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 | 承擔單位 | 首席科學家 | 預算周期 | 專項經費 |
大中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爆發機理研究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宋立榮 | 后3年 | 1714.00 |
湖泊藍藻水華生態災害形成機理及防治的基礎研究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吳慶龍 | 后3年 | 1646.00 |
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基準研究 | 中國環境科學院 | 吳豐昌 | 后3年 | 1627.00 |
磁約束核聚變若干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李定 | 后3年 | 1856.00 |
我國承擔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任務相關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 劉永 | 后3年 | 2321.00 |
自由電子激光和反質子加速器重大基礎研究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姜曉明 | 后3年 | 1148.00 |
過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機制及其影響研究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葛全勝 | 前2年 | 1318.00 |
末次盛冰期以來我國氣候環境變化及干旱-半干旱區人類的影響與適應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郭正堂 | 前2年 | 1494.00 |
南大洋-印度洋海氣過程對東亞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喬方利 | 前2年 | 1436.00 |
亞洲區域海陸氣相互作用機理及其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李建平 | 前2年 | 1529.00 |
基于CMIP5多模式模擬試驗的氣候變化集合預估和歸因分析研究 | 北京師范大學 | 董文杰 | 前2年 | 1409.00 |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特征及其全球意義 | 北京大學 | 方精云 | 前2年 | 1404.00 |
全球不同區域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演變驅動機制與優化計算研究 | 南京大學 | 陳鏡明 | 前2年 | 1538.00 |
多尺度氣溶膠綜合觀測和時空分布規律研究 |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 顧行發 | 前2年 | 1663.00 |
大尺度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劉紀遠 | 前2年 | 1458.00 |
氣候變化對西北干旱區水循環影響機理與水資源安全研究 |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 陳亞寧 | 前2年 | 1437.00 |
氣候變化對黃淮海地區水循環影響機理與水資源安全研究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張建云 | 前2年 | 1464.00 |
我國典型海岸帶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制及脆弱性評估研究 | 華東師范大學 | 丁平興 | 前2年 | 1469.00 |
全球變化影響下我國主要陸地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周廣勝 | 前2年 | 1437.00 |
北半球冰凍圈變化及其對氣候環境的影響與適應對策 | 中國農業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 王寧練 | 前2年 | 1307.00 |
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生產系統的影響機理及適應機制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 唐華俊 | 前2年 | 1405.00 |
全球氣候變化數據的評估、同化、融合與應用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鄒曉蕾 | 前2年 | 1279.00 |
青藏高原氣候系統變化及其對東亞區域的影響與機制研究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馬耀明 | 前2年 | 1694.00 |
生態和環境過程模式的研制與改進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張明華 | 前2年 | 1423.00 |
高分辨率氣候系統模式的研制與評估 | 國家氣候中心 | 宇如聰 | 前2年 | 1289.00 |
37765.00 |
2023年12月21日,陳永棋從南昌千里迢迢趕到長春,送周光遠最后一程。陳永棋是南昌市龍然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光遠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他們的友誼始于3年前。2......
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廣西多所高校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為零,引發熱議。報告......
面向我國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針對后摩爾時代芯片發展中最本質的算力瓶頸問題,自然科學基金委2019年啟動了“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旨在通過新材料、新原理、新結構、新器件和新架構的創新研......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規定,經"三審一定",擬資助2023年度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項目40項(詳見附件1),總經費2400萬元。現將項目予以公告。......
今天(11月7日)上午,雄安新區在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聚集新人才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頂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引進及重大平臺落地獎勵等16條政策措施,簡稱“雄才十六條”。“雄才十六......
今天(11月7日)上午,雄安新區在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聚集新人才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頂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引進及重大平臺落地獎勵等16條政策措施,簡稱“雄才十六條”。“雄才十六......
上海發布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基礎研究項目申報指南滬科指南〔2023〕24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
9月19日,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基金會在其官網發布了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近期與ICPC基金會及教練、金牌獲得者的談話紀要。談話活動中,會談代表就等問題與任正非進行現場問答。在回答“華......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當前,國際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形勢嚴峻,歸根到底是科技競爭、是基礎研究之爭。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并提出了建設世界......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上述報告披露了廣西在科教振興資金審計方面的相關情況。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