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5-20 00:00 原文鏈接: 金鑒明院士:人類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又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針對公眾關心的生物多樣性話題,記者專訪了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金鑒明院士。

      記者:請您談談什么是生物多樣性,人類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金鑒明:通俗地說,生物多樣性是指數以百萬計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它們與生存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

      對于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就直接使用價值而言,生物為人類提供食物、纖維、建筑和家具材料、藥物及其他工業原料。人類的衣、食、住、行沒有一項能夠脫離生物多樣性。人類歷史上大約有3000種植物被用作食物,估計有75000種植物可作食用。許多野生動植物還是珍貴的藥材,為治療疑難病癥提供了可能,全球70%的藥物直接或間接來自植物。生物多樣性還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動植物新品種成為可能。

      就間接使用價值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一旦減少,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就要受到影響。至于潛在價值,雖然大量生物的潛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據估計,全球生物多樣性每年產生的價值在3萬億美元左右,而整體的生態系統每年的經濟效益則高達33萬億美元,幾乎與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更為重要的是,生物多樣性提供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

      記者: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有哪些?

      金鑒明:歸納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物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人類對土地的開墾和擴張,使未受干擾的生態系統面積急劇縮小,環境污染以及氣候變化也能造成物種消失。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0%,而且還在擴大。三是過度利用與消費,大量的野生生物資源遭到過度開發、利用,造成生物多樣性嚴重減退。四是生物入侵,外來入侵物種造成很多當地物種生活環境的惡化,改變了生態系統的構成,導致一些物種在當地喪失甚至滅絕。五是規模化農業生產的影響,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會間接造成幾千年來農民培育、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種和家畜品種的喪失,遺傳多樣性受到影響。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

      金鑒明:我國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有高等植物3萬種,占世界的10%,居第三位;屬于我國特有的高等植物共17300種。我國有脊椎動物6347種,占世界的14%,其中鳥類1244種,魚類3862種;屬于我國特有的脊椎動物667種,均居世界前列。

      我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濕地類型中除苔原濕地外,其余類型均有分布。

      我國是世界農作物起源的八大中心之一、世界四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并具有世界“花園之母”的美稱。我國栽培農作物有600多種,包括糧食作物20種,蔬菜及調料作物45種,果樹53種,纖維作物11種,藥用植物(典型種)42種,重要觀賞植物19種,其他經濟作物47種。

      記者:對于公眾來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金鑒明: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可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降低能源消耗,可以減少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壓力。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可以減輕環境的壓力;不食用、不購買、不采集野生、珍稀瀕危動植物及其制品,包括服裝、家具、化妝品、裝飾品等,降低生物資源的消費。不引進沒有經過風險評估的外來物種,防止生物入侵。遇到非法捕獵、食用珍稀野生瀕危動植物的事件,要勇于舉報。進行垃圾分類,減輕環境污染。在旅游、野外活動時注意保護森林,保護草地,保護河流,從而保護生態系統。 

    相關文章

    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舉行

    5月22日,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行。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BepartofthePlan)”。《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

    18所高校青年聯合發布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南開倡議”

    5月11日至12日,南開大學第九屆“全球公能”國際勝任力青年人才訓練營首屆全球治理青年論壇在津舉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18所高校的87名學生代表聯合發布了《......

    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中國城市推選工作正式啟動

    近日,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中國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地方政府咨詢委員會指導下,為舉辦好聯合國......

    400余名專家學者共議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

    4月12日至13日,2024年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發展論壇暨第十屆全國土地資源管理博士生論壇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來自全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的4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中國土地科學》編輯部研究員王......

    中國綠發會倡議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

    “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只有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3月2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理事長......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參加首屆中意生物多樣性大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參加首屆中意生物多樣性大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研究揭示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

     21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在緩解干旱影響中的作用機理,發現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

    預制菜產業園運營的3大關鍵:產業投資、資源導入、渠道運營

    傳統的產業園區聚焦產和供,而預制菜產業園更加注重產和銷,以消費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場力量推動產、供、銷,打通產業鏈,實現由第三產業逆向推動一二產業升級,實現三產融合。預制菜產業園在運營過程中三大關鍵是產......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來植物的多維入侵機制

    2月13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員郭文永團隊,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闡明了多因子間復雜的交互關系及其對外來植物入侵的復合驅動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