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30 08:06 原文鏈接: 江西撫河決堤損失10億天災之外亦有人為因素

      6月27日18時15分,隨著最后一車土石投入河道,決口6天的撫河唱凱堤終于合龍,提前三天完成封堵任務。

      據了解,對修復的大堤進行加固、加高和防滲處理,預計還要用到5000方石料和2萬方黏土,在三天內完成。

      “27日我在唱凱堤值班,早晨起來發現,前幾天還是桀驁不馴的撫河已變得溫情脈脈。”負責組織施工的武警水電二總隊副政委熊壯中說。

      中小河流的特點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21日傍晚“轟”地一聲悶響,肆虐的洪水撕開了撫河唱凱堤一道數十米的大口子,撲向下游村莊和農田。

      決堤之下,是5個鄉鎮的13萬畝田地和14.5萬人口。在短短數小時內,淹水達1米至3米不等,40余村莊先后成為一個個“孤島”。

      解放軍指戰員、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市縣鄉村各級干部等共1.5萬多人,以最快的速度、各種有效的方式,在23日19點前基本將堤內受困群眾安全轉移。

      據記者了解,至少花了4000萬元,在武警水電二總隊的奮力搶修下,寬約340米的決口提前完成封堵。29日清晨,記者再次前往唱凱堤,正如熊壯中副政委所述,這條被稱為江西第二大河的撫河,已不再面露猙獰,但損失已不可估量。

      26日的新聞通報會上,撫州市副市長黃賽榮說,根據預估,此次垮堤共造成約10億元的損失,等洪水清退之后,官方才能展開詳細統計。

      黃賽榮表示,目前還沒有認定垮堤屬于人為事故。但記者深入采訪發現,這次唱凱堤潰決,除了遭遇“50年一遇大洪水”,圩堤投入不足、老化失修,圩堤險情排查、預警不夠及時也是重要原因。

      天災之外,人為造成的損失亦不可免責。

      防洪標準過低?

      6月25日,撫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官方承認撫河唱凱堤防洪標準較低。

      “由于唱凱堤總長81.8公里,而投入資金有限,該堤大部分沒有達到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設計標準。”撫州市水電勘測設計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季曉聲稱。

      為什么是唱凱堤決口?撫州市提供的通報材料稱,主要原因在于地質土壤結構的特殊性,唱凱堤的土質含沙量較高。

      “洪水超歷史紀錄、堤身堤基土質差、堤壩決口處為迎流頂沖位置,是垮堤的三大原因。” 黃賽榮在上述發布會上說。

      撫河號稱江西第二大河流,源于武夷山脈,流入鄱陽湖,全長312公里,流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撫河流域自古有贛撫糧倉的美譽,是江西省的主要產糧區之一。

      唱凱堤是撫河流域唯一的10萬畝以上圩堤,屬于江西省18段10萬畝以上圩堤(即可保護10萬畝以上土地的圩堤)之一,也是江西省最大的九條河堤之一。全長81.8公里,堤壩寬10米。

      大堤為何這般脆弱?決口處位于唱凱堤靈山何家段,堤高5.5米,頂寬10米,堤身填土為粉細砂,堤基為砂及卵礫石層,結構單一,透水性大。

      記者多次前往決堤口現場,從決口兩端不難發現,唱凱堤原是沙土堤壩,而整個唱凱80多公里大堤,大抵都是如此。搶封堵口時,十多輛重型車輛正在作業,由于經不起重型車輛碾壓,指揮部只能先修補強固堤壩路面。

      根據《唱凱鎮志》記載,唱凱堤修于中華民國25年即1936年,全部就地取土,為土堤。該堤興建時顯然疏于設計,堤身立于河灘砂石之上,是砂基。此外,堤身高度與斷面比不夠,隱患險情多。汛期滲漏嚴重,外坡堤岸陡峭,抗洪能力差。

      或因為此,1949年之后,盡管該堤屢次加固,仍多次潰決成災。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決口39處8399米,1952年、1973年、1982年三次決口,其中以1982年最為嚴重。1982年6月18日,撫河發生特大洪水,華溪鄉王家堤段決口237米。

      1998年,撫河再次發生特大洪水,唱凱堤周博巷漫堤缺口,幸及時堵口搶險,才未發生潰堤災難。洪水過后,撫州市對該堤進行了大規模整治,設計的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

      “1998年至2004年,唱凱堤累計實施了四期除險加固工程,完成險段加固51處,堤腳加固14.34公里,護坡5.38公里,加高加固堤身55公里,維修涵閘96座。”臨川區撫河河道管理局原局長楊龍水告訴本報記者。

      據楊龍水介紹,在他任職期間,負責實施了第五、第六期唱凱堤除險加固工程,但沒有對這次決堤的靈山何家段進行除險加固。最近的一次維修應該在2001年左右,由于資金缺乏,當時比這段更危險的堤圩很多,他們只能選擇性地加固。

