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8月5日表示,隨著核電新技術日趨成熟,2030年有望建成核燃料利用率更高的快中子增殖堆商用核電站。如果實現這一目標,核裂變能可供人類使用幾千年。
趙忠賢在貴陽舉行的“中國科協院士專家貴陽科技報告會”上說,國際范圍內大規模核電建設計劃與鈾礦資源日益枯竭的矛盾正在加深。其原因在于現有商用核電站所用技術的核燃料利用率極低。目前用作核電站燃料的鈾-235僅占天然鈾礦資源蘊藏量的0.66%,而其余占天然鈾99.2%左右的鈾-238則只能作核廢料處理。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世界上易開采的低成本鈾資源的80%都將被消耗掉。
目前,我國與法、德、俄、美、日等少數國家都建立了快中子增殖實驗堆,主要原理就是把鈾-238變成可用燃料钚-239,而且再生速度高于消耗速度,核燃料越燒越多,核廢料越燒越少。
趙忠賢認為,隨著新一代安全保障的核反應堆不斷發展和成熟,核燃料供給在快堆等技術基礎上有所保障,快堆商用核電站有望在2030年建成,屆時核廢料的處理及材料腐蝕等也有望得到解決。
趙忠賢指出,雖然人類在化石能源枯竭之前可以找到可替代能源,但由于環境等方面壓力,需要提前較大規模地使用非化石能源。低碳經濟已勢在必行,發展核電和可再生清潔能源是我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的方向。
趙忠賢說,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制約推動著綠色能源、節能減排技術研究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現有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作為一次能源,其綜合成本是關鍵,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發展,有些技術還需要考慮與之相關的資源、生態及環境問題。太陽能發電雖然極具潛力,還需大力降低綜合成本;風能從技術成熟度和成本看是比較現實的;而生物質能(如沼氣)密度較低,需要發展微生物技術和規模化。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從1976年起,他帶領團隊加入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超導競賽”,瞄準科學前沿潛心攻關,兩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
1月1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秦山核電基地迎來“開門紅”——該基地9臺核電機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達到96.8%。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已公布的數據,該業績在全球擁有6臺及以......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日前圓滿通過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
日本當地時間1月1日16時10分,日本西海岸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截至記者發稿前,地震已造成當地55人遇難。此次地震還導致兩座核電站乏燃料池水溢出,再次將廣受關注的日本核電......
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電站等多個核電站燃料池中的水出現溢出情況。綜合報道,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1月1日發生7.6級強震,石川縣警察本部當地時間1月2日上午5時宣布,地震造成該縣共6人死亡。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
元素周期表中鐵以上的元素,被認為是在兩顆中子星合并等災難性爆炸或在罕見的超新星中產生的。最新研究表明,在重元素的產生過程中,宇宙中可能會有裂變發生。通過梳理古老恒星中的各種元素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裂......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材料產業進入蓬勃發展的加速期。就在幾天前,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堆芯支承結構中的石墨材......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9月11日在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首輪排海從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03分啟動,到9月11日中午12點15分結束,首輪累計排放量為7788立方米”。東電稱,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