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9-21 09:18 原文鏈接: 趙忠賢:讓高溫超導研究躋身國際前列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從1976年起,他帶領團隊加入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超導競賽”,瞄準科學前沿潛心攻關,兩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就是趙忠賢——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主要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趙忠賢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甘坐20年“冷板凳”

    超導,全稱超導電性,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一定數值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被稱為超導體,在信息通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

    超導體要實現超導態,必須要有極低溫環境。尋找較高臨界溫度的超導體,一直是全世界物理學家的研究熱點。趙忠賢從1976年開始在這條路上探索。

    那時,我國的科研條件異常艱苦。“以前的經費和設備是現在條件的1%,實驗條件更是落后發達國家30年。”趙忠賢回憶說。

    研究超導的好多設備是趙忠賢團隊自己現造的,比如燒樣品的爐子就是自制的。有了自制爐子,趙忠賢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實驗室里。餓了,就煮面條吃;累了,輪流在椅子上打個盹。

    辛勤的工作與執著的探索,換來了令人期待的成果。很快,趙忠賢團隊和國際上少數幾個小組幾乎同時在鑭-鋇-銅-氧體系中獲得了40K(開爾文,熱力學溫度單位)以上的高溫超導體。這些結果顛覆了國際學界所認為的“超導臨界溫度最高不大可能超過40K”的麥克米蘭極限。

    在獲得40K以上高溫超導體一個多月之后,趙忠賢團隊又獨立發現了液氮溫區的超導體并公布了其元素組成,新超導的發現使運行用低溫環境由原本昂貴的液氦變成了便宜好用的液氮。這一發現在國際學術界掀起了高溫超導研究的熱潮,并刮起了研究液氮溫區超導體的旋風。這一成果在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然而,20世紀90年代,國際物理學界在通過銅氧化物超導體探索高溫超導機理的研究上遇到了瓶頸,相關研究進入低谷。國內很多研究團隊也受到影響,趙忠賢團隊由此坐了近20年的“冷板凳”。

    “熱的時候堅持,冷的時候更要堅持。”趙忠賢帶領超導團隊始終堅守這塊陣地,持之以恒地進行實驗。無數次制備、觀察、放棄、重新開始……最終團隊在2008年合成50K以上鐵基超導體,還創造了大塊鐵基超導體55K的世界紀錄。

    堅持定會有突破

    在跌宕起伏之間,趙忠賢對“初心”的堅守從未改變,他說:“我這輩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有人曾問趙忠賢:“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有時還很辛苦,不覺得枯燥嗎?”

    “這是我的興趣所在,人活著要吃飯,將個人的興趣與生計結合起來是一個人最理想的選擇,而我恰巧很幸運。”趙忠賢說,“我們做科研,每天總感覺更接近真理,一旦發現新現象、做出新材料、提出新問題,就像愛打麻將的人和牌,也有大和、小和,多有意思。”

    在趙忠賢看來,搞科研貴在堅持,在一個領域看準了方向,堅持做下去就會有收獲。他曾跟學生們說,不要只盯著論文,要真的去解決科學問題;堅持10年,一定會有突破。

    “打個比喻,我們口袋里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制造出新的鑰匙,其中只有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懈努力,制造、修改每一把鑰匙,直到打開這扇大門。”趙忠賢說,“一些鑰匙在試驗中沒能打開科學之門,于是有人就選擇了放棄。但誰又能肯定,接下來這把鑰匙不會解開未知之謎呢?”

    在科研工作中,趙忠賢始終致力于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常常會為年輕人取得優異成績而激動不已。比如,當看到青年科研人員滿懷激情地投入鐵基超導體研究并不懈努力時,他曾動情地給予十二個字的評價:“有激情、肯吃苦、能戰斗、可信賴。”

    “現在社會上各種誘惑很多,但既然選擇了科研這條道路,就要安下心來,不要心猿意馬。”趙忠賢時常勉勵后輩,要有遠大的目標,更要腳踏實地去工作。

     


    相關文章

    平均年齡28歲,中國團隊在高溫超導領域獲新突破

    北京時間2月18日零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自然》上發表最新研究。研究團隊在常壓環境下實現了鎳氧化物材......

    趙忠賢:讓高溫超導研究躋身國際前列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從1976年起,他帶領團隊加入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超導競賽”,瞄準科學前沿潛心攻關,兩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

    趙忠賢:讓高溫超導研究躋身國際前列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從1976年起,他帶領團隊加入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超導競賽”,瞄準科學前沿潛心攻關,兩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

    中國科研機構計劃未來5年實現量子模擬研究高溫超導

    記者10日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杰出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教授在上海表示:“在量子計算和模擬領域,我們計劃在未來5年實現幾百到上千個量子比特相關操控......

    高性能超導導線制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布法羅大學領導的團隊研制出世界性能最高的高溫超導(HTS)導線段,為人類駕馭磁力開辟了全新可能性,其有望改變現有能源基礎設施,甚至實現商業核聚變。......

    復旦大學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7月17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趙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建剛團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團隊,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

    西湖大學研究團隊在鎳基高溫超導理論取得新進展

    電影《阿凡達》潘多拉星的空中懸浮的巨石山令人影響深刻,這些巨石中含有一種珍貴的礦產,是一種罕見的室溫超導體,表現出奇特抗磁性質,在潘多拉星的磁場作用下,便能產生這巨石浮空的景象。在現實世界中,常壓下的......

    美國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美國哈佛大學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策略來創造和操縱高溫超導體,特別是銅酸鹽超導體,為設計新型超導材料提供了新方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科研團隊聚焦于設計和實驗驗......

    鎳基超導體的機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析了其電磁性質。該成果對于理解新型鎳基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8位學者獲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725萬元!

    8月16日上午,2023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柴繼杰、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獲得“物質科學獎”;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25萬元人民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