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海底無氧和高鹽度的沉積物中生活著3種屬于鎧甲動物門的多細胞動物
據美國《連線》雜志網站報道,科學家在地中海海底沉積物中首次發現了能終生在無氧環境中存活的多細胞動物。此前,科學家發現一些細菌、病毒等單細胞生物能在無氧環境生存,但是卻從未發現過能在無氧環境生存的多細胞動物。這一發現拓寬了人們對動物生存能力的認識,顯示出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科研人員在地中海海底探尋未知生物時發現,在無氧和高鹽度的海底沉積物中,生活著3種屬于鎧甲動物門的多細胞動物。它們只有1毫米長,生活在海底沉積物中,可謂是地球上最惡劣的生存環境,而且人們對這一環境知之甚少。
研究人員在英國《BMC生物學》期刊上寫到:“這些生命形式的發現,對研究無氧環境中的多細胞動物開啟了新思路。”該項研究是由意大利馬切科技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羅伯托-達諾瓦羅領導科研小組完成的。
這項研究還顯示,這幾種神奇的海底生物具有適應無氧環境的生理機制。通常如果動物依靠氧生存,那么其細胞內會有線粒體。細胞必須有能量的供給才會有活性,線粒體就是細胞中制造能量的器官,被看作是“細胞能量工廠”,是有氧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一些在無氧環境中生存的單細胞生物則依靠“氫化酶體”這種細胞器來提供能量。而上述新發現物種的細胞內沒有線粒體,為其提供能量的是與“氫化酶體”類似的細胞器。
這些神奇動物的進化史還不清楚,不過它們的生活環境讓人想起6億年前的地球海洋環境。那時的海洋還是完全的無氧環境,大型動物還沒有出現。兩位科學家在《BMC生物學》期刊的評論上如是寫到。他們寫到:“這些神奇的動物為人們提供了一窺地球過去的生態狀況的機會”。
時隔十二年,我們再次跟隨卡梅隆“降落”到了潘多拉星球,被這個瑰麗、美妙的遙遠世界所深深地折服。有人說,《水之道》是卡梅隆拍的一部“動物世界”,還模仿BBC的起名思路來調侃,建議片名應該改為《潘多拉脈動......
捷克馬薩里克大學中歐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分化基因表達機制。該研究項目名為“植物減數分裂的調控及其操作技術的發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上。該團隊開發了一種獨特的方法,使用特殊顯微鏡......
癲癇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造成意外傷亡,解析其精準發病機制并研發新靶點治療藥物尤為迫切。經典癲癇發作理論主要聚焦于神經元的“興奮-抑制”失衡上,近年來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神經......
眾所周知,多細胞生物在發育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預定的、受到精確控制的細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細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細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鐵死亡......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細胞療法,用于治療一種目前幾乎沒有治療選擇的白血病類型。這種STAb-T細胞療法以STAb-T細胞為基礎,可能能夠用于治療化療或骨髓移植無效的T細胞急性淋巴細......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生態學研究顯示,未來極端氣溫危及陸地動物,按照當前對未來全球氣溫估計的最大值,到2099年可能將有超過40%的陸地脊椎動物經歷極端高溫事件,而長期暴露在高溫中可能會......
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組織來自亞熱帶生態所、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南師范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者,......
截止到2021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528.0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高鐵總里程位居全球第一。龐大的道路網絡可能對野生動物的活動和棲息地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但國內缺乏最基礎的數據統計,想要有效保護生......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20日簽署《大型貓科動物公共安全法》,禁止私人飼養老虎、獅子、獵豹、美洲豹等“大貓”。根據《大型貓科動物公共安全法》,只有動物園、保護區、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才能飼養、繁殖大型貓科動......
你想象中的細胞生物學課堂是怎樣的?用解說詞掌握基因概念,用結構圖了解染色體,亦或是顯微鏡觀看細胞組成?在她的課堂上,不僅可以收獲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還可以探尋細胞中的“人性”光芒,在認識細胞的同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