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國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日前完成。對21個大城市的活動斷層作出探測和評價,排除了其中80條原先認為的活動斷層。
規模普查 21城市進行地震“體檢”
2004年6月,我國開始正式實施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地震活動斷層探測技術系統――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徐錫偉是該項目的首席專家。
項目選擇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陽等內地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探測研究,該項目于2008年4月順利完成。
據徐錫偉透露,除了上述21個城市外,杭州也已經完成該項工作。此外,重慶作為最后一個未進行活動斷層探測的直轄市,目前也正在開展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河北省自費在11個地市也開展了同樣的探測工作。
地震探測 排除80條活動斷層
徐錫偉介紹,通過多年的科學探測和研究,目前已基本查明了21個城市及其鄰區的主要斷層的分布、最新活動性和發震危險性,特別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廣州、沈陽、銀川、青島等城市的其中80條斷層的活動性。
據徐錫偉介紹,在探測中,一旦確定活動斷層的空間位置后,就要進一步分析其危險性。比如要分析該斷層以前是否有過大地震發生以及在之前1萬年里,有過幾次大地震。“比如某一活動斷層上,鑒別出3000年的時間里發生過2次大地震:一次在距今3000年左右,另一次在距今500年前后。那么,大地震的重復間隔時間大概為2500年。”徐錫偉介紹了發生地震可能性的推算方法。按照這樣的推算方法,可以分析斷層活動的可能性,從而為排除沒有危險的斷層提供理論依據。
探測效果 有效減輕城市設防負擔
徐錫偉介紹,中國地震局于2000年正式提出了《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試圖通過對部分大中城市進行活動斷層鑒定和發震危險性評價,為國土資源的規劃、利用和建設提供科學依據,有效地減輕可能遭遇的地震災害。他表示,對選取的大城市實施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工程,特別是確定活動斷層的準確位置,會為城市重要建筑設施、生命線工程合理地“避讓”活動斷層經過的地帶提供重要依據。
對于必須通過活動斷層帶的建筑設施,可采取針對性的防災措施,以期降低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姚華建團隊通過對青藏高原東南緣安寧河斷裂帶區域的地震波速的時間變化進行監測,發現潮汐力對斷層破碎帶的地震波速變化具有顯著影響。相關成果正式發表在2025年第4期《國家科學評論......
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了一場6.8級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了全國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迅......
2023年9月16日,格陵蘭島Dickson峽灣一處高約1200米的山體坍塌,世界各地的地震學家記錄到了奇怪的地震信號。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對信號的產生進行分析后指出,這次坍塌引發了巨大的海......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些金礦如何形成。該論文介紹,石英是......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