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7-20 15:05 原文鏈接: 蜂農揭開蜂膠市場亂象內幕:至少九成是假的

      日前,本報《養生周刊》報道的《八成蜂膠可能是楊樹膠》一文在讀者當中引起強烈反響。一些買過或者有服用蜂膠習慣的讀者紛紛打進電話,咨詢自己購買的蜂膠產品是否為真。

      與此同時,這篇關于國內蜂膠市場摻假嚴重的報道也引起了內業的極大關注,一位來自江山的專業養蜂戶在看到我們的文章后,第一時間給早報《養生周刊》打來電話爆料,他在電話那頭聲音激動地表示:“據我對中國蜂膠市場的了解,我可以肯定市場上90%以上的蜂膠都是假的!”

      蜂膠產量太低,蜂農紛紛棄產

      給早報《養生周刊》打來電話爆料的王強(因報料人要求化名)是浙江衢州江山市的一位蜂農。眾所周知,江山市是全國最大的養蜂市(縣),被稱為“中國蜜蜂之鄉”,而王強就是江山眾多蜂農中的一名,他自己養了300多群(一群相當于一箱)蜜蜂,從業20多年。

      王強說,雖然江山是養蜂大市,但是他和他所在地區的幾千家養蜂戶都不愿意生產蜂膠。“這個主要跟蜂膠的生產過程有關,蜂膠其實是蜜蜂從植物中采來樹脂類和蠟類物質,用來堵塞蜂巢縫隙的,一般一個5萬~6萬只蜂的蜂群一年只能生產蜂膠100克到150克,很精貴,產量極低。”按照往年經驗,4000群左右的蜜蜂一年所產的蜂膠最多只有20公斤,很多時候一年蜂膠產量連20公斤都不到。

      “蜂膠收獲要再過一兩個月,產量暫時無法統計,估計今年的蜂膠產量也不會比往年多。”王強表示,除了產量低,難以產生效益之外,另一個讓蜂農們頭疼的問題是蜂膠原料很難處理。因為蜂膠本身是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膠狀固體物,但是它對溫度很敏感,25攝氏度以上的時候蜂膠原料是有黏性的,手一碰可以拉很長很長,但是一旦溫度低于25攝氏度,蜂膠就會變硬變脆。

      “弄起來很煩,所以很多養蜂戶都不生產了。”王強說,同樣是這4000群的蜜蜂,每天的蜂蜜產量能達到10噸左右,像他這樣養300多群蜜蜂的蜂農,每年出售蜂蜜賺的錢大概在40萬元左右,“專心產蜂蜜,放棄產蜂膠”成了大部分蜂農的選擇。

      國內市場真蜂膠產品微乎其微

      即便是這樣,王強還透露,每年出產的那些僅有的、精貴的“紫色黃金”――蜂膠,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生產成為國內商場、超市里的高級保健品,而是流向了國外市場,真正流通在國內市場的真蜂膠微乎其微。

      “事實上,100%無污染、純的蜂膠是沒有的。”王強告訴記者,蜂膠去向大致如下:那批質量好一點的、純度高一點的蜂膠,大部分都流向了歐盟、日本以及國內少數正規蜂產品企業。蜂膠產品在外國市場供不應求,根據蜂膠含量的不同,出口的蜂膠被分成好幾檔,收購價格也不一樣,但是國內產的好一點的蜂膠大多都出口了,銷量歐盟最多,日本第二。”王強說,剩下來的那部分蜂膠,一些流向了醫藥、化妝品行業以及一些化工廠,蜂膠當中有用的部分被提取出來,作為輔助原料,制成抗菌消炎的藥物、美容養顏的化妝品等。最后,就是真正正規的企業,拿來做食品、膠囊。

      “你可以算一下,這些食品、膠囊里面的蜂膠含量已經是微乎其微了。但是現在中國市場上有那么多蜂膠產品,有些蜂膠產品只要二三十塊錢,那肯定是假的。”王強說,“去年一年,河南以及北方一些不養蜂的地區,也開始生產蜂膠了。不養蜂怎么會有蜂膠?他們就是把柳樹、楊樹的皮剝下來,做假蜂膠。我勸我自己身邊的朋友,蜂膠要買就買真正的國內名牌產品。千萬不要去買便宜的蜂膠膠囊。”

      僅憑價格難辨蜂膠真偽

      業內人士坦言,現在的蜂膠市場確實很復雜,而且摻假水平也不一樣,國家檢測標準難以辨別,消費者更是感到困惑。那些價格很低,一二十塊、二三十塊錢的蜂膠肯定是假的,但價格高的蜂膠產品也不一定就是真的。那些賣100元左右一瓶的蜂膠,成本也應該是不夠的。

