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21 21:32 原文鏈接: 全球沿海城市下沉速度快于海平面上升

     越南胡志明市每年下沉16.2毫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guyen Quang Ngoc Tonkin

    一項9月12日發表于《自然—可持續》的研究顯示,在48個人口最多的沿海城市中,幾乎所有城市的下沉速度都超過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

    在全球范圍內,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3.7毫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氣候變化導致的冰融化造成的。在許多地方,地下水抽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以及被重型建筑壓實的沉積物,導致了土地下沉。這個過程被稱為地面沉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Cheryl Tay及同事使用衛星雷達測量了2014年至2020年間,全球48個人口最多的沿海城市的沉降率。

    研究顯示,在其中的44個城市中,沉降最快地區的下沉速度比海平面上升速度還要快。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城市是下沉速度最快的。例如,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每年下沉速度超過20毫米。

    下沉速度的中位數從每年16.2毫米到每年1.1毫米不等。這些速率并沒有針對其他可能升高或降低陸地高度的因素進行調整,比如在冰層融化數千年后,曾被冰層壓實的土地的上升現象。研究人員測量了城市邊界內的所有區域,即使它距離海岸有幾公里。

    在越南胡志明市的事例中,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以目前的下沉速度持續到2030年,將有另外20平方公里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并可能被淹沒。如果沒有地面沉降,大約有880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此外,巴西里約熱內盧可能有額外2平方公里被淹沒。這意味著與沒有沉降的情況相比,淹沒面積增加了16%。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Manoochehr Shirzaei表示,事例研究中用于估計洪水程度的海拔圖在許多地區都不可靠。而且,關注城市中下沉最快的內陸地區,而不是直接位于海岸的地區,可能會“夸大”地面沉降的影響。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的一份報告研究了一個世紀以來全球沿海地區的土地水平變化,發現最快的沉降率為每年5.2毫米。負責IPCC報告的美國羅格斯大學Robert Kopp說,如果按報告的沉降率持續下去,它可能成為海平面相關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因素”。

    “地面沉降一直被視為次要問題,這項研究把它放在了聚光燈下。”Shirzaei說。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沿海城市對氣候變化適應緩慢

    《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全球沿海城市是經濟增長熱點,但也......

    研究發現:沿海城市對氣候變化適應緩慢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

    全球平均海平面達到有衛星記錄以來最高點

    自1970年代以來,海洋吸收了世界上90%以上的多余熱量和1/3的碳排放。但隨著人類活動加劇,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近幾十年來,海水溫度持續攀升。今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稱,海洋變暖速度20年間增加......

    大堡礁溫度過去10年最熱

    大堡礁的白化珊瑚。圖片來源:奧夫·豪格-古德博格/《自然》科技日報北京8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10年里澳大利亞大堡礁內部和周圍水溫是過去400年里最熱的。這些變化增......

    專家分析:為何近年來極端性降雨不再罕見?

    進入汛期,我國多地頻現極端降雨,為何近年來極端性降雨不再罕見?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大家感覺現在極端性降雨好像越來越頻繁。首先是在全球變暖這個大背景下,因為暖空氣里面含水......

    每日時間變長了?氣候變化或干擾地球自轉

    來自瑞士和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監測了氣候變化對地球自轉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他們認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正在不斷擾亂地球的自轉,導致每日時長(即日長)變長。隨著氣候變化加劇,這......

    《自然》:氣候變化或導致海草減少,進而損害生態系統完整性

    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褐藻和海草的全球分布范圍縮減。這一研究為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產生普遍影響提供了新證據。褐藻和海草是構建海洋生態系統的關鍵植物,它們參與......

    研究發現植物可通過恒定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比例適應氣候變化

    合理的時間分配是推動個人與社會進步的主觀能動行為。對植物而言,這種時間分配策略可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然而,長期以來,生態學研究更多關注植物在物質資源方面的利用策略,如碳、水、養分的分......

    國際最新研究:極端野火發生頻率和強度過去20年或增加一倍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極端野火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在過去20年里可能增加了一倍,而且這類事件的6個最極端年份......

    科學家發現植物抵抗氣候變化的時間機制

    近日,《科學進展》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盡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衡,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