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4月28日說,中國要成為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創新文化,歷史呼喚著中國科技界有一次思想解放,一次文化革新。
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第98、99場主題報告會,施爾畏做第98場《科學技術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他稱,文化具有物質性,社會的物質活動決定了社會文化;文化具有歷史性,一個社會在它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文化具有差異性,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組織,乃至不同的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具有傳承性,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它現在的文化總會帶有過去文化的痕跡與烙印。
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財富,有著太多的文化遺產,但并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先進文化,都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相吻合。中國科技界的文化革新,應當摒棄“學而優則仕”的文化,摒棄“官本位”的文化,摒棄“迷信權威、沉湎過去、不為人先”的文化,摒棄“自我分配、自我循環,自我評價,自我陶醉”的文化,希望能夠創造出“崇尚實踐、勇于創新、追求價值”的創新文化。
施爾畏在演講結束后回答聽眾相關提問時還表示,他個人認為,科學和技術沒有界限,本質上是一體的。中國人老是把科學和技術分開,而科學的英文詞其實涵蓋了很多技術的內涵,技術也涵蓋了很多科學的內涵。當代科技的發展,如果還是人為地從概念上把科學與技術分離,這個認識是有偏差的。“所以,我在很多場合是反對把科學和技術分家的,假如我們老這么分,往往會把我們退到了一個很遙遠的時代”。現在所有活動的價值化已經把科學與技術整體融合在一起,已經把科技活動和社會生產活動緊緊的融合在一起。
2024年11月,美國知名風投公司AtlasVenture發布了年度醫藥行業回顧視頻,聚焦行業創新趨勢。他們梳理出2024年度醫藥領域的50個代表性創新趨勢詞匯,并精選其中6個最具代表性的趨勢,包括:......
11月4日,大連市科學技術局發布《2024年度大連市科技人才創新、科技人才創業項目擬立項公示》,共有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11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9人,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9人,青年科技之星99人;支持科......
11月2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連續8年居全國之首;江蘇超過北京居第2位,北京居第3位,浙江和上海依然......
依據《上海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要求,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本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申請進行了審查,擬同意以下申請項目進入特別審查程序,現予以公示。產品名稱:便攜式手部智......
10月26日,北京一家企業研發的多通道中醫脈診儀、均勻面光源中醫舌診儀獲批上市,是我市成功轉化落地的第二、三個中醫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有8個第二類醫療器械獲批,創新產品獲批總數已達3......
10月26日,北京市首屆量子信息技術創新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辦,中關村(海淀)量子科技未來產業園、中關村量子科技孵化器正式揭牌。記者了解到,該產業園和孵化器均為全市首次設立。據悉,......
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對2024年度8月份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進行公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關單位: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63號......
元宇宙是泛在互聯網時代先進信息技術集成創新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它的發展對于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目前,元宇宙領域的研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近期,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科技領域的并購重組,成為市場熱點。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科技行業并購重組正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本文全面梳理A股市場科技領域的并購案例以及發展趨勢,對科技企業......
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集聚了全國企業近五成的研發經費投入,產出了七成左右的發明專利。這是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的《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監測報告》中了解到的信息。國家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