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成功克隆了一個可幫助水稻增產的關鍵基因,該基因能使水稻向稈壯穗大的理想株型發展,在高產育種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員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取得了這一突破性進展。李家洋院士介紹說,研究小組在中國農業部、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數年的協作與攻關,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關鍵多效基因IPA1。
理想株型是當前國內外超級稻研究中的一個核心領域,即通過改變水稻在分蘗、莖稈、穗粒等方面的結構特點,提高水稻產量。研究小組發現,基因IPA1發生突變后,會使水稻分蘗數減少,穗粒數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種子的重量)增加,同時莖稈變得粗壯,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實驗顯示,將突變后的基因導入常規水稻品種,可以使其產量增加10%以上。
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在新聞通報中評價說,到2050年全球糧食產量需要翻倍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要,對包括本次成果在內的水稻增產基因的確認和利用將成為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途徑。
據華中農業大學南湖新聞網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高等教育戰線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華中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的水稻遺傳育種專家張端品同志于2023年6月5日14時08分在武漢因病逝世,享年80歲。張端品......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葛良法和農學院教授年海合作,在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驗證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自然群體和雙親群體精細定位克隆到高油高產基因MOTHER-OF-FT-AND-TF......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21號染色體上的干擾素受體(IFNR)基因簇的三個拷貝可能和唐氏綜合征的一些性狀有關。今后仍需開......
幾年前,蘇格蘭婦女喬-卡梅倫被發現是一個醫學奇跡,她幾乎感覺不到疼痛、恐懼或焦慮,而且傷口愈合更快,這要歸功于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以弄清這一點是如何運作的,希望能......
人們普遍發現,與男性相比,抑郁癥在女性中更為普遍,女性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麥吉爾大學最近一項基于性別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存在差異,以及它們與抑郁癥的關系。這項涉及27萬多名參與......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遺傳資源研究團隊利用廣東秈稻核心種質開展基因組多樣性和基因發掘工作,在鑒定廣東秈稻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育種選擇基因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Rice。該研究分析......
2023年5月19日,由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簡稱“檢測中心”)和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島津”)聯合舉辦的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島津合作實驗室掛牌儀式暨代謝組......
兩年前的今天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年輕時袁隆平決意報考大學的農學專業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最終說服了父母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進入5月,水稻陸續進入忙碌季,一片片綠油油的育秧田中葉片搖曳。水稻是否越綠越好呢?現實生產中,某些不適宜的田間管理,導致水稻葉片“貪青”,延遲灌漿結實,嚴重限制高產潛力的發揮,被稱為“滯綠”。如何科學......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自2005年以來,全世界發生中風的幾率增加了50%,而另一份由世界卒中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每年有多達1200萬"新"中風患者。總而言之,這些數據表明,全球大約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