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0.shtm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分析了隼鳥2號探測器從小行星“龍宮”收集的稀有樣品后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陽系外緣的小行星帶來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數十億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奧秘。
為了揭示生命如何起源以及宇宙如何形成,研究人員對2020年隼鳥2號探測器從“龍宮”帶回地球的5.4克巖石和灰塵樣本進行了分析。今年6月,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這些樣本中發現了有機物質,這表明地球上生命的某些組成部分——氨基酸可能在太空中形成。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具有揮發性且富含有機物的C型小行星可能是地球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小行星如何向地球輸送揮發性物質(即有機物和水)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最新研究中,我們在‘龍宮粒子’中鑒定出的有機物可能是揮發物的重要來源之一。”
研究人員假設這些物質可能來自“外太陽系”,但表示“它們不太可能是輸送到早期地球的揮發物的唯一來源”。他們認為,“龍宮粒子”無疑是可用于實驗室研究的受污染最少的太陽系材料之一,對這些珍貴樣本的持續研究必將擴大人們對太陽系早期形成過程的理解。
日本近畿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和日本國立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運算,成功再現了海王星軌道外側柯伊伯帶天體的多個特征,模擬結果顯示太陽系外緣可能存在一顆未知的類地行星。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
《自然·通訊》29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分析了一個約46億年的古老隕石ErgChech002,2020年人們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ErgChech地區發現了這枚隕石。結合此前發表的數據,人們發現隕石形成時存......
地球科學家、科學作家趙豐在一篇有關單位計量的文章里開篇就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用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乘以π再除以2,為什么得到的數字非常接近整數1萬?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確愣了一下,但隨即就明白了......
在大堡礁,海洋溫度上升導致大規模珊瑚礁白化事件。圖片來源:《新科學家》網站【今日視點】◎記者張佳欣明年今日,我們可能仍住在與此時此刻同樣的房子里,開著同樣的車,做著同樣的工作。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
地球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推動著地球系統科學向數據密集型范式(Data-intensiveparadigm)轉變,并為破譯和解析復雜的地球系統奠定了基礎。如何從海量、多源、異構、泛在的地球大數據中汲取所需......
科學家們通過在兩倍于以前的壓力下進行聲速測量,更準確地約束了地球核心的組成。在15年前由AlfredQ.R.Baron在RIKEN材料動力學實驗室開始的一項計劃的基礎上,研究人員終于能夠在與地球內部核......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NASA自然百科:認識宇宙》。嘗試回答......
直播時間:2023年5月12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科學網微博科學網視頻號北京時間2023年5月12日晚八點,iCANXTalks第143期,本期......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0日報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宣布,土星的衛星家族再添28名“新丁”,使其衛星總數達到117顆,超越木星的95顆,一躍成為太陽系的“衛星之王”。作為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開發了一種新的分析系外行星的方法,他們在研究KELT-9b行星時,首次在其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稀有元素鋱。這項研究成果的發現對于科學家確定系外行星的年齡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