      “這些年來,中央累計下撥了3400多萬元治理資金,但是分批下撥,只能用于其應急工程。即先將整個大堤上各種險情打分,險情重的進入應急工程。”楊龍水說。

      一些政府官員私下透露,農業市縣的財政本就比較落后,只是吃飯財政,根本拿不出錢來搞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就是能從財政擠出部分資金,也只能用于應急工程。

      顯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維修模式,無法根治唱凱堤之險。

      決堤之后,本報記者28日在撫河河道管理局找到了這位基層河道管理者,他翻出唱凱堤除險加固工程的相關材料,試圖說清楚每一筆治理資金的來龍去脈。雖然離開局長職位已有數月,但他明白,事后追責的話,是脫不了干系的。

      加固資金短缺?

      在撫州市數次新聞發布會上,唱凱堤乃至整個撫河堤圩的建設資金情況,都成為參會記者追問的話題。

      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黃賽榮回應說,撫州財政有限,上級調撥的資金也不多,撫州盡管近年來多次修固唱凱堤,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撫州市有撫河、信江、贛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470余條。撫河為全省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長350公里,流經境內長276公里。

      《撫州市水利“十一五”專項規劃》顯示,該市防洪設施大多土法上馬,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養護。臨川區唱凱堤、中洲堤、河東堤等,金溪縣滸灣堤,崇仁縣沙堤、孫坊堤,南城縣八堡堤除險加固設計標準均為20年一遇,受配套資金影響,這些堤段的抗洪能力并未達到設計標準。

      顯然,僅靠當地之力,難于應付上述堤圩在內的諸多巨額水利投資。今年1-5月,撫州市的一般預算支出中,農林水事務支出47047萬元,下降2.3%。負責唱凱堤維護管理的撫州臨川區同期農林水事務支出雖然增長21.6%,但總金額僅9112萬元。而像金溪縣、崇仁等農業大縣,財政支出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楊龍水告訴記者,1998年至2009年期間,中央累計劃撥了3400萬元治理資金。前四期(1998~2002年),臨川區舉全區的“兩工”(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之力,折合為地方配套資金,對河堤加寬、加固。

      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財力困難的情況下,廣大農民投工投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80年共完成土石方數千億方,年完成土石方達170億立方米,大致相當修筑了上千個萬里長城。

      但是,2004 年國家為減輕農民負擔,取消了農民參加興修水利的“兩工”制度。近幾年來,農民每年投工投勞修水利數量銳減,據近幾年統計,農民投工只相當于以往的1/ 4左右。而地方政府受財力限制,配套資金無法落實,變相減少了農田水利的投入。

      楊龍水提供給本報的唱凱堤第五期除險加固工程的批復材料顯示,第五期唱凱堤除險加固工程下達的資金為: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100萬元,部屬水利基建投資300萬元,地方自籌100萬元,總計500萬元。

      “地方自籌資金無法落實。”楊龍水說,第六期更不容樂觀,總投資900萬元,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450萬元很快到位,但地方配套的450萬元也沒有下文。他拒絕對資金不到位的影響置評,“我只能說,如果錢多,就能多做事”。

      在28日的采訪中,楊龍水多次強調,第五、第六期的地方配套資金沒有落實。對比前后兩份審計報告不難發現,總投資900萬元的唱凱堤第六期除險加固工程,最終審計后投資額為830.08萬元,但真正實際投入到工程建筑的實物資金只有354.88萬元。

      所謂地方配套投資項目,審計報告認為,包括圩堤加高加固土方工程,主要是群眾以資代勞,采用機械化作業,實際完成土方量384420立方米,折合自籌資金450.65萬元。

      “有的地方配套資金嚴重不到位,甚至采取虛假手段應付上級檢查,配套資金到位率低帶來一系列問題。”在今年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作總結講話時嚴厲批評這種現象。

      通常情況下,一般堤壩實行國家補助、地方配套和群眾自籌三個來源,類似于撫河這種級別的河流,一般由國家補助、地方配套和群眾自籌提供資金。

      “河流治理資金的來源比例,在西部是國家出70%,地方出30%,但像江西這樣在中部的省份,國家和地方就是五五開。如果地方政府沒錢搞,就會導致堤壩加固不到位,像唱凱就是加固過,但沒到位。”南京水利科學院教授、“南方中小河流治理新模式研究”課題小組成員段祥寶對本報記者表示。

      小河流、大洪水

      地方政府財政無法投入,只能伸手向中央要錢。由于缺少建設資金,基層水利部門只能積極“跑部進廳”,爭項目爭資金。撫州市水利局還因為爭取中央、省水利廳補助資金達3.6億元,被當地政府評為“爭項目、爭資金先進單位”。

      “2009年,我們建議將唱凱堤列入環鄱陽湖規劃,爭取建設資金2.222億元,加上地方自籌資金,總投資大概3億~4億元,報告已遞交給省發改委和水利廳,但還沒有批下來。如果資金到位的話,可以實現‘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楊龍水對記者表示。

