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王星天體(TNOs)因光芒微弱難于被發現,經常處于“養在深空人未識”的狀態。但據美國太空網及每日科學網近日報道,天文學家們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14顆外海王星天體,這些新發現天體直徑為40公里至100公里。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外海王星天體是指太陽系中其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范圍的天體。海王星是太陽系中最遠的氣體巨行星,而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向外被分成柯伊伯帶(Kuiper belt)和奧爾特云(Oort cloud)帶。早期的太陽系外部邊緣不過是稀薄的冰塊,后來逐漸聚集形成了柯伊伯帶,外海王星天體通常也都是冰巖石。
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但多數外海王星天體卻渺小到吸收不了多少陽光,很難被探測到。這項新研究的負責人、美國北亞利桑那州大學的天文學家西澤·富恩特斯一直致力于尋找外海王星天體的新群落。在與研究組成員們仔細篩選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后,他們采用延時曝光技術,發現了這些巖石狀天體在穿越宇宙時留下的光影痕跡。首戰告捷,研究人員滿懷希望地指出,這種方法可順利發現至少上百顆外海王星天體。
這些新發現的巖石狀天體類似于遠離地球軌道的小行星,而通過測量外海王星天體在太空中的移動狀況,天文學家就能推算出每顆天體的軌道及其距離太陽的遠近;再結合它們的間距、亮度和反射率等,則可測出每顆天體的尺寸大小,目前發現的這14顆天體直徑在40公里至100公里間。
富恩特斯表示,外海王星天體之所以引起眾天多文學家的關注,源于它們是太陽系形成時殘留下來的物質。本次的搜尋工作僅在三分之一的太空區域開展,因此有望繼續發現更多的外海王星天體。
而人們非常熟悉的冥王星與其衛星冥衛一,其實均屬于外海王星天體,且冥王星是其中個頭最大的一個。之前我們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直到冥王星被“踢出”行星家族。如果冥王星晚一些才被發現,那么依照它特殊的公轉軌道,而且有部分位于海王星軌道以內,最開始就不能被當作行星。
2日從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獲悉,著名天文學家韓天芑因病醫治無效,于近日在武漢逝世。韓天芑192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象山縣,從事科研工作六十余年,一直負責天文大地測量方面工作。他曾任中......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到的海王星照片,這張圖片是幾十年來最清晰的海王星照片,顯示了該行星的光環、部分衛星和其表面的熱帶。由于海王星大氣中存在甲......
一光年有多遠?第一次在科普雜志《太陽系》中看到“光年”這個概念的時候,賈陽還是一個懵懂少年。當他知道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離時,宇宙的廣袤讓他年幼的心大為震撼。如今,當年的懵懂少年已成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美國航天局日前表示,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直接圖像,這是該空間望遠鏡首次拍攝到相關圖像。據美國航天局介紹,這顆名為“HIP65426b”的太陽系外行星是一顆巨型氣態行星,沒有巖......
8月31日,天文預報顯示,火星經過畢星團、婚神星沖日、中秋滿月、“木星合月”、海王星沖日、木星沖日等天象將在9月天宇“扎堆”上演。首先是沖日天象。所謂沖日是指地球運行軌道外的其他行星或小行星和太陽正好......
太陽系外物質是原始太陽星云最初始的物質組成,是太陽系形成以前其他恒星演化至晚期的噴出物凝聚而形成的物質。太陽系外物質在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過程中殘存下來,在原始球粒隕石、行星際塵粒、彗尾等物質中被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0.shtm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劉霞)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
科技日報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分別獨立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
研究人員提出,原行星盤氣體的外流像一雙“看不見的手”,參與了早期太陽系的塑造,影響了小天體和行星的形成。他們從隕石同位素含量兩極化的現象入手,推演太陽系形成之初的500萬年間發生的故事,并據此構建出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003.shtm新華社天津4月26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科普專家介紹,4月28日凌晨,金星與海王星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