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20 13:05 原文鏈接: 轉化醫學研究聚焦重大疾病防治

    山西腫瘤醫院院長王國平(右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右二)、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右三)、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茂林出席分中心啟動儀式。

      由山西省衛生廳、山西醫科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辦,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研究所承辦的“2010華夏之源·生命科學與醫學論壇”,日前在太原舉行。與會專家在論壇上所展示的轉化醫學的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將有助于不斷提升山西省醫學科研教育和臨床診療水平。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希望將論壇辦成山西省衛生系統固定周期的一流的學術盛事,以推動山西醫藥衛生事業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

      強強聯合 優勢互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教授強伯勤在大會報告中介紹,轉化醫學是近年來國際醫學健康領域出現的新概念。轉化醫學的目的是打破生命科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物研發和健康促進之間的人為屏障,建立彼此之間的直接聯系,縮短從實驗室到病床的過程,將基礎研究獲得的成果快速轉化為可為臨床應用的新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法,使患者和民眾健康能更直接、更快地受益于科技發展。而成功的轉化醫學研究需要臨床和基礎的密切配合。

      在論壇開幕式上舉行的“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臨床轉化腫瘤學分中心”掛牌儀式(見右上圖),則開啟了山西省醫療衛生機構與國家級研發機構開展科研合作的先河,標志著一系列高水平的轉化醫學研究即將在山西啟動。

      山西省腫瘤醫院院長王國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山西省腫瘤醫院是全國建立最早的六大腫瘤醫院之一,也是目前山西省同行業中床位規模最大、年住院病人最多、以提供全系列腫瘤服務為特色的現代化大醫院。多年來,山西省腫瘤醫院堅持實施科技興院戰略,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積累了豐富的腫瘤標本,成為開展轉化醫學研究的重要資源。分中心的成立,對于提高山西省腫瘤學科研層次和學術水平,促進生物技術和科研成果在腫瘤臨床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致辭中說,中心成立10年來,承擔了國家多項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研發成功了全套可用于科研和臨床的生物芯片以及相關的試劑和儀器設備。山西省腫瘤醫院具有雄厚的臨床資源,分中心的成立,將使國際上先進的生物芯片技術能在最短的時間在山西投入使用,促進山西省醫學研究的發展。通過強強聯合,雙方將共同申請和開展多層面研究,達到提升山西省生物醫藥研究水平的目的。

      腫瘤防控任重道遠

      衛生部《第三次全國人口死因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與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等癌癥死亡率及其構成呈明顯上升趨勢。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楊銀學教授在《大腸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的報告中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大腸癌的生存率未有明顯提高。探明大腸癌發生機制,找到大腸腫瘤相關標記物等相關研究將有助大腸癌的早期診治,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實際的臨床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院長曾益新在《腫瘤的轉化研究》報告中強調,腫瘤不是一個簡單的局部性疾病。對于系統性的疾病一定要設計一個系統的方案,綜合地全面地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靶向治療是腫瘤治療領域的一項里程碑式的進步,但由于腫瘤細胞存在著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大量的突變和染色體丟失使得每個腫瘤病人都可能有自己個體化的突變譜,因此如何通過轉化醫學的研究來發現合適的病人,在合理的時間給予合理的藥物治療是臨床的迫切需求,也是轉化醫學研究中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專家介紹,目前國內外眾多實驗室正在開展與腫瘤相關的易感基因的尋找工作,找到易感基因后,就可以實現對疾病的風險進行預測,降低腫瘤的發病率。今年5月31日《自然—遺傳學》發表了由曾益新等人完成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3個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位點。曾益新說,這一研究為研制預測鼻咽癌發病風險的基因芯片打下了基礎;而對鼻咽癌高危人群的準確預測,也將有助于極大提高鼻咽癌的早診率。

      但曾益新等專家也坦言,目前在臨床方面腫瘤防治上還面臨許多難題,包括腫瘤的一級預防;腫瘤可否早期預測,哪些病人容易發生腫瘤;如何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如何對腫瘤進行精確的分型和個體化治療;如何進行腫瘤的系統性的綜合治療等。對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來說,腫瘤防治研究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醫學科研應源于臨床

      北京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呂有勇在《腫瘤基因組與腫瘤生物學及臨床意義》的報告中強調,醫學研究的選題應該源于臨床。呂有勇認為,來源于臨床需要的研究才有可能最終回到臨床并服務于患者,促進診療水平的提高。