      《撫州市水利局2009年工作總結和2010年工作思路》中明確提出,“督促臨川區唱凱堤除險加固,完成總體初步設計,爭取續建資金。”但唱凱堤沒有等來那天,肆虐的洪水便撕開了一道數百米大口子,撲向下游村莊和農田。

      唱凱堤潰決只是中國南方洪災的一個縮影。6月12日以后,暴雨洪水累計造成江西省17座千畝以上圩堤潰決,毀壞水利工程3.39萬座。此外,全省還有64條圩堤出險,主要集中在撫州、鷹潭、吉安三市。

      數據顯示,約有2200條流域面積在200~3000平方公里、保護人口和耕地面積較多,但又洪澇災害發生頻繁的中小河流(段),分布在我國1700多個縣。

      由于許多中小河流,特別是河流沿岸的縣城、重要集鎮和糧食生產基地的防洪設施少、標準低,甚至很多處于不設防狀態,遇到洪水就可能造成較大洪澇災害。

      在2010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部長陳雷透露說,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澇災害損失占全國70%以上,近10年洪災造成的死亡人數有2/3以上發生在中小河流。

      水利部因此將“著力抓好中小河流重點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四項重點工作之一。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萎縮,旱澇保收面積減少,對糧食生產能力帶來直接影響。可以說,水旱災害一發,農村一些地方多年發展的成果就付諸東流,農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就化為泡影。

      在當前“一免三補”政策開始發揮效應,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提高的情況下,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

      “要以洪澇災害發生頻繁和災害損失嚴重,沿岸需要保護的城鎮、鄉村、人口、耕地較多的河流河段為治理重點,逐步提高中小城鎮和農村的防洪能力。”陳雷表示。

      而頻繁發生的洪澇災害也折射出國家投入不足。水利部原副部長張春園撰文表示,新中國成立至1980年,國家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平均每年對水利的投資占全國基本建設的投資比例為6.7%,1980~2007年下降到2.84%。

      2009年6月30日《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通過審查,從2008年開始,中央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現有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目標。但水利部對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展情況的公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28日,規劃內大中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卻有125座小型項目未開工。

      以江西為例,42條河流均列入了《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今年中央財政下達的專項用于治理中小河流資金7000萬元,加上省財政的配套也只有1.5億元,可謂杯水車薪,大部分資金還是依靠地方籌集。

      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堵口指揮部工程技術組成員張滬玉表示,唱凱堤決口處的高度將由目前的33.5米增高到36.16米,至少能防御撫河今年7月至10月的汛情。指揮部也在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制定大堤修復方案。

      事后追問中,張滬玉不愿透露新修復方案的資金投入情況,“國務院總理都現場關注了,中央下撥資金的比例可能會更高一點。”

    相關文章

    山東就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實施征求意見

    關于征求《山東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意見的公告為規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教〔2023〕276號),山東省科學技......

    今年中央財政已向地方下撥救災資金115億元

    今年以來,我國極端天氣頻發,多地遭遇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部分省份受災情況嚴重。為支持地方做好減災救災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今年中央財政已向地方下撥救災資金115億元。在31日于國新辦舉行......

    財政部下達250億+億資金助力生態環保,大氣、水、污水等各省市如何分配?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4年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農村環境整治等,預算分別為109億、87億、41.065億、20億。2024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

    五億元資金助力黑龍江省關鍵領域關鍵技術攻關

    近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續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合作協議(第二期)。根據協議,2025年至2029年,雙方將共同投入五億元經費助力黑龍江省關鍵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支......

    《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日前,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原文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加強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我們修訂了《重點生態保護修復......

    科研資金從哪里來?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關于印發《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教〔2021〕20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科技局:為規范和加強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

    2023年終盤點:1400億!半導體是重點搶籌對象

    兩融余額作為二級市場杠桿資金的代表,是市場情緒的風向標之一,也是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滬深京三市的融資融券余額達1.66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超......

    最高500萬|河南啟動申報2022年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獎勵資金

    為鼓勵河南省各類創新主體積極爭取國家資源,牽頭承擔更多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河南省公布“組織申報2022年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獎勵資金”的通知。通知要求,申請單位須為河南省內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獨立或牽頭承擔......

    31.85億元共11項!2022年上海市科技計劃資金分配結果公布

    近日,2022年上海市科技計劃資金分配結果公布,總金額318,549.1萬元,其科技計劃共11項,包括基礎研究與前瞻性重大技術研究、功能型平臺建設與發展、研發基地運行經費、關鍵技術領域科技攻關、科技人......

    器官移植第一股來了,擬募集資金10.23億元

    11月24日,上交所受理上海健耕醫藥的科創板IPO申請,擬募集資金10.23億元。健耕醫藥作為器官移植領域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產品及服務廠商,若IPO成功無疑坐實了“器官移植第一股”的名頭;與此同時,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