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5-28 00:00 原文鏈接: 金鑒明:我國生物多樣性破壞速度遠超預期

      “全球未能實現至2010年使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大幅度減緩的目標,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速度遠超預期!”5月26日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高新科學技術國際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鑒明表示,當今世界正在遭遇一場全球性的物種滅絕危機,生態環境及生物系統正遭受極大威脅。

      據介紹,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包括動植物、微生物物種、生態系統和遺傳資源的多樣性。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不僅提供了人類所需的食物、醫藥、木材、自然纖維等物質產品,還提供了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污染物凈化、災害預防等生態服務功能。然而,人類長期以來對生物資源及土地過度利用,導致動植物棲息地喪失、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巨大威脅,成為全球性生態危機之一。

      金鑒明披露,據全球科學家不完全統計,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至少5000億個物種中,99%以上已經消亡。“最新的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物種名錄顯示,根據目前的評估結果:70%的植物,35%的無脊椎動物,37%的淡水魚類,30%已知兩棲動物,28%的爬行動物,22%的已知哺乳動物,12%的已知鳥類正在遭受滅絕的威脅。”

      “截至目前,全世界并未實現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目標。”金鑒明院士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本月公布的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顯示,生物多樣性整體目標所涉及的21項輔助目標,沒有一項在全球得到實現,而《生物多樣性公約》所制定的15項大目標中,已有10項顯示出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趨勢;全球44%的陸地生態區域和82%的海洋生態區域,沒有達到預期的保護目標,其中包括大多數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報告指出,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大主要壓力是,生態環境變化、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和氣候變化;而全球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條件下的1000倍!”

      金鑒明院士對記者說,近幾年來,我國物種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部分生物物種資源喪失現狀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物種資源喪失總體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物種喪失依然嚴重。其中,資源利用過度、氣候變化、環境破壞、工程項目建設等,仍然在嚴重影響著物種生存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國物種資源流失現象也并未好轉。

      “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今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我國已成立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國國家委員會,各部委將加速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另據了解,環境保護部將于近期發布最新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明確2010年至203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戰略目標,并確定30多個優先保護區域。

    相關文章

    南岳老鴉瓣進入結果期

    南岳老鴉瓣是2022年3月確定的新物種,也是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有物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近日,南岳衡山的南岳老鴉瓣進入了結果期。4月15日在南岳衡山拍攝的南岳老鴉瓣果實。周翔宇攝南岳老鴉瓣果......

    中國綠發會倡議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

    “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只有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3月2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理事長......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參加首屆中意生物多樣性大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參加首屆中意生物多樣性大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毛柄金腰時隔65年再度現身南岳衡山

    近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南岳樹木園的工作人員在開展“南岳衡山模式植物的收集與栽培”項目野外調查時,通過形態性狀研究分析,再次發現了在南岳衡山匿跡了65年的毛柄金腰。毛柄金腰時隔65年再度現身南岳衡......

    研究揭示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

     21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在緩解干旱影響中的作用機理,發現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來植物的多維入侵機制

    2月13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員郭文永團隊,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闡明了多因子間復雜的交互關系及其對外來植物入侵的復合驅動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

    生態環境部:優化科研儀器配置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綠色發展、減污、降碳、脫貧等協同推進,在就地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執法......

    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經國務院批準,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發布《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

    研究揭示不同類型熱帶海洋島嶼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

    在遼闊的中國海域上,分布著數千個大大小小的海洋島嶼。這些島嶼為海洋植物、動物、微生物提供了不同于大陸的獨特的棲息地,是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的寶庫。由于海島考察費用高、難度大,限制了科學家對我國多數海洋島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