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能源軟科學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能源軟科學是以能源系統為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學科。它以能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為研究目標,是為合理規劃、開發、利用能源以及解決與能源開發、利用相關的經濟、環境、管理、社會問題而采用的理論與方法體系的總稱。
在能源與經濟、社會、環境、技術的交互影響中,探尋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的最優發展路徑,不僅需要加強能源軟科學研究,而且需要加強能源軟科學領域的綜合研究。一方面,隨著能源軟科學領域重大問題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涉及的因素越來越復雜,需要加強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既充分汲取軟科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又善于借助硬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新技術、新工具來開展綜合性、復雜性問題研究;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需要綜合研究各種新能源發展所需的政策環境等。同時,為提高能源軟科學領域重大問題研究的科學性,還需要綜合發揮不同研究機構的優勢,有序進行協同研究。
現實背景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關鍵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努力實現安全、可靠、綠色和經濟的能源供應,是關乎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為此,需要加強能源軟科學領域的綜合研究,為完善我國能源科學發展戰略提供學術支撐。
綜合考慮“能源―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問題,有助于科學制定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國一次化石能源以煤炭為主,這種資源稟賦特征導致我國能源消費帶來的環境問題和高碳排放問題尤為突出。通過加強能源軟科學綜合研究,合理界定我國未來不同發展階段能源消費總量、結構以及排放目標,關系能源發展的總體成效,也是在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趨勢下科學制定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的重要基礎。
統籌謀劃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有助于提升能源開發、利用的整體效率。我國能源儲藏中心和能源消費中心在地理上呈現明顯的逆向分布特征,能源生產基地和需求中心相距上千公里,運輸和轉化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很大。從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實現全局效益最大化出發,科學籌劃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模式和生產力布局,需要能源軟科學綜合研究發揮更大作用。
整合各相關研究機構的優勢,針對能源軟科學領域的重大問題開展協同研究,有助于推動能源領域科學發展。加強能源軟科學領域的綜合研究,能夠使政策制定部門、相關管理機構和能源企業對世界能源發展趨勢、我國能源格局與未來發展需求、能源工業和企業發展規律等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準確的把握,能夠為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和重大方案的比選提供理論支撐和量化依據,從而為制定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戰略發揮參謀和智囊作用,提高行業和企業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努力重點
近年來,適應社會對能源軟科學研究快速增長的需求,一些高校和大型能源企業紛紛成立能源研究機構,并立足各自優勢開展了大量研究。總體來看,能源軟科學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對能源軟科學領域的綜合研究仍然存在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等問題,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實用價值還有待提升。
當前,促進我國能源軟科學領域的綜合研究工作深入開展,提升研究成果對能源領域重大決策的支撐能力,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更加重視能源軟科學相關學科建設。提升能源軟科學的學術地位,促進多學科交叉和綜合型、創新型學科的發展,加強研究機構建設。二是加大研究投入。在國家層面設立能源軟科學研究專項,提升國家軟科學計劃中能源軟科學課題比重。建設、評選一批能源軟科學研究基地,建立開放協同的能源軟科學研究網絡,推進與國外能源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三是加快能源軟科學人才培養。將能源軟科學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來實施,以學科帶頭人和復合型人才為重點,抓緊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軟科學人才培養方案,并在有條件的高校和研究院所進行試點。四是以國家級重大課題為依托推進研究能力建設和產學研結合。依托國家(區域)能源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新能源開發利用等跨學科課題,吸引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鼓勵企業、高校、研究機構聯合申請課題,打破學科和組織界限,綜合不同學科的創新思想和成果,提升整體研究水平。
(作者為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
中國國家能源局30日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能源消費繼續回暖,供給質量不斷改善,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轉型持續推進,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在當日舉行的發布會上......
圖片來源于網絡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至少將達10%。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11日,由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聯盟)舉辦的“2018年......
翟剛毅在青藏高原進行考察受訪者供圖科學精神在基層創新提出復雜構造區“逆斷向斜控藏模式”和“古隆起邊緣控藏模式”——這段外行人讀起來很拗口的話,是翟剛毅近年來最自豪的成績單。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
“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之一。能源消費結構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判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富煤”“少油......
近日,京津冀三地聯合印發《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三地將共同推進壓減燃煤工作。行動計劃除了明確北京的目標任務,即2020年平原地區將基本實現“無煤化”外,還明確了河北、天......
目前,中國的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49GW(1GW=100萬千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77GW,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半導體照明產業規模超42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和應用市場,實現年節......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低速增長,2017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預計達到44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呈現“兩升一降一平穩”的發展格局。報告指出......
“我國的能源結構應該多元化一些,現在的問題是太依賴于煤炭。”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包為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自己關心的話題是能源。包為民稱,自己經過調研發現,煤炭化石能源如今在我國能源結構中......
中國社科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世界能源發展報告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能源消費增速繼續放緩的大環境下,全球天然氣儲量、產量繼續穩定增長,消費增速有所回升,供需進一步寬松,價格大幅下跌,總體依然......
2日,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政府在京啟動2016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暨北京節能宣傳周。國美、蘇寧、京東、天貓等企業在啟動儀式上聯合簽署“推廣節能產品、倡導綠色消費”宣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啟動儀式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