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7-22 08:28 原文鏈接: 青壯年成麻疹高發人群麻疹疫苗并非終身免疫


      疫苗抗體有效期10年 過期應補種


      近日,北京市衛生局發布通報,北京麻疹疫情繼續高發,6月28日至7月4日報告麻疹104例,比去年同期上升700%。專家指出,目前麻疹流行高峰出現在青壯年人群中,這部分人群靠疫苗刺激產生的抗體已近于消亡,不具免疫力,一旦接觸病原體即可能發病,因此要及時補種疫苗。

      患者應隔離至出疹后5天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指出,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癥狀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等,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為特征。

      目前尚未發現有直接殺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藥。麻疹傳染性極強,因此管理好傳染源非常重要,麻疹患者是該病唯一的傳染源,對麻疹患者應設立隔離病室,對接觸者隔離3周。流行期間,托兒所、幼兒園等宜暫停接送。患者住過的房間應開窗通風半小時,接觸者需洗手,更換外衣或在室外間隔至少20分鐘。患者應隔離、治療至出疹后5天。有并發癥的患者應住院隔離治療,隔離期延長至出疹后10天。

      發病后患者應臥床休息,室內保持清潔、溫暖、空氣新鮮,切勿關閉窗戶,光線不宜過強。保持皮膚及眼、鼻、口、耳的清潔,用溫熱水洗臉,生理鹽水漱口。宜多喝水,吃一些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疫苗抗體有效期10年 過期應補種

      近日,北京市衛生局發布通報,北京麻疹疫情繼續高發,6月28日至7月4日報告麻疹104例,比去年同期上升700%。專家指出,目前麻疹流行高峰出現在青壯年人群中,這部分人群靠疫苗刺激產生的抗體已近于消亡,不具免疫力,一旦接觸病原體即可能發病,因此要及時補種疫苗。

      患者應隔離至出疹后5天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指出,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癥狀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等,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為特征。

      目前尚未發現有直接殺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藥。麻疹傳染性極強,因此管理好傳染源非常重要,麻疹患者是該病唯一的傳染源,對麻疹患者應設立隔離病室,對接觸者隔離3周。流行期間,托兒所、幼兒園等宜暫停接送。患者住過的房間應開窗通風半小時,接觸者需洗手,更換外衣或在室外間隔至少20分鐘。患者應隔離、治療至出疹后5天。有并發癥的患者應住院隔離治療,隔離期延長至出疹后10天。

      發病后患者應臥床休息,室內保持清潔、溫暖、空氣新鮮,切勿關閉窗戶,光線不宜過強。保持皮膚及眼、鼻、口、耳的清潔,用溫熱水洗臉,生理鹽水漱口。宜多喝水,吃一些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麻疹疫苗并非終身免疫

      不少人在患上麻疹后疑惑:自己明明當年按照國家計劃免疫政策正規地接種過麻疹疫苗的,為什么還會得麻疹呢?

      李廣瑞指出,許多人認為打過預防針就不會得麻疹了,甚至懷疑打過疫苗的成人再得麻疹,可能是麻疹病毒變異。其實,接種一次麻疹疫苗是不能終身免疫的。目前我國采用的是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麻疹疫苗后,人就會產生抗體,不會感染麻疹。這種抗體一般維持10-12年,部分兒童4-6年抗體就全部消失,抗體消失后的人群又成為新的易感人群。

      專家指出,目前麻疹其中一個流行高峰就出現在青壯年人群,這些人有相當部分已進入成年期,靠疫苗刺激產生的抗體已近于消亡,不具免疫力,一旦接觸病原體即可能發病。而且,這一代人均進入育齡期,由于母體內無抗體存在,所以她們生育的嬰兒也無法從母體獲得免疫保護,因此建議及時補種。

      避免家庭聚集性發病

      專家指出,近年來還有一種現象:一個家庭中出現聚集性發病,就在于現在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每當孩子有病痛時,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前往兒童醫院就診。在兒童醫院里,大量不同病種的患兒聚集在醫院門診有限的空間內,實際上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孩子很可能在這種環境下被傳染麻疹。

      孩子得麻疹后,父母也分別發病,成為麻疹患者。所以,在交叉感染難以避免的場所,人體又沒有免疫保護的情況下,感染的風險反而增高了。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動不動就帶孩子去兒童醫院,最好就近治療,減少感染幾率。

    相關文章

    東華大學團隊:探索NIRII熒光成像引導的膠質母細胞瘤治療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致命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但其診斷和治愈性治療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24年8月19日,東華大學李靜超團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Neutrophil-......

    筑牢免疫防線保障肉鴨健康

    如今,鴨子已經成為中國人餐桌上重要的肉制品。據統計,我國肉鴨的年出欄量已超過40億只,鴨子成為我國肉類產品的第三大來源。但長期以來,鴨用疫苗品種不全,特別是多種新發疫病仍無疫苗可用,成為制約我國養鴨業......

    研究揭示腫瘤免疫逃逸的新機制

    腫瘤免疫微環境在影響癌細胞免疫逃逸和轉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癌細胞的轉移通常要求降解與重構微環境中的胞外基質。過去相關研究主要側重于生物化學層面,微環境中物理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特別是細胞外......

    重大突破!我國學者揭示腫瘤免疫治療新機制

    在人體復雜的免疫系統中,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既能有效清除“異己”,又能避免誤傷“友軍”。然而,這種平衡有時會被“狡猾”的腫瘤細胞所利用,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CD47-SIRPα免疫檢查點就是人體內的......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傳染病很難漂洋過海

    據《科學》報道,現在,一篇數學建模論文揭示了為什么病原體難以傳播這么遠的距離。研究人員計算了一系列歷史性航行導致目的地引入病原體的可能性,發現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可能性相當低。7月16日,相關研究成果發......

    首個全功能免疫系統動物模型創建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科學家創建了一種人源化小鼠模型,這是首個具有完整功能性人類免疫系統的動物模型。研究成果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免疫學》雜志上。新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創造一種具有完全發......

    NatImmunol|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病毒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伴隨著食欲減退(或厭食)和嗜睡等“疾病行為”,這些“疾病行為”看似簡單尋常,但其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一套精心調控的代謝適應性反應所介導的結果。人體產生和感知“疾病行為”的目的是優化免疫......

    魚類訓練免疫激活調控感染性器官損傷新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陽大海教授課題組從魚類組織駐留細胞的角度,解析訓練免疫激活緩解機體感染性器官損傷的分子機制,豐富了對于訓練免疫效應細胞類型及調控信號的理論認知,為基于訓練免疫的......

    剛評上院士就被曝十余篇論文造假:已被撤回6篇高水平文章

    2023年12月15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IF=16)撤回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MarkJSmyth等人于2013年2月1日發表題為“Host......

    自身免疫性疾病與X染色體基因重新激活有關

    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表明,雌性哺乳動物患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更高,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X染色體失活的基因又會被重新激活。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在雌性哺乳動物中,X染色體的其中一個副本上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