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大學5月17日發表公報說,火山噴發導致大量富含水溶性鐵鹽的火山灰進入海洋,有可能令藻類大量繁殖,從而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強。
由該校地球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稱,以2008年美國阿拉斯加卡薩托奇火山噴發為例,當時這座火山在不到24小時內噴出了6億噸火山灰。不久,阿拉斯加灣就出現海藻爆炸性增殖現象。
模型研究顯示,當時超過90%的火山灰在數日后落入海洋,火山灰富含的水溶性鐵鹽像“肥料”一樣,促使海藻大量繁殖。另有數據顯示,此后阿拉斯加灣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量有所減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高敏銳和唐凱斌課題組合作,研制了一種具有“儲液池”結構的片狀鉍基催化劑,在酸性環境中營造了局域強堿微環境,抑制了析氫副反應,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轉化。12月12日,相關研究......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李英宣課題組開發出高效光-熱協同催化劑,實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和轉化,研究成果以《在鉑負載鎳基金屬有機框架上運用雙活性位點協同作用實現熱輔助紅外光催化轉化大氣中的二......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一種藻殼(PAC)正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上迅速擴張,并殺死珊瑚,甚至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相關研究11月6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期刊。過去幾十年,藻類通過阻擋陽光、物理磨損,以及......
1、引言生物藥物、食品等工業發酵過程中,尾氣氧及尾氣二氧化碳的測定對了解發酵過程的宏觀生理代謝特性非常重要。通過對尾氣氧和二氧化碳的測定,可在線計算出細胞重要生理代謝特征參數氧消耗速率(OUR)二氧化......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不迅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全球氣溫上升1.5℃的可能性有50%。這項30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是對全球碳預算的最新、最全面的分......
海藻和水生植物可能是至少到中世紀時期的古代歐洲人的重要食物來源。這些發現基于對古人類牙結石的化學分析,增進了對從新石器時代到早期中世紀歐洲飲食的理解。人們今天仍然在食用海藻,這種食物在亞洲尤為盛行,但......
德國科學家研究表明,使用激光融化月壤造出更堅硬的層狀物質,有可能在月球上創造鋪面道路和著陸坪。盡管這些實驗是在地球上使用月塵替代物進行的,但這些發現展示了技術的可行性,表明其可在月球上復現。相關研究1......
日前,我國迎來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年來,我......
美國兩個科研團隊分別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木衛二(歐羅巴)上檢測到的二氧化碳來自其冰冷外殼下的海洋,這讓人們對其海洋中可能潛伏著生命更添期待。科學家......
2019年,高能耗的鋼鐵工業貢獻了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25%,其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盡管在國家和全球兩級討論了脫碳潛力,但特定于工廠的緩解潛力和技術驅動的途徑仍不清楚,這累積起來決定了全球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