      也有消費者會認為,國內蜂膠市場如此混亂,是不是買進口蜂膠就能保證質量了呢?也不盡然。據了解,我國蜂產品著名企業蜂之語在溫州等地區調查時發現,也有一些產品打著進口的旗號,其實是國內的假原料拿去國外加工一下生產出來的。因為國外假蜂膠的現象沒那么嚴重,對檢測蜂膠真假這一塊沒有特別重視,只著重檢測蜂膠的農藥殘留、抗生素含量等,但是假蜂膠反而就沒這個問題。一些企業把假蜂膠出口給了國外的小企業,所以出口的也不一定是真蜂膠。目前最迫切的是相關部門能出臺科學準確的檢測標準,凈化蜂膠市場。

      浙江大學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從事蜜蜂科學研究的胡福良教授表示,消費者在購買蜂膠產品時,至少要認清衛生部頒發的保健品批文,產品的包裝或者標簽上方必須有一個特殊的“藍帽子”標識,藍帽子下面有保健食品四個字。現在蜂膠只能作為保健品,不能作為食品銷售,所以沒有保健品的批文和“藍帽子”標識的,都是假的保健品。

    相關文章

    微塑料與氟吡呋喃酮共同作用威脅西方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保護創新團隊揭示了微塑料與氟吡呋喃酮共同暴露可影響蜜蜂多種生理指標,包括可能會損傷蜜蜂腸道,改變其腸道菌群,影響其氧化應激與解毒免疫的能力。相關成果發表在《環境研......

    “喝”中藥后的蜜蜂讓油茶坐果率增加30%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90%的油茶樹生長在中國南方地區,其中湖南占三分之一,而湖南四分之一的茶油產量、三分之一的產業產值在衡陽。目前衡陽市油茶林面積、茶油產量和油茶年產值均居全國地州市之首。衡陽市林業科......

    蜜蜂竟能偵測天敵黑尾胡蜂報警信號?

    在自然界中,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追逐與躲避,不僅是一場生死的較量,更是自然選擇壓力下的生存智慧。在這場無休止的“戰爭”中,隱藏著一種特殊的“語言”——化學報警信號。黑尾胡蜂是一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東南部的昆......

    動物能幫助檢測癌癥嗎

    一只戴著3D打印背帶的蜜蜂。圖片來源:薩哈實驗室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科學家發現,蜜蜂可以檢測到人類呼吸物中與肺癌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而且,蜜蜂只需聞細胞培養物的“氣味”就......

    研究揭示病蟲害與殺蟲劑對蜜蜂的聯合脅迫作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保護創新團隊揭示了狄斯瓦螨、東方蜜蜂微孢子蟲和新煙堿類殺蟲劑啶蟲脒聯合脅迫下對蜜蜂的影響。相關成果發表在《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ofHazardousMa......

    日小林制藥紅曲產品致死人數上升,保健品為何致命?

    近日,日本小林制藥保健品事件持續發酵。3月28日,日本小林制藥公司透露,又確認兩名消費者在服用了該公司含紅曲成分的保健品后死亡。這一事件中確認的死亡人數已增至4人,服用上述問題保健品后住院的人數已增至......

    已致4死小林制藥保健品持續發酵惹禍的“紅曲”是什么

    3月22日,日本知名制藥品牌小林制藥宣布回收功能性食品“紅曲膽固醇”“內脂幫手+膽固醇”和“納豆激酶干爽粒GOLD”等三種產品。小林制藥稱,食用了該公司銷售的“紅曲膽固醇”的人中,有13人出現了浮腫和......

    蜜蜂從1.2億年前古代超大陸“飛”來

    在一項關于蜜蜂新進化史的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蜜蜂要比之前認為的起源更早,多樣化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泛。新研究將蜜蜂家譜追溯到超過1.2億年前的古代超級大陸岡瓦納,其中包括今天的非洲......

    “快樂因子”減少,蜜蜂也會“失魂落魄”

    昆蟲與脊椎動物的大腦存在巨大的解剖學差距,它們也能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嗎?最近,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譚墾研究員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教授JamesNieh在《當代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

    一直向前奔跑,“甜蜜”終將來到

    100年前,德國動物學家、行為生態學創始人卡爾·馮·弗里希發現采集蜂在回巢時,會以“8字舞”的方式運動,從而向其他蜜蜂傳遞蜜源的消息。1973年,弗里希因為一系列有關蜜蜂“舞蹈語言”的發現,獲得了諾貝......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