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張莉 李彤 杜燕飛)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聯合國環境署亞太地區的辦公室主任樸英雨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我首先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祝賀,同時也要感謝主辦方,感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感謝你們來舉辦這樣一個盛大的會議。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綠色經濟與國家能力的建設。
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個人的背景。同時,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所做的研究工作。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全球都在著眼于不斷的發展綠色經濟,不光是在國家層面,也包括在各個企業層面,甚至到個人層面,其實都離不開能力建設的問題。“可持續發展”這個詞,大家已經聽了很多年了,說到綠色經濟也是新出來的一個詞,這個詞,大家覺得更容易接受,更加受歡迎,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我覺得“綠色經濟”指的是通過發展綠色經濟來達到可持續發展,所以它是一個途徑,最終的目標是要達到可持續的、和諧的、平衡性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包括有更多工作機會的創造,有更完美、和諧的社會結構。
為什么我們要提倡綠色經濟呢?因為我們提到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提出這個觀念:第一、人口的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不斷發展。我們知道,人口的貧困率是以一美元為標準的貧困率達到了14億,中國有3億。如果以2.5美元為標準,達到了6000萬以上新增的貧困人口。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貧困人群,需要我們推動經濟的發展來維持他們的生活,同時推動大家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但是如果以非持續性的模式進行發展,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的狀況會越來越惡化,沒有石油,沒有天然氣,消耗這些東西會引發氣候變化,還有鐵、銅等礦物質,都是稀缺性的資源,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既要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又有這些限制,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要推動經濟的多樣化發展。
今天早上,我們也提到了氣候變化的一些議題,水安全、水污染以及固體廢物等等,所以經濟增長對于那些窮人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如果我們還是遵循舊的經濟增長路徑,我們的自然資源會面臨枯竭的危險,我們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時候,不僅需要理論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工具,不僅有政客推進,也需要商客的參與,也希望消費者的參與。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呢?首先,我們需要在社會中進一步向低碳經濟轉型,也需要建立起循環經濟體系,中國政府目前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中國政府也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我們需要對廢物進行再次處理和重新利用,而且我們也需要對這些廢物重新審視,我們不僅將這些廢物直接燃燒,也需要提煉出有用的資源,對這些廢物再一次使用。換句話說,我們需要采取一種從搖籃到搖籃的方式,而不是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經濟發展模式。另外,我們已經建立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發展模式,這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而言是如此,對于一些發達國家也是如此,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比我們采取一些預防性措施的成本更高,但是對于那些發展中國家,以及對于其它的發達國家而言,他們遵循的什么樣的路徑呢?過去我們沒有相應的知識、技能、專長,但是今天我們有了知識、技能、專長,如何進一步將國家建設成為一個更具有環境友好效應型的社會呢,如何能夠建立一個更加綠色的社會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除此之外,對于可持續發展而言,還面臨著其它重要的問題,比如糧食、能源和水,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這些資源將決定我們的未來。綠色經濟和國家能力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綠色經濟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綠色經濟主要指的是將現有的社會體系進行變革,將現有的生產體系進行變革,我們要抓住那些新的清潔能源的機遇,所以我們看到,綠色經濟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機遇,尤其在能源方面,有各種各樣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我們可以創建環保型能源的技術和市場,還可以建造環保型的房屋,以及交通系統等等。比如,我們目前在韓國也開始在室外環境中實施環境保護方面的標準,而且也有相應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致力于減少室內的環境程度,通過新材料的利用能夠對新材料的開發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
在自然資源方面,我們需要減少資源的利用量,我們需要循環使用自然資源,尤其是那些枯竭的自然資源,但是可再生能源自身也是可以枯竭的,因為我們所使用的量太大了,使用的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大自然能夠自然產生的能源量。節約成本,提升利潤,它所帶來的市場機遇,GE在綠色經濟方面做的很好,GE也推出了一種生態經濟和生態想象的理念,它將生態和想象放在了一起,將其組成了一個新詞,根據新的理念,GE也進一步推出了可持續和綠色經濟的投資活動,他們的其中一個發明就是通過塑料來制造飛機的引擎,完全無法想象,GE非常關注提升能源效率的問題,所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將引擎做的更輕,同時又能夠加強飛機的安全性,他們就開發了塑料引擎,這種引擎的重量要輕得多。
