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環境保護事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環境監測工作作為我國環保工作各個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一定要認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提高監測站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環境監測體系,并且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培訓,不斷的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工作質量,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實現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目的。本文主要對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現狀、網絡體系等作了簡要的介紹。
一、環境監測的相關概念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環境監測是以環境分析為基礎,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和描述環境狀態與演化、科學預報環境質量的發展趨勢。
就目前來說,環境監測技術主要表現在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等一切可以表征環境質量的方法上,以獲取監測數據,最后綜合于統一的監測系統。其監測對象分為空氣、土壤、固廢等,對其監測數據予以統計處理、綜合分析。同時盡可能靈敏并及時搜集環境質量變化的信息和對人體健康有無異常影響的信息,在分析、評價這些資料的基礎上盡早地采取具體有效的行動,以保護人類正常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體系。環境監測的過程一般為:現場調查→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運送保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環境監測的過程如圖1所示。
(一)環境監測發展現狀
在當今這個環境保護逐漸提上日程的時期,環境保護正在朝著定量化的管理方向發展,對環境監測技術的依賴日益增強。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需要進行環境的監測。具體來說,第一由于人類社會面臨的環境問題日益復雜和嚴重,對環境監測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監測技術不斷得到迅速發展。所以,在進行保護環境的措施中,一定要保證收集足夠的環境數據信息,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正確性,發揮保護環境的最大效果。
(二)環境監測的目的
只有建立可靠的監測系統才能增加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才能保證監測部門的正常工作,監測對象的信息是通過監測系統的數據表現出來的。為環境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污染物及其濃度(強度)作時間和空間方面的追蹤,掌握污染物的來源、擴散、遷移、反應、轉化,了解污染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對環境污染作出預測、預報和預防;了解和評價環境質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掌握其變化規律;收集環境背景數據、積累長期監測資料,為制訂和修訂各類環境標準、實施總量控制、目標管理提供依據;實施準確可靠的污染監測,為環境執法部門提供執法依據;在深入廣泛開展環境監測的同時,結合環境狀況的改變和監測理論及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革和更新監測方法與手段,為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三)環境監測對象
環境監測按監測介質對象劃分,可分為大氣污染監測、水質污染監測、土壤和固體廢棄物監測、生物污染監測、生態監測、噪聲振動污染監測、放射性污染監測、電磁輻射監測、熱污染控制監測等。下面對大氣污染監測、水質污染監測、土壤和固體廢棄物監測等作簡要的介紹。
1.大氣污染監測。大氣污染監測是監測和檢測大氣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目前已認識的大氣污染物有100多種,這些污染物以分子和粒子兩種形式存在于大氣中。分子狀污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總氧化劑,鹵化氫以及碳氫化合物染物 粒子狀的監測項目主要有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等。粒子狀污染 物的監測項目有然降塵量及塵粒的化學組成等。大氣污染的濃度與氣象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監測大氣污染的同時還需測定風向、風速、氣溫、氣壓等氣象參數。
2.水質污染監測。水質污染的監測對象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地下水)、各種各樣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主要監測項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映水質污染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鎳和有機農藥、苯并芘等。除上述監測項目外,還應測定水體的流速和流量。
二、環境監測網絡
環境監測工作是綜合性科學技術工作與執法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體。環境監測網絡既具有收集、傳輸質量信息的功能,又具有組織管理功能。目前,國內外關于監測網絡的建立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要素型,即按不同環境要素來建立監測網絡,如美國國家環保局的監測網絡即為此種類型。美國國家環保局設有三個國家級監測實驗室(大氣監測研究中心,水質監測研究中心,噪聲、放射性、固體廢棄物及新技術研究中心),分別負責全國各環境要素的監測技術、數據收集處理工作;二是管理型,即按行政管理體系建立網絡,我國環境保護系統的監測網絡即為此種類型。監測站按行政層次設立,測點由地方環保部門控制。我國的環境監測網絡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要素型”監測網絡和“管理型”監測網絡,具體如圖2和圖3所示:
三、我國環境監測今后的發展趨勢
環境監測技術在環境保護工作過程當中起著良好技術保障作用。然而綜合觀察我國目前環境問題的現狀以及環境保護具體工作情況上來看,我國應當繼續以保護國家環境的目標與計劃作為指導,按照環境保護的需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全面的提高監測技術從而為環境的保護工作有效地提供技術保障。其中還需進一步發展環境監隊伍的綜合素質。吸納、培養頂尖的專業化技術型人才,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是環境監測發展的首要任務。
