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1-20 09:50 原文鏈接: 國家基礎研究重大科學研究支持方向發布

    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圍繞落實《規劃綱要》,科技部2010年將繼續部署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現將201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你們根據2010年度申報指南組織項目,并按照編寫提綱填報項目申請書(項目申請書編寫提綱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網站“973計劃”專欄下載)。

      2010年項目實行網上申報(網上申報流程和有關事項將于2010年2月下旬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網站上另行通知),受理日期為3月8日8:00至3月22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按照工作安排,2010年遴選立項的項目將于2011年啟動。2010年擬結題項目的承擔人員可以參加2010項目申報。

      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網站:http://program.most.gov.cn

      咨詢電話:010-58881072 58881073 58881557 58881076

      受理部門: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

      傳 真:010-58881077

      電子郵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

      1.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年項目申報要求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

      二O一O年一月十九日

    附:與儀器直接相關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年重要支持方向

     

      重要科學前沿領域

      重點支持經過自然科學基金等前期培育取得重要進展,應用前景較為明朗,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前沿研究;基于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開展的前沿科學研究;基于重大國際合作計劃開展的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其他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前沿交叉綜合研究。例如:化學和材料科學中理論、計算和前沿數學問題,支撐若干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應用數學研究,新概念高增益、高效率自由電子激光重大基礎研究,超強光場與物質相互作用新效應、新機理的研究,分子電子學的基礎與應用探索研究,日地空間物理研究和應用,若干重大地質環境突變的地球生物學過程,神經生物學研究中的重大前沿問題等。

     

      蛋白質研究

      1.蛋白質生成、定位、轉位、修飾及降解的分子機制

      圍繞蛋白質生成、定位、轉位、修飾及降解的基本過程,重點研究它們發生的普遍規律和調控機制,以及它們與基因表達調控、細胞生長和凋亡、細胞異常增殖、細胞自噬、個體發育分化、個體衰老及疾病發生等的關系。

    ,

    2.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與信號轉導

      針對某種重要生理或病理過程,重點開展生物大分子復雜網絡的結構及其動力學分析;開發整合基因調控網絡、蛋白質網絡、代謝網絡和信號轉導網絡的計算生物學方法。

      3.重要蛋白質、蛋白質復合物及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重點研究與能量轉換和膜轉運相關蛋白質、受體蛋白及通道蛋白,以及與真核基因表達調控、DNA損傷修復、氧化應激、神經信號轉導相關的蛋白質及其復合物的結構及調控機制,同時關注上述蛋白質及復合物三維結構與生理功能和疾病發生過程的關系。

      4.重要生理或病理過程相關的蛋白質組研究

      針對重要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重要生理或病理過程,進行動態和比較蛋白質組研究,闡明其中重要功能蛋白質群(組)的變化規律及其生理、病理學意義。

      基于與歐盟第七框架計劃合作的中歐科技合作協議,開展重大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蛋白質修飾及其動態變化研究,規模化篩選磷酸化、糖基化、泛素化、甲基化等修飾蛋白質及相關酶,發現并發展系列診斷標志物和治療靶標。(委托重點基地)

      5.代謝調控及相關疾病的分子機理

      研究機體代謝的分子調控機制及其在重要生命現象和重大疾病發生過程中的生物學功能,闡明代謝調控的重要途徑和調控網絡,揭示代謝調控相關蛋白與重要生物信號通路的相互作用,尋找代謝相關疾病的分子靶標。

      6.蛋白質研究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發展蛋白質結構測定、功能分析、組學研究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包括蛋白質特異標記和高時空分辨的在體動態研究、蛋白質定量檢測、核酸適配體識別等新技術新方法,特別關注合成生物學的新技術新方法。

      7.蛋白質及配體分子大規模制備和高容量公共資源庫的建設

      大規模、系統性地收集、制備和建立若干重要物種(含人類)的全長cDNA庫、蛋白質庫、抗體庫,建立與之相關的多糖、多肽、核酸、天然及合成小分子化合物等蛋白質配體分子公共資源庫。

      8.依托國家重大科學設施的蛋白質研究

      依托國家重大科學設施,發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同步輻射數據收集、處理和結構解析系統;基于高亮度光源的微小晶體的結構測定技術;探索高效的蛋白質結晶和晶體衍射質量改善的新技術方法;核磁共振、順磁共振、小角散射和計算生物學相結合的結構解析和動力學研究技術等,完成一批蛋白質、蛋白質復合物及蛋白質-核酸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