正是由于這種生態想象力,正是處于綠色經濟的角度考慮,目前,他已經開發出了一個200億美元的市場,到2008年實現了9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現在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和保險公司,他們要求評估客戶的環境因素,他們需要評估客戶的可持續發展因素,當他們決定保單的保險費用的時候,他們會綜合地評估自己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企業也可以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另外,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存在非常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的風險,包括自然災害,我們已經經歷了很多的自然災害,我們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開發各種自然資源以供人類使用。我們在聯合國環境開發署也推出了一個綠色經濟的倡議,進一步促進國際社會和不同國家加強綠色經濟方面的投資,包括自然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主要內容是將綠色投資放在財務刺激政策的重要地位,我們要創建更有利的國際環境,包括在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以及協議方面,還有財務、財政、定價政策、教育和培訓方面。
聯合國環境開發署的綠色經濟倡議的活動,主要包括綠色就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經濟性以及綠色報告,為什么我們要舉行這些活動呢?因為我們的生態系統在這些年中一直在退化,今天我們將這些生態系統賦予更大的市場價值,從而更有效的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經濟性。另外,我們也會定期發布我們的綠色經濟報告,在報告中我們會提供更多的關于增長方面的介紹,我們會幫助不同國家,抓住綠色經濟投資領域的機會,幫他們解決綠色經濟投資方面的障礙,我們將來在紐約會發布第一份報告。
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改變我們的想法,改變我們的范式,我們應該有更具備創造性的思想,應該有更大的創新性,應該更進一步的促進技術開發,今天有很多來自于學術界和國際組織的技術方面的專家,在過去我們已經開發了很多技術,過去談到技術的時候,往往指的是如何來進一步利用技術,更多利用人力資源,要使用技術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的勞動生產率,今天提到技術,我們要更多的考慮環保型以及能源高效型技術的開發。我想,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這里再一次贊揚中國政府,中國政府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以及在促進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過程中,發揮的主導性的作用。因為我們不能夠僅僅依賴市場本身,市場除了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公司之外,或者說如果沒有需求的話,市場就會失效,因此我們在促進綠色經濟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可以提出需求,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標準來創造需求,政府可以向消費者和市場發出信號,告訴他們這是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向,之后那些私營部門,以及消費者就能夠收到政府發出的信號,由此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政府一方面可以創造需求,一方面也可以創造供應。在這方面,政府給我們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我們希望中國政府在今后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成功,也希望其他政府能夠進一步跟進中國政府的行動。謝謝!
為進一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0月27日,自然資源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代表處在2023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聯合發布《數字“化學地球”促進全球綠色發展倡議》(以......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榜單共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關注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以及“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聚焦本年度的學術成就)。江門雙碳實驗室......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2022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這份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廣泛評估的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水文循環正在失去平衡。報告指出,2022年期間,全球......
中國可持續棉花即將迎來一場盛大的豐收。10月8日的新疆天山南麓,聯排成片的高標準棉田在無人機噴灑過脫葉劑后,朵朵潔白的棉花俏立枝頭,等待大型采棉機采擷歸倉。在新疆機械化植棉日益為大家所熟知的今天,可持......
近日,為期兩天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在位于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通過了一份長達12頁的宣言,旨在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宣言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明確支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的每年......
9月20日從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獲悉,我國在全球發展倡議合作成果展示高級別會議上發布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顯示,參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截至2022年,我國過半環......
9月19日,《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2023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期間由中方發布。這是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
人們擔心,9月11日開始的毀滅性洪水已導致利比亞2萬人死亡。官方公布的超過5000人的死亡人數可能會增加,至少還有1萬人失蹤。兩座水壩倒塌,向東北部港口城市德爾納市約注了3000萬立方米的水,其他城鎮......
聯合國指派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SDG)進展的一個獨立科學家小組在《自然》發表觀點文章稱,世界尚未走上能在共識的2030年實現SDG任何目標的正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克萊頓校區的ShirinMalekp......
9月4日,第七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京開幕。作為科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球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大會以“數字技術助力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芬蘭、德國、英國、巴基斯坦等20余個國家約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