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教授張喜光、副研究員楊杰與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此前認為的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苔蘚蟲”化石實際上是藻類,并認定其為早期綠藻。相關......

    重大發現!云南蟲是最原始脊椎動物

    近日,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5.18億年前的寒武紀澄江動物群產出的云南蟲,其“咽弓”具有脊椎動物獨有的細胞軟骨結構,從而確認了云南蟲是脊椎動物的最原始類群。該成果今天(7月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研究發現:五億多年前已形成復雜生態群落

    據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17日在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早期動物在5.5億多年前形成了復雜的生態群落,為寒武紀大爆發奠定了基礎。第一批動物在大約5.8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末......

    歷史上的今天:最熟悉的陌生人推翻了上帝造物神話

    達爾文本人說過:我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是我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在140年前的今天,1882年4月19日(農歷1882年3月2日),英國生......

    研究發現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報道了來自華北地區的一處距今約5.04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并命名為“臨沂動物群”。這一獨特的特異埋藏化石庫為深入了解寒武紀大爆發之后動物......

    最新研究:物種進化得越好合作能力越強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的王佐仁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進化程度越高的物種,合作能力越強。相關研究論文《哺乳動物合作行為的演化及其神經表征》于北京時間16日23時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