    納米研究

      1.納米材料的基礎科學問題

      圍繞重要應用,開展基本科學問題、關鍵技術、微觀結構特征與奇異特性關系、性能調控的研究,設計、制備新型納米材料,探索其潛在應用;研究具有特定性能的納米材料和結構的大尺寸、高有序度的自組織生長機理和關鍵技術,制備具有特定功能的納米材料自組裝結構。

      2.納米碳材料及宏觀材料的制備與應用

      圍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納米碳材料,發展可控、宏量和低成本制備技術,研究應用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發展宏觀材料的結構可控和低成本納米化技術,研究此類材料的結構和性能穩定性,探索在特定領域中的應用。

      3.新型納米制備技術和表征方法

      探索可重復、低成本的新型綠色納米制備原理方法、關鍵技術;發展有特色的高精度納米加工與可控組裝技術;發展基于新原理納米表征技術和測試方法。

      4.納米技術標準和標準物質

      重點開展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的檢測、計量技術的國際與國內技術標準研究與制定;納米檢測用標準樣品與標準物質的研制與批量制備;發展納米檢測技術的量值溯源方法,并開展比對測量、納米檢測方法的標準化。

      5.碳基器件和電路及新型納米傳感器件

      探索基于新原理、新結構的碳基納米器件和電路;研究應用目標明確的高靈敏度、高可靠性、高選擇性納米傳感器、光電探測器;發展重點疾病早期檢測的納米生物器件、植入式微納傳感器件等。

      6.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納米材料的生物效應與檢測技術

      研究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的過程與行為,發現生物效應;在分子、細胞等層面上研究納米材料對生物作用的機理及安全性;發展應用目標明確的基于新原理的生物檢測技術以及生物功能修復材料。

      7.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節能的納米材料與技術

      重點研究基于納米結構與技術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新方法和原理,發展基于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的節能新技術,推進納米技術及材料在新型能源轉換與存儲等方面的重要應用。

      8.低成本、高效率凈水納米材料與技術

      針對飲用水的深度凈化,發展具有高吸附效率的凈水納米材料,研究吸附和脫附過程機理及宏量制備技術;發展成本低、性能穩定、壽命長并無次生污染的實用凈水納米技術。

     

    相關文章

    Nature子刊:王海/聶廣軍/冉海濤團隊設計新型納米結構,提高癌癥免疫治療效果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王海、聶廣軍、重慶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冉海濤等人在Nature子刊Nature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Metal-ion-chelatingphenylalanine......

    化學所在時空特異性蛋白質遞送及基因編輯研究方面獲進展

    蛋白質是生命體內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執行著多種關鍵功能。利用外源性獲取的蛋白質,可以在細胞及體內實現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標記與功能調控,進而應用于生命機制的解析研究及疾病的靶向治療。然......

    湘雅二醫院在骨腫瘤及納米材料領域獲新成果

    記者8月2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骨科、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治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教授黎志宏團隊在骨腫瘤、骨轉移瘤及納米材料領域獲系列新成果。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化療藥物耐藥是......

    東華大學團隊:探索NIRII熒光成像引導的膠質母細胞瘤治療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致命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但其診斷和治愈性治療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24年8月19日,東華大學李靜超團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Neutrophil-......

    針對治療蛋白質的完整性水平進行峰檢測的深度學習框架

    最近,印度理工學院(位于德里)化學工程系進行了一項研究,使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來區分單克隆抗體(mAb)中的異變體(糖型),能夠對其進行表征,揭示了在完整水平上可辨識的峰。盡管商業軟......

    影響運動欲望的“分子開關”發現

    運動有益健康,但人們并非總是想去鍛煉,這究竟受到什么影響?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薩比奧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身體運動有關的3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是激活運動欲望的“開關”。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

    藻類毒素中發現最大蛋白質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

    華東理工聯合團隊納米團簇新探索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巍課題組與吳新平課題組合作,在原子水平上探索了納米團簇特殊性質的結構基礎與演變規律,構建了原位、動態、高分辨電化學表征方法精準獲取......

    預測蛋白質序列的新AI模型問世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種名為CARBonAra的新型人工智能(AI)驅動模型。該模型可以根據不同分子環境所施加限制的主鏈支架預測蛋白質序列,有望在蛋白質工程及包括醫學和生物技術在內的多個領域帶來......

    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面世

    細胞內部結構究竟如何?標準顯微鏡在回答這個問題方面無法勝任。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哥廷根醫學中心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款分辨率達到5納米的熒光顯微鏡。這款高分辨率顯微鏡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