1. 隨著當今工業的開發與發展,大批化學物品等有機污染物已經逐漸成為了目前環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為此,有關應當有針對性的建立起一個有效地監測方案,然后開展研究整治工作。還需要對環境污染物進行分析,應當強化對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據相關調查表明,監測技術應向著現代化、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首先,應當大力地發展多項監測技術,從而適應不同污染程度的監測需求。然后,由于生態監測屬于新興的監測技術,因此需要對其加強研究,從而實現突破性的進展。與此同時,還應當充分的借鑒世界上先進的專業技術經驗,從而提高我國的相關技術水平。最后,爭取充分利用當前的科學技術與成果,為環境監測技術服務做出貢獻。
2.應當注重相關環境監測儀器的研制與創新設計工作,并且保證設計儀器的實用性。因為水類污染以及空氣類污染問題的逐步惡化以及難以控制的特性,為此必須強化對自動化的便攜式監測儀器等的開發或研制,有利于加強對水、空氣污染現象的自動檢測與連續分析。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一些重點污染地區或者是突發污染事故的監測研究。一方面,不僅要做好在突發污染事故之前的預防工作,還要在事故過程當中的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監測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評價與恢復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求對重點污染地區進行強化檢測與調查工作,并相應地作出防治措施。
3.環境監測管理應當朝著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方向進行發展。這是因為實驗室管理系統對環境監測而言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通過實驗室管理系統,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準確性以及自動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的發現、掌握以及完善在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提高了監測工作的有效性。
結束語
國家和省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履行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行政監督和質量管理職能,國家和區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技術中心加強質量控制技術支持、技術指導和考核評估,各級、各類環境監測機構建立科學的、系統的、全過程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程序,從而構建起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克服我國現有質量管理的不足,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和可靠,適應科學化、信息化、定量化、法制化的環境管理需求。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章家恩團隊在微塑料污染生態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據悉,這是該......
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發布資源環境系列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在湖泊生態環境、濕地環境、山地與山區發展、西北干旱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東部超大城市群生態環境方面建設成效顯著。該系列報告......
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發布資源環境系列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在湖泊生態環境、濕地環境、山地與山區發展、西北干旱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東部超大城市群生態環境方面建設成效顯著。該系列報告......
2021年11月中旬在非洲南部首次發現的SARS-CoV-2Omicron變種(BA.1)的地理和進化起源仍然未知。2022年12月1日,洪堡大學CarloFische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工程師開發了一種電子貼片,可監測深層組織中包括血紅蛋白在內的生物分子,這為醫療專業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獲取關鍵信息的途徑,可幫助發現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惡性腫瘤、器官功能障礙、腦......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噪聲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監測司組織編制了《關于加強噪聲監測工作的意見》,并征求意見。《意見......
北京時間12月8日23:00,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召開了全球微生物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GLASS)2022年報告的線上新聞發布會,該報告已于12月9日發布,總結了來自87個WHO成員國的微生物......
北京時間12月8日23:00,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召開了全球微生物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GLASS)2022年報告的線上新聞發布會,該報告已于12月9日發布,總結了來自87個WHO成員國的微生物......
北京時間12月8日23:00,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召開了全球微生物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GLASS)2022年報告的線上新聞發布會,該報告已于12月9日發布,總結了來自87個WHO成員國的微生物......
名稱關于公開征求《關于加強噪聲監測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95分類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2-14文號環辦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