      除腫瘤以外,多種高發的遺傳性疾病以及在臨床治療中越來越令醫生感到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等,也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程京作了題為《生物芯片與3P醫學》的報告,并在報告中介紹了基于生物芯片的轉化醫學研究在重大疾病的預測,遺傳性疾病的預防和干預,感染性疾病的個體化治療等方面成功應用的案例。

      耳聾是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之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2009年9月批準由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解放軍總醫院合作研發的晶芯九項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微陣列芯片法)用于臨床監測。這一全新的針對中國耳聾遺傳背景的遺傳性耳聾基因芯片檢測系統,具有高效率、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等特點,可同時檢測針對先天性耳聾、藥物致聾和大前庭水管綜合征的4個基因(GJB2, GJB3, 12SrRNA和PDS)中的9個突變位點;一次檢測只需5小時,比傳統毛細管電泳測序法快3倍。近年來,博奧生物的研究人員還根據來自臨床的需求,在分枝桿菌菌種快速鑒定,結核耐藥快速檢測,乙肝耐藥快速檢測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強伯勤表示,人體基因組的全序列只是提供了遺傳信息的基本數據,它距防病治病的實際應用有著相當的距離;基于基因組水平的臨床診斷與防治還需多學科的交叉合作,并應重視轉化醫學的研究。人類基因組研究對現代醫學科學發展和人類健康的新貢獻,將有望在21世紀的前二三十年展現出來。

    相關文章

    注意!研究發現過量補充維生素C和E可能使肺癌生長更快

    一項針對老鼠的研究表明,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補充劑可能刺激腫瘤內血管的形成,從而導致肺癌變大和擴散。一位研究人員強調,患有癌癥的人不應該在飲食中避免這些抗氧化劑,但通過補充劑攝入超過所需的......

    誰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近日,地處廊坊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簡稱“河北醫院”)因突然申請注銷,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8月15日,中國新聞網記者實地探訪河北醫院發現,院名中“河北”二字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中國醫學科學......

    腫瘤細胞葡萄糖感知與代謝調控通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南方科技大學饒楓團隊與天津醫科大學趙麗團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鳳超團隊合作在腫瘤細胞葡萄糖感知與代謝調控通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葡萄糖誘導CRL4COP1-p53信號軸促進糖代謝以驅動腫......

    首次人體試驗表明一種單克隆抗體可減緩腫瘤生長

    《自然》2日發表兩項癌癥研究突破:一種治療性單克隆抗體NP137在小鼠模型中能夠抑制子宮內膜癌和皮膚癌的生長和轉移,一項研究還報告了這一試劑的首次人體試驗,展示了它對晚期子宮內膜癌個體患者的作用,表明......

    “新輔助治療”有望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療效果

    近日,中山醫院胸外科譚黎杰、尹俊教授團隊聯合華大基因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Medicine》(《自然·醫學》)(2022影響因子JIF=82.9)發表研究成果——采用PD-L1抗體免疫新輔助......

    超聲觸發的新型腫瘤治療新方法

    壓電材料產生電荷直接作用于介質或促進活性氧(ROS)的產生,從而實現超聲觸發的新型腫瘤治療。聲動力學治療(SDT)是利用低強度超聲和聲敏化劑產生抗腫瘤效應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強的組織穿透性、時空可控性和......

    PARP抑制劑為卵巢癌維持治療帶來新希望

    卵巢癌為婦科惡性腫瘤中十分兇險的癌種,被稱為“婦癌之王”。據《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全國癌癥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卵巢癌患者5.7萬,發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遺憾的......

    轉移性腫瘤與原發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是什么?

    腫瘤轉移性擴散涉及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分離、遷移、二次組織定植和生長的多步驟過程。分析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并量化它們對治療耐藥性的影響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療干預措施,建立更有效、更......

    腫瘤細胞焦亡誘導劑——銅菌綠素納米片

    細胞焦亡是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風向標。它的特征是腫瘤細胞在藥物的作用下,呈現跨膜孔、細胞腫脹和溶解等現象,導致炎癥因子和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引發強烈炎癥,激活抗腫瘤免疫原性,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目前,研究發......

    科技創新世界潮|腫瘤上微生物抗癌顯奇效

    沙門氏菌通常會引起食物中毒,但2019年,71歲的加拿大人愛瑞特·巴爾布爾自愿喝下一瓶含有10億個活性鼠傷寒沙門氏菌的液體,作為對抗胰腺癌的最后手段。當時,胰腺癌已經擴散到她體內其他器官,她只能活幾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