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1-15 10:46 原文鏈接: 如何保障大學生就業的公平性

    前兩年,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曾公布過一份《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通過大量實證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處于優勢地位的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經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子女的代際繼承性明顯增強,低階層子女進入較高階層的社會流動障礙在強化,門檻明顯提高了。
     
    2007年歲末,《中國青年報》公開的這條消息可以證實,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強化。南京師范大學教師蔣鈺粯對2005年江蘇省8所高校600多名文、理、工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作了一次調查,半數以上大學生認為找工作時父母的社會關系很重要,靠父母關系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占調查總數的27.2%,認為父母社會關系不重要的學生只有13.6%,另有一個數據表明,目前官員子女當官的機會是非官員子女的2.1倍。
     
    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在傳統型農業社會向現代型工商社會演進過程中,如何淡化血緣因素的影響力。
     
    傳統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個人身份(如制度性身份和出生身份)與隨之而來的社會關系(家族、血緣)等“先賦性因素”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地位和出路,這是所有的不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血統在一個社會中越是重要,這個社會要完全向現代轉型就越困難,代價就越高。
     
    第二,在一個不可回避的轉型時期,如何保持社會流動的一定合理性。相對合理的社會流動是一個社會有序轉型的重要前提,如果底層社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向上流動的渠道不夠暢通,其中一定隱含著難以預測的風險和危機。
     
    如果對現實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就不能不承認所謂的“開放社會”尚未在中國形成,現在的社會流動還不是一個公平、開放、合理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一元化的舊計劃經濟體制時代遺留下來的戶籍制度、人事制度、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并沒有終結,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約著的社會流動。社會流動基本上是緩慢的,甚至是相對封閉的,一個正常的,相對合理、公正的社會流動機制還孕育之中。
     
    從遠的說,王朝時代綿延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底層的人們改變自身地位、向上流動提供了一定的通道。從近的說,上世紀70年代后期恢復高考也確為身處社會底層的人口向上流動提供了可能性,“知識改變命運”,曾是多少人心中閃光的一句話,盡管高考本身存在相當程度的不公正,但它畢竟還不失為一種不壞的方式。但在近些年來所謂的“教育產業化”政策導向下,高校迅速滑向庸俗化的惟利是圖的泥潭,處于社會底層的工人、農民及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階層的子女已越來越難以承受日益高漲的學費,這條社會流動的“獨木橋”如今正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加上上述就業時的巨大差異,低階層子女進入較高階層的社會流動障礙正在不斷強化。與此相反,較高社會階層、特別是強勢階層出現了“代際繼承性”日益增強的趨勢,這是個不祥的信號,它意味著血緣、世襲的紐帶成為社會流動中相當重要的保證。
     
    社會流動的正常渠道不通暢,社會底層缺少向上流動的機會,社會中間階層沒有健康成長、發展的空間,社會就會失衡。維系一個社會正常、穩定、可持續發展,說到底還是需要一定的公正性,社會要有相對公平、公開的規范、規則,而不能完全按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行事。可以想象,當一個社會正常向上流動的成本特別高,社會穩定就將失去最基本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官員子女在就業上的代際繼承性趨勢如果不能遏止,其結果無疑是爆炸性的。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專家孟令梅等為此憂心,認為父輩在社會政治地位上存在的差距,如果能夠順理成章地傳遞給后代,使年輕一代在從業競爭的起點上就不平等,我們的社會還有什么進步和公正可言?如果這種現象發展到讓有真才實學的人寒心、無助和無望的地步,這將是一種很危險的社會心理暗示。在這篇《關注官員子女從業問題》的政策建言中提出三條對策:一是嚴格官員子女從業申報制度并逐步走向公開,二是建議修改《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三是健全監督網絡,整合監督資源,必要時制定《公平就業法》。
     
    在這方面,政府也不是完全沒有注意到,早在一年前,司法部就宣布2007年要加強對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情況的監督檢查,開展一項申報登記新舉措,以期糾正存在的問題。不久前,湖南省紀委第二次全會暨全省反腐敗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對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情況的監督檢查,開展申報登記,堅決糾正存在的問題。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制度層面的規范,包括立法,而不僅僅是政策性的暫時措施。

    相關文章

    多措并舉支持企業用工就業主要指標符合預期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2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96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29萬人。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主要指標符合預期。專家表示,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是就業改善的關鍵所在。同時,就業優先......

    四年時光不虛度,大學生應該怎樣做

    金秋九月,新的學年已然開始,又有一批大一新生在校園中憧憬著未來4年的學習和生活。2023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29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大部分學生都得償所愿,升入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大學。在過......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出爐,風頭為何轉向整治不正之風?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增選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

    各地采取務實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各地各部門落實落細一系列政策舉措,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支持。多措并舉拓寬就業渠道。四川省教育部門組織省內高校集中訪企拓崗,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聯系百家企業”專項行動。湖南通過建立......

    各地強化就業服務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各地千方百計送政策、拓崗位、搭平臺,強化就業服務,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從6月底到8月底,北京市各級人社部門將組織各類就業服務活動100余場,提供超過2萬個就業崗位。云......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我國延續實施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

    記者7月3日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獲悉,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決策部署,發揮失業保險助企擴崗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吸納大學生等青年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近日下......

    就業率、保研率……填志愿“唯數字論”,可能錯失好專業

    高考出分在即,志愿究竟怎么填?俗語云“有數字有真相”,那么只看數字指標的篩選方法,真的適用于報考嗎?日前,在2023屆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專場高校咨詢會現場,一幕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一位考生母親來到一所名校......

    多地大學生臨近畢業被同一企業解約,人社局回應

    一通電話,讓即將畢業的廣西大學生張臣“失業”了。5月24日,張臣參加碩士研究生畢業答辯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創新航人力資源部的電話通知,“因業務調整,需要與你解約”。幾天后,他收到了中創新航賠付的3000......

    大學生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隨著高考的到來,高三學子已在憧憬脫離忙碌的學習,擁抱大學“輕松”“自由”的生活;與此同時,臨近畢業的大學生也在思考:“大學四年,我收獲了什么?”事實上,很多人腦海中輕松、自由的大學生活早已被“證偽”。......

    多地出臺基層就業優惠措施,如何吸引大學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17.shtm......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