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8-15 15:57 原文鏈接: 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Nature發表重要成果

      來自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線粒體生物學部,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哺乳動物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I(complex I)的結構。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8月10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MRC線粒體生物學部的Judy Hirst和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Kutti R. Vinothkumar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現任職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朱家鵬(Jiapeng Zhu)教授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朱教授長期從事執行重要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特別是膜蛋白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在Nature, PNAS, Biochemistry等雜志以第一或者并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數篇。

      線粒體作為真核細胞的重要“能量工廠”,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呼吸作用包括檸檬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兩個過程,其中氧化磷酸化過程的電子傳遞鏈(又稱線粒體呼吸鏈)位于線粒體內膜上,由四個相對分子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復合體(I、II、III和IV)、介于I/II與III之間的泛醌以及介于III與IV之間的細胞色素c共同組成。線粒體呼吸鏈的功能是進行生物氧化,并與稱之為復合物V的ATP合成酶相偶聯,共同完成氧化磷酸化過程,并產生能量分子ATP。線粒體呼吸鏈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對于徹底連接電子傳遞和能量轉化的機理是至關重要的。

      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I ,又稱NADH泛醌氧化還原酶,也稱NADH脫氫酶,是線粒體呼吸鏈電子傳遞系統的主要入口,是呼吸鏈四個膜蛋白復合體中最為復雜、相對分子質量最大,包含亞基最多的一個復合體。在哺乳動物線粒體中復合體I催化了NADH的2個電子傳遞至輔酶Q,同時將4個質子由線粒體基質轉移至膜間隙。哺乳動物線粒體復合體I由45個不同亞基組成,包含保守存在于從細菌到人類各種生物體中的14個核心亞基(催化機器的定位之所),及31個哺乳動物特異性的額外亞基(supernumerary subunits)。然而當前對于這些額外亞基結構和功能的認識是不完全的。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來自牛(Bos taurus)的線粒體復合體I的單顆粒低溫電子顯微鏡結構,分辨率達到4.2埃(?)。他們定位并建立所有45個亞基的模型,包括31個額外亞基,提供了這一哺乳動物復合體的完整結構。這些結構為了解復合體I組裝,及引起臨床相關復合體I功能障礙的突變所產生的影響奠定了基礎,并認識了額外亞基的結構和功能作用,揭示出了有關催化機制和調控的一些新信息。

    相關文章

    利用哺乳動物細胞有可能實現光合作用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2.25億年前化石研究發現哺乳動物下頜關節起源

    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孫自法)哺乳動物下頜關節是何時和如何起源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稱,科研人員對一件2.25億年前的化石樣本進行分析顯示,這種哺乳動物樣下頜關節可能在......

    科學家發現多種潛在“風險”病毒會發生“宿主跳躍”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顛覆傳統觀點:西湖大學蔣敏團隊發現,母親年齡較大可防止線粒體基因突變向后代傳遞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和重要的信號樞紐,其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線粒體DNA(mtDNA),由37個基因組成,包括2個核糖體RNA(rRNA)、22個轉運RNA(tRNA)以及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些......

    它們生長慢、壽命長

    英國科學家研究認為,小型早期哺乳動物的壽命和發育期可能比體重相近的現代哺乳動物更長。這些發現基于在蘇格蘭發現的一個小鼠大小的生物的化石骨骼遺骸,其年代可追溯至約1.66億年前的中侏羅世,這表明哺乳動物......

    1.66億年前小型哺乳動物或長得更慢壽命更長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小型早期哺乳動物的壽命和發育期可能比體重相近的現代哺乳動物更長。這項發現基于在蘇格蘭發現的一個小鼠大小的生物......

    安醫大助力線粒體新突變位點媽媽獲健康寶寶

    7月8日早上八時,在湖北省十堰市一家醫院誕生了一名意義非凡的女嬰,標志著安徽醫科大學教授曹云霞、副教授紀冬梅的線粒體研究團隊利用胚胎植入前線粒體遺傳學檢測(PGT-MT)技術首次幫助線粒體DNA144......

    新研究證實禽流感會在哺乳動物間傳播

    科技日報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劉霞)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美國幾個州內,從鳥類傳播至奶牛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現已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包括在奶牛之間,以及從奶牛傳播給貓......

    研究發現致癌基因MYG1通過協調核線粒體功能驅動糖酵解和結直腸癌惡化

    代謝重塑是應激狀態下腫瘤存活的一種方法。然而,仍不清楚結直腸癌代謝重塑的分子機制。黑素細胞增殖基因1(MYG1)是一種3′-5′RNA核酸外切酶,在線粒體功能中起關鍵作用。 2024年6月1......

    負面情緒或讓大腦“能量”不足

    線粒體常被稱作細胞的“電池”,因為它們是生產能量分子ATP的場所。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表明,線粒體或許是保護大腦的關鍵。他們發現,慢性心理壓力和負面經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